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栏:管理的真正含义是“理性”不是“管理”_个人管理论文

第7栏:管理的真正含义是“理性”不是“管理”_个人管理论文

专栏7: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真谛论文,专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咨询过程中,我们碰到很多的领导者,他们用各自的本领管理着下属,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事事都管的领导特别累,下属也非常累,并且不会有很多下属。如果这种管理风格的人碰巧当了一家成熟公司的高管,那么整个公司都将毫无生气,大家抱着“不做不错,多做多错”的态度等待着下一届领导的到来。那么到底这样领导出现了什么问题呢?下面一个小故事可能说明问题。

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显然粥每天都不够。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每天轮一个。于是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后来他们开始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

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

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游戏规则,让每个员工按照游戏规则自我管理。游戏规则要兼顾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并且要让个人利益与公司整体利益统一起来。责任、权利和利益是管理平台的三根支柱,缺一不可。缺乏责任,公司就会产生腐败,进而衰退;缺乏权利,管理者的执行就变成废纸;缺乏利益,员工就会积极性下降,消极怠工。只有管理者把“责、权、利”的平台搭建好,员工才能“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到了二十一世纪,管理从以工人为主的现场管理方式开始向知识经济的方向进行大幅转变,人的行为方式更加不可用计件或计时的方式进行管理。如果该公司没有建立完善的责、权、利体系,流程体系、内控体系,事事都在等着上级领导的发话,不是自然的运行,即使公司掐断了网线,领导天天在公司里转悠,那结果也是管人管不住心,公司完不成任务,绩效不高。反之,如果公司建立了这个明确的体系,并且辅助竞岗、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模式,管理者会有大量时间处理更加重要的事情。企业进步与领导思想的进步是分不开的。

中国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最近几年有大幅的提高,关键的一条来自于“理”上的提高。某国有大型商贸企业公司上流程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原来商贸系统是主要依靠人工进行管理,各类产品从订货、进库、出库、配送管理上由于商品的数量大,品种多,管理难度较大,效率不高,还容易出差错。面对这种状况,公司领导积极推进公司“理”的工作,对所有的商品的进、存、销实施流程梳理,然后进行信息化固化管理,大大提高商品的流转效率。公司的仓库、车辆的利用率大幅提高,公司的管理成本也有一定比例的降低。同时所有人员均依靠网上的流程实施日常工作及权限管理,所有工作在没有领导监督的情况下自然运转,节省了公司领导大量的监控时间,使公司领导可以把精力放在更加重要的地方。

中国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企业兼并重组的速度在提高,领导要管理的业务也越来越多,此时要问问各位企业领导,你的企业是不是该更加注重“理”而不是一味地强调“管”,这样岂不是太累了?

标签:;  ;  

第7栏:管理的真正含义是“理性”不是“管理”_个人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