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主流文化对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影响
韩志华
[内容提要] 美国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一支,具有西方文化的主要特征,强调以斗争/征服为情感基调,坚持“他人即地狱”式自我中心主义情感模式,秉持排他性、单一性文化结构,内部崇尚“以他人为敌”式竞争、外部热衷排他性战争。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深受其影响,“美国优先”原则的提出正源于此。用美国主义取代全球主义,中美间的合作性减弱,冲突性骤增,对中国的贸易战愈演愈烈,加大打“台湾牌”力度,拉拢盟国构建对中国的包围圈,以此遏制中国崛起。研究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与美国主流文化间的关系,有助于认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本质和形成的深层次原因,有助于推动双边关系向健康、积极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关 键 词] 美国主流文化 特朗普政府 对华政策 中美关系 中国文化
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体现着美国主流文化的性格。美国主流文化可上溯至清教徒时代,是西方文化的一支。
从“文化”这一概念考察,其意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文化指人与环境互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狭义上,文化专指精神成果。[注] 参见辜正坤:《中西文化比较导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3页。 本文论述的“文化”,系指广义概念。而“美国主流文化”,则是一定时期在美国受到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并对社会诸方面产生影响的文化。
分析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现状、动因与前景,需考察美国主流文化的影响,在中美文化比较视野下,厘清中美文化的形成、基本性质、文化内核及特点。
当前,中美关系正处于遏制与反遏制、竞争对抗还是竞争合作的十字路口,需中美双方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相互间的文化差异,积极进行建设性互动,共建健康、稳定、持久的中美关系,为实现中美互利共赢、保持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和平、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一、美国主流社会变迁及主流文化的形成
通常,美国被称作移民国家。实际上,“五月花”号上的欧洲清教徒给北美大陆原住民带去殖民、屠杀、种族歧视,使他们濒临种族灭绝。显然,本土印第安文明的惨遭损毁和几近覆灭与美国精神中所谓开放、包容和多样性形成巨大悖论。
美国最早的移民开始于19世纪40年代晚期,到80年代达到峰值,涌入500万移民。[注] Passel, Jeffrey S.; Fix, Michael. U.S. Immigration in a Global Contex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Indiana Journal of Global Legal Studies. Vol.2, No.1, Symposium :Global Migration and the Future of the Nation -State . (Fall, 1994). p.7. 及至西进运动基本完成,移民开始过剩。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首个限制移民法案。自此,美国开始对移民进行优胜劣汰式的淘选。看起来,大批移民涌入,美国社会成为“大熔炉”“沙拉盘”,但美国人口主体未发生巨变。2011年至2015年社会调查数据显示,现在美国人中最为庞大的血统有:德裔(14.7%)、非洲裔(12.3%)、墨西哥裔(10.9%)、爱尔兰裔(10.6%)、英国裔(7.8%)。由此可见,占绝大多数人口比例的,仍为欧洲裔白人。[注] U.S.Census Bureau, “ACS Demographic and Housing Estimates, 2011-2015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5-year Estimates”,https://factfinder.census.Gov/faces/tableservices/jsf/pages/productview.xhtml?pid=ACS_15_5YR_DP05&prodType=table[2019-06-10].
在早期,狭义上的美国主流文化,指盎格鲁—撒克逊血统(特指英格兰后裔)白人的新教文化,它从殖民时期起便成为美国社会运行的主导逻辑。后来,主流群体又新增来自欧洲的英语使用者、天主教和犹太教徒,但有色人种除外。
往年过年回家去看他,姥爷总会想方设法给我做一些好吃的,打小他就对我疼爱有加,加之后来母亲去世,他的舐犊之情便愈加深沉。
西方文化“威慑性”内核,决定了特朗普政府必然增加本国防务开支,加强军力建设。同时,特朗普还要求其盟友分担更多防务开支,形成集团性威慑。2017年1月,特朗普上任后要求北约各成员国到2024年将防务开支提高到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到目前为止,北约29个成员国中,只有五个国家(美国、英国、希腊、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达到这一标准。2018年7月11日,特朗普在布鲁塞尔举行的北约峰会上再要求北约盟国把国防费用由现在占成员国GDP的2%至少增加到4%,凸显美国主流文化中的以自我为中心且重视“威慑性”力量的特点。[注] 参见《特朗普要求北约国家立即增加防务开支》,新华网,2018年7月12日,http://www.xinhuanet.com//world/2018-07/12/c_1123112997.htm[2019-06-10]。
显然,与强调集体性文化类型相比,美国主流文化更注重个体。这些价值观作为美国社会的通行性评定准则模塑为美国主流文化基因,规约着多元背景下美国人的共通特质:英语流利;将美国价值观内化;参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将主流价值观融于个人身份。[注] Ibid,. 从文化生成看,自1789年美国宪法生效时社会运行和群体相处规则渐塑成型,到20世纪美国社会发展成熟,这一整套人群相处的基本原则和价值体系构成了美国主流文化。
20世纪,美国通过要求移民质量(如语言能力)和国别限制等措施,实现了美国的重建。自1917年起,美国通过移民法,规定16岁以上的外国人必须具备阅读英语或其他某种语言或方言的能力,才能移民美国。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法案,实行移民国别配额制。据统计,成功获批美国移民的平均年龄为42岁——恰为成年人最佳工作年龄。[注] Population Facts.United Nations.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Affairs/Population Division/www.unpopulation.org.Dec.2015/No.2015/4.p.2.
根据美国永久居民条款,技术移民共分五类:(1)在艺术、科学、教育、商业或体育等方面具有特殊才能;杰出教授、研究员、跨国公司经理人或管理人。(2)高学历专业人员或艺术、科学、商业精英等。(3)具有两年受训经验或从业经历的熟练工,具备大专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4)特殊职业,如宗教人员、美国海外工作人员及其他类型。(5)100万美元以上的投资者,需为美国公民提供至少十个全职就业岗位。[注] Kandel,William A.Kandel.Permanent Legal Migration to the United States. (CRS Report No.R42866)(Washington,D.C: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R42866.) October 29,2014.p.4. 其中,第五条是1990年移民法新增条款。
自20世纪初,美国开始对移民择优筛选,用以满足美国国力发展和国家形象提升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美国的年定移民配额包括48万亲属移民,14万技术移民和5.5万其他移民。
A和B都不是语素,AB往往是一个语素。AB是由两个音节构成的单纯词。如:得得嗖嗖、咋咋呼呼、鼓鼓求求、舞舞哧哧等等。
为了准确观察小麦新品种在我区的丰产性等品种特性,提升小麦高产创建的质量和种植科技水平,发挥品种的增产优势,挖掘新品种高产潜力,研究掌握其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特安排落实了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
式(4)和式(5)阈值规则都是根据小波分解层的不同,除以一个相应的调节系数,将会增长计算阈值的时间,从而延长了阈值处理的时间.本研究中的去噪阈值由是式(6)计算并确定:
此外,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远离主要战场,和平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机遇更使美国成为理想的移民对象国和人才集散地。这些人才或具备世界领先的专业技能,或直接投资进行资本移民。同时,同一国家移民配比不超7%,这使世界各国大部分高学历、高能力或资金雄厚的人群都被吸收进来,成为20世纪美国的新血液。换言之,20世纪的美国已不再是纯粹的印第安人或清教徒,而是世界大熔炉。不论移民文化背景多么复杂,他们总要汇入美国主流社会,接受主流文化。
本文主要应用的是单案例研究方式,以腾讯为例,针对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教授与管理者、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收集。
简要地说,美国从英属、法属殖民地经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发展成为殖民国家,大肆屠杀印第安土著,并在全球范围大量引进移民,淘选人才,虹吸世界各国优势资源,成为世界范围内“既得利益者”集团。从历史传承看,美国移民政策承自古罗马“扩展式公民制”;这一制度使美国成为各国既得利益者的聚集区和全球科学、技术、资本等优质资源垄断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的美国社会由世界范围内绝大部分既得利益者组合而成,与所有具有民族传统的国家都不同,如中、英、法、俄、德等,这些国家都有着悠久的民族历史和传统积淀,是历时性文化样式;而美式组合是共时性的,是以人群的“资源和潜在资源”为基础而重组的利益集团。也就是说,20世纪,美国完成了重组。
式中,LCCC表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值;RED表示区域经济发展指数;调节系数z≥2;系统整体效应为E=ξLCCC+ζRED;ξ和ζ为待定权重。
普京对俄罗斯政党制度的改革理念根植于俄政治实际,因而他在连任总统的两个任期内有的放矢的倡议且通过了若干部至关重要的法律文件,并推动落实了它们从而改造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政党体系,为其所设想的多党制的实施从法律的角度奠定了根基。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获得了两次大战期间移民从母国带走的实际和潜在资财,并将资源重新加工,以知识产权、资本或技术输出方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二次垄断,攫取利润。在这一新的世界体系中,美国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也是既得利益者的集合。而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带着母国优势资源,融汇到崇尚个人竞争、个人成就和个人价值的美国主流文化结构中,巩固并实践着美国主流文化。
二、美国主流文化的西方文化结构性特征
由上可知,美国主流社会承自清教徒、欧洲移民,主要使用英语,因而,美国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支。要清楚地了解美国主流文化特征,需将之再置于西方文化整体矩阵中进行厘定。换言之,美国主流文化特征是西方文化结构性特征的表现。
(一)强调“斗争/征服”情感基调
另一方面,“piety”拉丁词源“pietās”指“宗教关系中一个人对其他人的尊敬和尽责态度”、“人对神或互利原则下神对人的态度”、“人际之间父母与子女、夫妻间或其他类型关系之间的态度”、“公民与统治者、军队与统帅之间的态度”,大致相当于“虔敬”。[注] Glare,P.G.W.Oxford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1378.“1.An attitude of dutiful respect towards those to whom one is bound by ties of religion, consanguinity, etc;2.applied to the attitude of man towards the gods; Of the reciprocal feeling of gods towards human beings;3.of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beings,of children to parents, of parents to children,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if other relationships;4.of citizen towards a State or ruler;Also of government towards citizen,of troops to a commander”. 从语义上说,“piety”一词中的敬畏感,源自人对神的敬畏。而在人际关系模式中,“piety”既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又兼及夫妻或其他类型关系中人与人的情感模式。这种用法表明“piety”与《论语》中倡导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注] 孟轲[春秋]:《孟子·卷十四》,四部丛刊景宋大字本。 原则相悖。而且,“绝对服从”中的威慑性也不同于儒家所倡导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型和谐关系。这种父子间的敬畏与服从与“家庭()”中的“主奴关系”[注] Aristotle.Politics.Translated by C.D.C.Reeve.Indianapolis/Cambridge: Hackett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98.p.2.“Those who cannot exist without each other necessarily form a couple, as female and male do for the sake of procreation, and as a natural ruler and what is naturally ruled do for the sake of survival”(1252a:26-31). 相互照应。由此可见,绝对权力的“威慑型关系”是西方家庭的基本情感模式。一方面,它回应了人与人之间“斗争/征服型”关系模式;另一方面,“威慑”也强化了西方文化尚力弱德的基本特质。霍布斯恶“人与人之间的战争状态”、萨特“他人即地狱”之说皆与此一脉相承,“威慑”是西方人的生存要义。[注] 萨特剧《禁闭》。
(二)坚持“他人即地狱”式自我中心主义情感模式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情感模式是社会基本情感模式的映照。西方社会中,古希腊语“”(家)由主人和奴隶构成,妇女是男人的财产,因此,古希腊社会中的“家”代表着“主奴关系”,即统治与被统治关系。这种关系模式映射到社会中,甚至包括父子关系,都具有上下级之间“统治/命令”关系模式,如“filial piety”。这个词一般译为“孝顺”,实际上二者之间的情感模式截然不同。“filial”古希腊语词源为“”,指“孕育”[注] Liddell,Henry George & Scott, Robert.A Greek-English Lexicon.Oxford: Clarendon.1996.p.797. ,拉丁语“filius”指“附属于父权制下的儿子”[注] Glare,P.G.W.Oxford Latin Dictionary.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p.701. 。其中,“patria”指“父系的”,“potestas”指“凌驾于人或物之上的权力(多指政治、军事或行政上下级之间生杀予夺的绝对性权威)”。[注] lbid.p.1417.possession of control or command (over persons or things) power;in political or military contexts;power of life and deity;command,control(of faculties,emotions,etc)”. “filial”从“孕育”到“权威”的语义变迁表明,西方社会从古希腊向罗马社会过渡中家族亲情的衰落和利益集团的兴起,即从母子间的“孕育”关系转向父子间的绝对权威与服从关系,因此,“filial”并非“孝顺”。
这一特征在文化生成初期伴随着人与环境的互动而生。对古希腊人来说,以奥林波斯家族为代表的“神()”至高无上。古希腊多山临海,人们以海上贸易为生,恶劣的外部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这促成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之间根本的“敌对/征服型”关系:人类要想生存,需获神明恩宠,在神的助力下与自然对抗,征服自然。神人之间也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人类不但需向神明邀宠,还需借助一些神明对抗自然及另一些神明或人。因而,人类处于被自然和神明“双重征服”的境遇。这种人与神、人与自然间的双重对立关系,成为西方文化内核。人只有通过斗争,征服自然、征服神明才能生存的理念深植于西方文化,“斗争”是西方文化的情感基调。[注] 参见韩志华:《中西文化交流程度研究》,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7年,第147—148页。
(三)秉持排他性、单一性文化结构
这要从西方文化对待他族的态度来阐述。西方文化中,“蛮族”一词古希腊语词源为(barbarous),意指所有不会讲希腊语的人群(以语言进行区分)。[注] Liddell,Henry George & Scott,Robert.A Greek-English Lexicon.Oxford: Clarendon Press.1996.p.306. 后专指和希腊人发生过战争的米提亚人和波斯人。希波战争后,该词词义感情色彩发生变化,指“野蛮的、粗鲁的”。从语义分析,凡不会讲古希腊语或不符合语法规范、文体的人群都被视为野蛮的、粗鲁的——非我族群,必为蛮人。由此可知,古希腊人以一己标准进行“文明/野蛮”区分性判断,排斥“外族”,这是西方文化排外性结构的原始根基。
建筑企业要想在复杂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首先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建筑企业能否在市场中立足至关重要。综合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企业的面貌体现,是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体现。如建筑企业综合素质较低,就无法对市场需求与走向进行理性分析与研究,导致逐渐被市场所淘汰或者摒弃。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加强工程施工管理模式的创新,只有创新的理念才是提升企业综合素质的基础与保障。
特朗普2017年1月上台以来所制定的对华政策,彰显出美国主流文化中的西方文化内质,而作为商人和德国移民后代的特朗普,其本人行为作风更是西方实用性原则的集中表现,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缩影。
(四)内部崇尚“以他人为敌”式竞争,外部热衷排他性战争
恶劣的自然环境、剑拔弩张的人与自然间的关系、以商贸为主的激烈竞争生存方式,都使西方文化以实际利益为上,因而道德层面注重人的“有用性”而非“有益性”。例如,一匹马能够快速奔跑,载着主人在战场英勇杀敌,这种特性被誉为马的“可贵品质”,而人的可贵品质在于“获得财富”,即便是通过烧杀抢掠。从道义上说,西方文化注重人或物“有用”的实际效用,而“有益性”几可忽略不计。
从文化的根本结构来看,美国主流文化不外乎上述四大特征。溯源至“五月花”号清教徒时代,具体来说,美国文化是欧洲文化的一支,其内核是西方文化;美国主流文化与西方文化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要理解美国主流文化,就要抓住上述四大特征。
但也要看到,在美利坚民族内部,美国知识精英又模塑出众所周知的美国价值观,如个人努力、个人成就、尊重、社区参与、公平竞争等。显然,这些品质符合崇尚现实利益的商人属性,同时也成为美利坚民众之间的相处原则。对外的排斥性和战斗性,与美国人内部的社会参与和个人奋斗精神,构成美国主流文化的基本特征。
三、从文化视角分析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
到基督教时期,神及其所创生的天地被赋予至高无上的神圣性,但凡与神创秩序不一致的存在,又都被认定为“罪恶”(evil)。西方哲学认为:“罪恶不能与‘存在’同在,或为‘存在之外’,因为那些皆为善。倘若恶存在,只能存于‘非在’之中。”[注] Plotinus.Enneads.Harmondsworth:Penguin.1991.I.8.3.Pattison, George.Agnosis:Theology in the Void.London: MacMillan Press Ltd.1996.p.9. 由此可见,西方文化认为凡与“我”不一致的即为“非秩序”“非上帝存在”,代表着“邪恶”、“罪恶”与“邪恶意志”。所以,西方文化具有单一性和排斥性的深层文化内核。
2) 在保留点中按照时间进行排序,选择站前距离最近数据点的时间作为到站时间,且该时间应早于第一位上车乘客的刷卡时间;
(一)在单一文化评价体系下,强调“美国优先”外交原则
特朗普政府将美国利益放在首位,用美国主义取代全球主义。实际上,这并非特朗普政府的特有政策,而是美国政府的一贯政策,只是每个阶段的表述方式不同。20世纪80—90年代苏东剧变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并积极充当世界警察。如果美国认为哪个国家的什么行动不符合美国既定秩序,就会判定此国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
对待中国就是如此。粗暴干涉中国内政,不尊重中国主权。中美早在《中美建交公报》中就阐明美国应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却时常违反。2016年12月2日,特朗普以当选总统身份同台湾地区领导人蔡英文通电话,打破了1979年美台“断交”以来37年的外交惯例。2017年12月18日公布的《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宣称:“美国将根据我们的‘一个中国’政策,保持与台湾的强劲关系,包括我们基于‘与台湾关系法’的承诺,向台湾提供合法防务需要,制止威压。”[注] 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president-trump-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2019-06-30]. 2018年3月16日,特朗普不顾中方强烈反对,签署“与台湾交往法案”。美方的这些举措,严重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
显然,杰出人才的贡献不能单以数量评估,如爱因斯坦,他的加入使美国在核物理研究领域一跃成为世界领先国。一项核心技术的发展,很可能带动整体产业发展和结构升级。因此,技术移民具有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力。同时,技术移民又牵涉家属移民;其他移民类型如政治避难等也并未排除技术人才。而且,任何序列的移民剩余指标均可重新分配。这样算来,技术移民不仅质量上优中选优,数量也远不止14万。
中国学者达巍指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持较为强烈的“对台亏欠论”,此论调认为,在过去40年中,美国为稳定中美关系,讨好中国大陆,对台湾不够好,近年来美国国内甚至出现质疑“一中政策”论调。中国坚持的“一中原则,”指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而美国的“一个中国”有三层含义:第一,是“我们的”,不是“中国的”;第二,不是原则是政策;第三,内容基于三个联合公报和所谓“与台湾关系法”,甚至还包括对台“六项保证”。达巍认为,美国态度非常模糊,接近于“台湾地位未定论”。这样一来,尽管台湾不被承认是主权国家,但它的地位被悬置,迟未定性。显然,这种可“商讨”的可能性,为美国粗暴干预中国内政留出余地,为美国插手亚太事务腾挪空间。[注] 参见《达巍答中评:中美间最危险的是台湾》,中国评论通信社,2018年4月7日,http://www.crntt.com/crn-webapp/touch/detail.jsp?coluid=7&docid=105029292 [2019-06-10]。
美国这样做的深层考虑是,打“台湾牌”,推动“以台制华”战略,防止中国崛起威胁到美国霸权地位。对中国来说,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夙愿,是中国的内政,关涉中国国家主权。于美国而言,认为两岸统一威胁到美国意识形态的全球推广及其盟友对美式“民主”的信心。很明显,特朗普政府继承了历届政府衣钵,以美国主义取代全球主义,并在《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将“增强美国影响力”列为美四大至关重要的国家利益之一。[注] 《2017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了美国的四大生死攸关的国家利益(有时称核心利益)、保卫国土、美国人民和美国的生活方式;促进美国的繁荣;以实力维护和平;增强美国的影响力。参见美国白宫网站,2017年12月18日,https://www.whitehouse.gov/briefings-statements/remarks-president-trump-administrations-national-security-strategy/[2019-06-10]。 。
此外,在特朗普逐利的商人本性作用下,美国在增强对台军售、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还在远东地区继续谋求制造有利于西方文化发展的威慑效应。如此,将形成对中国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巨大外部威胁。此外,美国主流文化单一评价体系还结出“美国例外论”的异果。他们认为,美国及美国人在全世界独一无二,是上帝的选民、人类的未来,上帝通过美国来拯救世界。因此,美国有责任把一己意识形态在全世界范围推广,并将美国的世界霸权视为不容侵犯的国家安全利益。
(二)文化排斥性由隐性走向显性,中美双方合作性趋弱,冲突性凸显
特朗普政府的《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宣称,中国“重新挑起长期战略竞争”,“公然挑战自由开放的国际秩序”和“美国的繁荣与安全”。[注] 参见《2018年美国国防战略摘要》。 与奥巴马政府相比,特朗普政府无视中美在众多领域中的共同利益和合作关系,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对美国的战略挑战,无视中国自身发展需求,更无视全人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西方文化排斥性内核和“个人主义”为中心思维方式的集中表现。
与奥巴马政府在外交中重视意识形态、价值观,并企图以经济文化交流促成意识形态变化的手段相比,特朗普政府更加彰显西方文化的“好战性”,把对华政策从规制中国发展调整为全面遏制中国。美国西方文化的“排斥性”与“斗争/征服型”情感模式,使美国在处理中美关系中不定时发难,以美国现实利益为导向,塑造威慑型国际局势。在这种情感模式驱动下,美国军工复合体和其他利益集团都竭力推动五角大楼想方设法逐年增加国防开支,并诱压美军及其盟友购买美国军品,尽可能赚取最大利润并确保美国军事优势。
(三)谋求通过发展军力来建立威慑性格局,遏制、威慑挑战美国主导地位的战略竞争对手,确保在全球范围内输出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随着移民不断涌入,人群组成愈加复杂,但一些核心价值观和普遍价值经过积淀,延续至今,构成美国主流文化,如言论自由、个人权利、机会平等,通过努力获得成就及社会流动性等。美国学者柯塔则将教育、家庭团聚、纪律、努力工作、成就、友好、开放、互相尊重、社区参与和公平竞争,都囊括进美国价值观之中。[注] Tappen,Ruth M.,EDD,RN,FAAN;Rosselli,Monica,PHD;Williams,Christine L,DNSC,RN,BC; Gibson,S.Multiethnic Perspectives on Mainstream America.Journal of Cultural Diversity .Summer 2014;21,2.p.67.
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组织方式。家庭作为社会基本单位,在中国社会中是伦理之始。“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由家庭、家族关系依次拓展,形成邻里关系、社会关系。农业社会中,“(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争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于中,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废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有无相贷,十则疾病相救。是以性情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欺凌之路塞,斗讼之心弭。既牧之于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于井,则地著;计之于州,则数详。迄乎夏殷,不易其制”[注] 夏曾佑:《中国古代史》,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2页。 。人们以井为邻,在农业劳动中,人与人变得熟络、亲切,形成“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助”[注] 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山东乡村服务训练处,1937年,第51页。 的基本相处原则。这样一来,家庭与家庭、社群与社群间的关系很好地承继了家族成员间的权责关系,让人与人之间“仁爱”遍传,形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良好局面。这就是中国的大家族式社会结构。
一些地区的乒乓球运动虽然有较深的群众基础,但是青少年参与乒乓球运动的人数较少,从而会使乒乓球全民健身活动出现断层。目前很多地区15-25岁年龄段的乒乓球运动员人数很少。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一定要从学生抓起,注重后备力量的培养。各地区的体育政府部门要在后备力量的培养上苦下功夫,多开展一些青少年比赛,如举办青少年杯乒乓球比赛等,吸引青少年的参加。同时,各地的教育机构也应该推动乒乓球进校园、进课堂的活动,让乒乓球运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为发展并培养乒乓球后备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中国文化和平仁爱的内核
从1600年利玛窦进京以来,中西文化深层交流已420年,中国对西方文化内在本质的认识在加深,并由此也深化对美国主流文化根本属性和特质的把握,这是评估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出发点。更为重要的是,特朗普政府及美国官员、学者应充分了解中国文化和平仁爱的内核,充分认识中西文化结构性的本质差异,以最大程度减少文化误解和误读,避免对中国文化的误判,破除固有思维定式和主观偏见,重新考虑中美两国关系与彼此定位,积极探索构建新形势下大国良性互动的途径和方法。
与西方文化相比,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同西方文化一样,早期中国文化也存“天神”一说。“天神”是自然万物的人格化代表。“天神”是人类移情的产物,“自然物皆含情感意志而为神……人类主观精神活动之向外移情向物投映之所致”[注] 参见唐君毅:《论中国原始宗教信仰与儒家天道观之关系兼释中国哲学之起源》,《理想与文化》1948年3月号,第4页。 。中国文化的情感基调,源自人感恩自然万物给养生命:中国人以农为生,靠天吃饭;这种感恩又转化为人的自我约束,力求以德配天;人对自然万物的俯仰观察变成人类社会组织原则、行为准则、图画性文字和思维方式。简言之,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性,为中国文化打下“和平”底色。因此,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崛起”“永不称霸”,这是基于中国文化优秀传统和“和平、和谐”的内在精神,是根植于中国文化悠久传统的,而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而且,“求同存异”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的提出,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及和平内核。
(二)强调天人和谐,这种情感映射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即为爱
特朗普还认为,美国在为北约盟国提供安全保障,北约盟国占了美国的便宜,因而这些盟国应当增加防务预算。可见,特朗普政府意图非常清楚,那就是在继续保持并发展美经济实力的同时,恢复和保持美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利用美盟友及伙伴国力量,遏制和威慑中、俄这两个战略竞争对手,确保美国核心利益,其中包括捍卫并在全球推广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
于试验鹅14、42、70日龄清晨8:00,以重复为单位,空腹称重。从每个重复中随机选取2只接近平均体重的试验鹅,称重、记录。
基于上述认知,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天下观”基础上勇于开拓,推陈出新,以全人类福祉为基点,开展全球性扶贫攻坚,以崭新理念向全球诠释中国文化的“仁爱”基调。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天下为公”理念,并付诸实践,在21世纪的今天又重新赋予中国文化教化穷苦大众的神圣使命,这一点与“美国优先”外交原则形成鲜明对照。
(三)在对待外族态度上,强调“天下大同,四海一家”,具有包容性文化结构
汉语中,“蛮夷”一词据方位命名,并不具“先进/野蛮”价值判断性区分。 “蛮夷狄戎”的叫法,是根据不同部落的地理位置和生活习性差异区分而来。“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注] 郑玄[汉]注、孔颖达[唐]疏:《礼记疏63卷》(附释音礼记注疏卷第十二),清嘉庆二十年南昌府学重刊宋本十三经注疏本。 ,体现出中原人对周边民族的尊重,并认为这些差异性的存在乃“地气所养”,顺理成章。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对异族尊重有加,从未歧视:“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注] 同上 这样一来,诸多异族经长期友好相处,如通婚、通商等,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形成中国文化开放式、包容性文化结构。
基于外界气候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牛羊患气候性疾病的可能性会大幅度提升,包括呼吸道感染以及冻伤等。倘若在冬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再加上暴雨、狂风等的影响,牛羊受寒的几率会显著提高,也极易导致黄牛患肠痉挛。同时,牛羊的幼崽在寒冷天气的影响下,患肺炎的可能性也较大。所以,一般情况下,畜牧业生产过程中,通常会提前准备保暖性以及舒适性较高的棚舍以供牛羊等于冬季休息,可有效降低各种恶劣天气及气候变化对牛羊疾病造成的影响。
从文化内核看,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仁爱、对待异国他族的尊重、包容和理解,使中国文化模塑出大家族式社会结构,并形成包容、开放的基本文化结构,以“爱”为情感内核,以“和睦和谐和平”为基本文化性格。基于此,中国提出与美共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和“共商共建共享”的“一带一路”倡议。面对美国的发难,中国坚持“尊重、合作”理念,为中美关系寻求积极解决途径。同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将消灭贫困作为人类共同任务,并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共同理念。
中国文化“四海一家”的大家族社会结构和以“爱”为基调的文化特质,在新时代语境下得以继承和发展。相对来说,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威慑/征服”型关系,人与人之间是“斗争/地狱”关系,人人以利相聚,形成利益集团社会结构。同时,西方文化以一己价值为普世标准,作为与其他文化“文明/野蛮”分野的厘定原则,并编织“威慑/征服”全球网络来对待他种文化。简单来说,西方文化具有单一性、排斥性及战争性的内在特性,其文化性格是“竞争—斗争—战争”。而中国文化具有和谐性、以爱为基调、包容性、开放性的内在特征,其文化性格是“和谐和睦和平”。
五、认识文化差异,探索中美建设性合作模式
总体来说,美国主流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一支,具有西方文化的内核和特性。特朗普政府作为美国主流文化的集中表现,其基本政策走向与价值判断并不会因为任何个人而发生实质性转变,因为个人亦处于西方文化整体矩阵之内。从文化对人群的道德塑造角度来说,使人良善的是先进文化,使人邪恶的则是落后文化。
西方有识之士应当通过中西文化比较,冷静反思,尤其是美国人,更需反省“美国优先”、“美国例外”和“美国领导”等话语系统,敢于站在全人类视角而非一己利益得失,吸收人类文化中的先进因素,勇于断臂疗伤,以“包容、开放,和谐、和睦和平、互利共赢”的心态顺应全球化,在成人之美中自我成就,而非逆全球化,一意将“单边主义”孤行到底,动辄发动各种形式的战争,破坏世界经济秩序,威胁世界和平,损人不利己。更危险的是,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不足,带着一己主观偏见的有色眼镜解读中国和中国文化,只能不断加深误解,连续误判,从而使双边关系和世界秩序陷入沉寂。
来人姓乔,江山人,二十六岁,他见了陈颐磊,从裤带中掏出一张蜡纸刻写的纸条,上面写着:“又新,速设法前来,我在风林街等候你。平。”
中西文化在情感基调、文化内核、深层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同时,中西文化又植根于各自土壤,滋养各自的人民,文化内部因素之间和谐自洽,自成体系。这就是说,每一种文化都是平等的,应当得到尊重。因而,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中国文化中的包容开放、以爱为基调的特质,也为全球文化和谐共生提供了最大可能性。在这种语境下,西方文化应当从狭隘的“个体主义”“西方中心主义”“美国优先”偏见中走出,以全人类共同福祉为基点,有效地吸收中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以积极的态度调整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关系,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与此同时,中国战略家、决策者和智库人士应切实研究美国主流文化,特别要认清西方文化内核。应认识到,特朗普政府与历届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与策略差异,只是他们的表述方式以及对上述文化特质的重视程度和强调次序的不同而已。在对华政策方面,尽管美国挑起的贸易战似乎是当下焦点,但并不意味着美国将在意识形态渗透、政治尤其是权力政治、地缘政治、军事布局等方面会出现较大松动,甚至一定条件下形势会愈发严峻。无疑,这些都将挑战并威胁中国的国家总体安全[注] 2014年4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内涵广泛、内外兼顾的总体国家安全观。自此,中国把国家安全分为11类: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核安全。参见《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中国政府网,2014年4月15日,http://www.gov.cn/xinwen/2014-04/15/content_2659641.htm[2019-06-10]。 。对此,应保持清醒认识,早做准备,妥加因应。
认清美国主流文化本质和表现形式,明晰它们对美国政府对华政策与策略的影响及中美文化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妥善处理这些差异,包括正确解读特朗普政府屡次强调的“竞争”“利益”“美国生活方式”“美国价值观”等术语内涵,将会有利于中国对美国进行更加清晰的认识、更加准确的定位和更为精确的判断,从而尝试更为有效地调节交流程度,尽量减少双方因交流不足而产生的误解误读,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前提下,努力探索建立多元互补和更为行之有效的交流渠道,支持发展更多交流平台,促进双方构建新形势下更为务实和有效的建设性关系。
六、结 语
增进对美国主流文化的了解,认识中西文化的差异,有助于中国更好地判断未来中美关系走向和中美关系中的症结所在,未雨绸缪,主动布势,尽可能促使双方减少战略猜疑,扩大共识,管控分歧。
要不忘1972年中美建交初心,顺应时代潮流,着眼于双方共同利益和两国人民福祉,相互尊重彼此关切,积极维护既有合作,推动双边关系迈向健康积极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为两国、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安全和繁荣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作者简介] 韩志华,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讲师(北京 邮编:100091)
[中图分类号] D8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484(2019)04-0113-12
(责任编辑:杨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