论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_科学论文

论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_科学论文

试论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试论论文,科学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技术是有着整体韵律的事业,它不仅有其强大的技术功能,而且同时有着不可低估的社会功能。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对精神文明的影响就是十分显著的,本文试就此作一探讨。

科学技术对人类精神文明的影响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欧洲,从五世纪到十五世纪,是西欧历史上的“黑暗年代”。在教会势力统治下,神学垄断文化领域,支配社会思想,并在一切智力活动中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人类似乎又重新回到了那蛮荒的年代。但是历史表明,近代科学技术的兴起和发展,使宗教神学为之崩溃,使人文理性得以复归,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以至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法制思想、资本主义的社会和社会制度,都在这次革命之中和之后应运而生。欧洲,以至整个人类的精神生活和社会行为,都由此进一步“远离自然状态”而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了几千年。千百年来,封建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象锁链一样牢牢地禁锢着人们的思想,似乎没有一种力量能够冲破这种禁锢。我们看到,同样只是由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力量,才使这一状况开始了实质性的改变。“五四”时期,“德”、“赛”二先生成为公开的旗帜,科学作为民主的同盟军吹响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在反对封建迷信和神学迷信,治疗人们思想上的“祖传老病”,改造麻木的“国民性”上,自然科学理论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历史上是这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近年来,由于我们在重视科学的技术价值的同时,忽视了科学的精神文明价值,所以在精神生活领域中便出现了种种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的愚昧落后现象,如看风水、星相测命,巫术治病、拜神祭鬼,建庙修坟,选“黄道吉日”,抢“吉祥数字”,以及伪科学和反科学现象等。这一教训也都从反面进一步证明了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价值。

对于科学技术的这一精神文明价值,革命导师、著名科学家和当代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 历来都十分重视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早在1844年,马克思就指出:“自然科学却通过工业日益在实践上进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为人的解放作准备”。〔1〕同一年, 恩格斯在给马克思的信中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而导致的工业等巨大进步,“正在为我们的原则造成良好的土壤”。〔2〕除马克思、恩格斯外,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发表过类似的看法。他认为,科学作用于社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技术方式,即科学作为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生产的发展开辟道路;第二种是教育方式,它直接作用于人的理智和心灵,对社会精神生活发生影响。爱因斯坦非常看重科学以第二种方式作用于社会的功能。他把科学“对人类心灵的作用”,或者说“科学对于理智所产生的影响”,称之为“不朽的荣誉”,并且说:“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好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3〕 继马克思、恩格斯和爱因斯坦之后,其他革命导师和著名科学家也都曾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语言和方式对科学的精神文明功能给予很高的评价。最近,江泽民同志又进一步概括指出:“科学技术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 〔4〕革命导师、著名科学家以及江泽民同志的这些论述, 也都从另一角度证明了科学技术有着巨大的精神文明功能。 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对于科学技术影响精神文明这一问题,应该说我国学术界已经有过一些研究,散见于一些文章和著作中,可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者说从这些成果出发,本文认为:科学技术所以影响精神文明主要在于科学技术影响了精神文明的各组成要素和相关要素,即它影响了精神文明的物质基础;影响了人们的认识能力;影响了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影响了人的思维方式等。社会精神文明的这些相关要素变了,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也就随之发生变化。这既是科学技术影响精神文明的原因,也是科学技术影响精神文明的途径和方式,以下我们拟就此作一阐述。鉴于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物质基础的影响学术界已有较为深刻的论述,这里不再重述。

第一,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认识能力。“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5〕人类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同时,自然科学和技术,本身就具有强大的认识功能,它们即是人类以往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又为人类继续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既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新的手段。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进步,而且也为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认识,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科学的方法。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科研手段。因而,自然科学推动着人们认识能力的进步,也就自然推动着人们行为方式的理性化,推动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第二、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世界观。社会精神文明与人的世界观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类思想史中,那些意义重大的世界观的转变、人类对于世界的精神态度的重大转变,总是同那些决定世界图景的基本特征的深刻的、具有深远影响的自然知识的进展一同发生并受到它的制约的。比如,从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哥白尼的日心说的转变,就在人们心灵中引起极大的震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使人们认识到人并不是宇宙的中心,而是宇宙的一份子。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也曾极大地震动和改变了人们的世界观,改变(或加深)了人类对自身与周围世界、与其他的存在物的真正关系的认识——人只不过是动物进化序列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最具革命意义的世界观转变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确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确立,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认识,标志着人类社会行为理性化程度即人类的精神文明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之所以能够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确立起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也同样是与当时自然科学所取得的划时代的进展密切相关的,是以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基础和前提的。对此,早在1844年,恩格斯就指出,牛顿的学说是唯物主义所依据的前提,科学和哲学相结合的结果就是唯物主义。他说:“推动哲学家前进的,决不象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 〔6〕“现代唯物主义,否定的否定,不是单纯地恢复旧唯物主义,而是把两千年来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全部思想内容以及这两千年的历史本身的全部思想内容,加到旧唯物主义的永久性基础上”。〔7 〕对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恩格斯着重指出:“由于这三大发现和自然科学的其他巨大进步,我们现在不仅能指出自然界中各个领域内的过程之间的联系,而且总的说来也能指出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了,这样,我们就能依靠经验自然科学本身所提供的事实,以近乎系统的形式描绘出一幅自然界联系的清晰图画。”〔8 〕自然科学不仅为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概括提供了材料,而且还为验证这一科学世界观创造了条件。马克思在1860年给恩格斯的信中谈到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时说:“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1861年1月16日, 马克思在致裴·拉萨尔的信中又强调说:“达尔文的著作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我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的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根据”。恩格斯也明确地说:“自然界是检验辩证法的试金石,而且我们必须说,现代自然科学为这种检验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与日俱增的材料”。〔9 〕列宁也同样认为:“原子可破坏性和不可穷尽性,物质及其运动的一切形式的可变性,一向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支柱”。〔10〕“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发现,如镭、电子、元素转化等,……灿烂地证实了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11〕自然科学影响人们的世界观,因而影响着社会精神文明。

第三,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技术对于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转变有着重大的启蒙作用。我们看到,在西欧一千多年的中世纪历史上,整个社会笼罩在上帝的观念之中。人们背负着与生俱来的“原罪”,通过忍受和忏悔,试图达到理想的彼岸。宗教告诉人们,宗教是原本的存在,是真善美的化身。为了强化这种宗教传统观念,经院哲学借助于托勒密的天文学和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对自然规律作了很多牵强附会的解释,说明是上帝缔造了人和万物,人们相信人是万物的中心。历史表明,只是随着近代科技革命的兴起和发展,这种上帝的人生、价值观念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哥白尼提出“日心说”,颠覆了长期以来的托勒密“地心说”的天文学体系;伽利略创造物体动力学理论,打破了亚里士多德的许多理论教条;19世纪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彻底粉碎了上帝创造人和万物的神话。科学技术的变革终于向人类宣布:上帝是不存在的。人们需要重新考虑人的尊严、人的利益、人的幸福和人的价值问题。于是,在科技革命的启发下,古希腊那种“人是万物的尺度”的理性主义的传统得到了复归。表现在人生观上,即每个人都是平行和独立的个体,从来就没有什么上帝,人类必须依靠自己而生活,这就是西方科学史家丹皮尔所指出的:“哥白尼的天文学不但把经院学派纳入自己体系的托勒密学说摧毁了,而且还在更重要的方面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和信仰〔12〕

科学技术,尤其是科技革命,从生产力的角度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也是十分深刻的。这一点从我们现实生活中就能看得很清楚。比如,继近代科技革命以来出现的机械化生产,就创造了我们社会生活的统一模式:一样的作息时间,一样的行走穿戴,一样的房屋建筑……,因此就给我们传统人生观、价值观支配下的那种追求适度、谐调和悠然的生活带来枯躁和乏味的感觉,从而推动人们采取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科技革命推动下,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扩大工农产品的“剪刀差”,使得一部分人变得富裕而贪婪;另一部分人贫穷而痛苦,在这种利益上的矛盾和变化,就直接动摇了传统人生观中那种超越功利的价值取向。现代科技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信息技术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动化程度的提高,人们相互间的联系空前加强了,由于这一加强,从而使从前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小农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以及西方那种主张人与人应该绝对独立自由的观念遭到削弱,代之而起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帮助、国家观念的发扬。如此等等。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影响社会的精神文明。

第四,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在历史上,科学与道德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知识”,知识越多,道德越高尚;老子、卢梭等人认为,科学越发展,道德越败坏;维特根坦等人则认为,科学与道德无关。我们认为,科学从来就与人或社会之间存在着善恶关系,即伦理道德关系。“科学是一把双刃全能刀,看它操在谁的手中,它既可以为人们的幸福和福利服务,也可以要他们的命”。〔13〕不过,从伦理学意义上说,自然科学从来都是至善的,“科学是不会有罪过的。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成就的人们”。〔14〕科学从根本上说,它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具有不可忽视的伦理价值。

自然科学是求真的,求真就是发现规律,探索真理。对真理的追求,对规律的探索是自然科学的历史使命。虽然科学的成果具有相对性,但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科学成果总是作为客观规律逼近而闪耀着真理的光辉。科学无止境,它总是要发展,总是在突破。人们一旦取得了新的科学成果,就会放弃过时的、陈旧的东西,进而破除迷信,抛弃谬误,并与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决裂。比如尸体解剖,过去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但随着试管婴儿、器官移植、基因工程的实施,“生命神圣”的传统观念受到极大的冲击,人们不但不再认为尸体解剖是不道德的了,而且自愿献出遗体和器官,并认为这是最为道德的行为。

自然科学是至善的,科学的善是指科学成果的应用价值。科学的社会使命是在于使人们的生活与劳动变得轻松,扩大社会对自然力的支配能力,促进社会关系的改善。造福人类,是自然科学的宗旨。科学无国界,它属于全人类。历史表明,自近代科学兴起以来,由于它许多发现,它已经(并将还要)为改善人们的生活与活动作出了许多许多的贡献。至于伴随着科学的发展,出现的一些与人类的利益和人们的愿望相反的现象,诸如环境污染、热核战争、“在资本主义社会里,技术和科学的进步意味着榨取血汗的艺术的进步”,〔15〕等等。这是不能归咎于科学的,而只能是我们前面已经指出的那样,“有罪过的只是那些滥用科学成就的人们”。同时,科学依靠理性而不诉诸情感,它在不同观点中进行抉择时着重经验的证明。这种处理问题的方法,一旦广泛地运用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来,人们受这种科学态度的影响,便自觉地崇尚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而反对残暴与野蛮。因此,自然科学推动着人们追求善而摒弃恶。

自然科学是求美的。自然科学的美,是指科学理性结构上的和谐和形式上的悦人。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万物纷然杂陈而又彼此孤立,它们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异中有同,乱中有序,纷繁中见协调,对立中见统一,客观世界的这种和谐,经过科学家创造性地精心提炼、组织、建构、凝聚到一系列科学理论公式、实验之中,就必然引起人们的审美体验,科学帮助人类构造完善和谐的自然图景,通过体验逻辑性、简单性、对称性、完备性取得美的享受,激发求知进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精神情操。所以科学大师爱因斯坦在探索自然时,曾由衷地赞叹到科学美是“思想领域最高的音乐神韵”,让人产生“一种壮丽的感觉”。

自然科学集真、善、美于一体,它本身就是崇高道德观念的体现,因而自然科学影响人们的道德观念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

第五,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文明,不管是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都是同人的们开化程度,同人类思维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的。就总体而言,文明的发展,是同人的智力、智能和智慧的开拓,同思维方式的不断进步,不断科学化相应增长的,或者说是成正比的。没有人的智力和智能的一定发展水平,没有思维能力和思维方式的一定发展水平,就谈不到社会文明。正如恩格斯所说:“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6〕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如果缺乏进取精神,缺乏科学的思维方式,缺乏理论思维能力,那么社会文明就会陷于僵化状态;如果富有时代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思维方式日趋科学化,理性思辨能力强,那么社会文明就会较快的进步和发展。因此,人类思维能力的高低,思维方式的进步和科学化程度,体现着人类的智力、智能和文化的开发程度,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尺之一。

自然科学对人的思维方式影响是十分明显的,不同的自然科学状况往往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看到,古代的自然科学,基本上处于现象的描述、经验的总结和猜测性的思辨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以直觉的和零散的形式出现的。与这种科学水平相一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便表现为笼统的以狭隘的经验为中心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笼统整体的经验性思维方式的主要特征是面向过去,即按以往的经验,尤其是自己个人的经验办事。后来,伴随着近代科学的诞生和发展,近代自然科学普遍地采用分析方法去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种自然现象。于是,在自然科学的影响下,分析型思维方式不断取得成功,成了此后几个世纪居主导地位的思维方式。这种分析型思维方式面向现在,注重眼前利益,并擅长“拆零”,即把问题分解成尽可能小的部分,并把这些细小的部分从其周围环境中孤立起来。从本世纪初物理学革命到当代生物学革命,人类认识视野急剧扩大,认识内容迅速深化,科学的世界模型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于是与这种变化相一致,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特点是,将分析与综合结合起来,进行系统地整体思考。它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求人们在反思历史、分析现实基础上,面向未来,作超前的思考。自然科学经历了一个由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人们的思维方式受到其影响而经历了这样一个逐步科学化的过程。这是一个以每一时代科学发展水平为基础,在每一个时代科学发展的更高水平上的螺旋式上升过程。因而一定时代的科学发展水平,总是决定着该时代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化程度。科学技术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因而影响社会精神文明。

此外,科学技术还影响人们的法制观念,影响教育等。科学技术正是通过对上述精神文明的一系列组成要素和相关要素的影响而实现对社会精神文明的影响。社会精神文明各组成要素变了,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就会出现新的变化。科学技术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

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是广泛和深刻的,以至成为社会精神文明进步发展的强大动力或决定性力量。那么,是否可以由此认为:只要科学技术进步发展了,社会精神文明就会自然而然地进步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发展到什么水平,精神文明也就同时自然而然地进步到什么水平呢?如果是这样,那么在一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很高的地区或国家,精神文明却不一定很高,这又该如何解释呢?对此,本文的回答是否定的。这是因为:

第一,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精神文明毕竟是一种精神、意识方面的东西,是一种“精神生产”。在人类脑体未分的时代,人类还没有独立的精神生产,只是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精神生产才相对独立出来。马克思指出,精神或意识生产是随着“思想家、僧侣的最初形式”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在这个时候,意识才可以认为自己是与原来“实践的意识不同的某种独立的东西,而能够真实地想象某种东西”。〔17〕精神生产的相对独立过程,就是精神文明的发生过程,就是精神文明发生学。由于精神文明从根本上是“由最初交织在物质生产中的实践意识相对独立出来的结果”,因而就势必有着相对独立的进步发展规律。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规律就是,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除受物质条件的制约外,还要受到以往的思想资料、文化传统、环境的影响。特别是精神文明中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的发展,还要直接受到社会制度(经济和政治)的制约。同时,精神文明的各要素和相关要素之间也都在相互制约和影响着。这些制约和影响就使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精神文明进步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了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影响的相对独立性和相对有效性。

第二,从科学技术方面来看,科学固然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本身并不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什么“罪过”。但是,科学技术有一个如何运用,在运用中受到人们价值观念支配的问题。在不同的价值观念支配下,科学技术的运用往往会对精神文明产生不同的影响。大量事实表明,当人们在狭隘和错误的价值观念支配下,滥用和误用科学技术的时候,它就对人类社会精神文明产生极为不良的后果。比如,在科学技术为社会造福,推动人类精神文明迅速发展的今天,也同时出现了一系列与之俱来的社会问题——技术进步推动资源开发带来了环境损毁,战争破坏力与科技的水平同步增长,庸俗文化凭借现代科技手段迅速蔓延,高科技犯罪对社会的危害也日益扩大,等等。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科学的自然属性,进而影响科学的精神文明功能。

第三,从社会精神文明的对立面即愚昧和落后方面看,由于科学技术本身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中性的,谁都可以去利用它,这就有可能被人们滥用和误用,还有可能被愚昧与落后歪曲使用。科技史告诉我们,自然科学的历史本身就是逐渐从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哲学的束缚下摆脱出来的历史。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宗教和唯心主义也往往会改变自己的形式,并且竭力歪曲自然科学的成果,来寻找新的论题和“论据”。各种消极没落的世界观、社会思潮和时髦哲学,也往往会经常歪曲与利用科学成果和材料,打起“科学”的招牌以装点门面、混淆视听。由于自然科学的“中性”特点,落后与愚昧经常歪曲和利用自然科学的最新成果,因而也影响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

由于上述三方面原因,当然也还有其它一些方面的原因,就使科学技术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发展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简单扼要的进步发展推动着精神文明进步发展,另一方面,它又不能代替精神文明发展本身。这就出现了两者之间的某些不适应、不平衡、不完全同步的问题,就出现了一个社会科学技术水平很高,但社会精神文明的各方面却不一定高,和一个社会科学技术水平不很高,但社会精神文明的各方面却不一定低的现象。不过,必须指出的是,这种现象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的。认识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影响的局限,有助于我们用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技术的精神文明功能,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当前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必须高举科学的旗帜,大力推进科学技术的进步,把推进科学技术作为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和科学技术精神文明功能的有限性,我们在高举科学旗帜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时,又不能用发展科学技术来代替精神文明建设。正确的态度是:一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普及科学知识,发扬科学精神,弘扬科学理论;另一方面则要同时注重精神文明自身的建设。而且这一建设,应重在对所有影响和制约社会精神文明进步发展的因素进行革命的改造,如思想因素、文化传统因素、国际环境因素以及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因素等。还要对一切愚昧和落后歪曲、利用科学成果混淆视听进行敏锐地揭露和批判。本文认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科学技术的强大精神文明功能作用影响下不断地从文明走向更高的文明。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128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7页。

〔3〕《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35 —137页。

〔4〕江泽民1996年在中国科协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第572页。

〔6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经验》第17页。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78页。

〔8〕同〔1〕第36—37页。

〔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20页。

〔10〕《列宁选集》第2卷第288页。

〔11〕《列宁选集》第2卷第288页。

〔12〕《科学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版第174页。

〔13〕[苏]《瓦维洛夫全集》第3卷,莫斯科,1956年,第607页。

〔14〕约里奥—居里:《为和平而斗争的五年》,莫斯科,1955年第190页。

〔15〕《列宁全集》第18卷,北京,第594页。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67页。

〔1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5页。

标签:;  ;  ;  ;  ;  ;  

论科学技术对精神文明的影响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