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彩媚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彩媚

河源市源城区金沟湾小学 517000

摘要: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再一味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也开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理 论知识,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理念课的教学要从课堂教学方法方式上探索,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理论课;有效性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相对于理论课,我还是比较喜欢上的是电脑操作实践课,因为对于动手操作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的课堂教学也比较好开展。而理论课堂学生总是兴趣缺缺,教师上课也是教本宣科,根本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现在的信息技术课的要求更高了,它不仅仅要学生学会动手,更要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方法,因此理论知识是少不了的。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至六年级《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课本中,理论知识就占了将近四分之一,而在操作实践课中多多少少也会涉及到理论知识,由此可见,理论知识的教学也是很重要的。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中往往含有较多的“概念”、“意义”、“因 素”和“措施”等。如果教师只是照本宣科的讲解,就无法激发学生探索思维的火花。甚至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导致教学效果低的状况。那理论课程要怎么上才能有效果呢?学生才会有兴趣呢?学生怎么才会比较容易听懂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理论课的课堂要有趣

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需求是重要核心。因此,如何从学生学习的需求出发,让学生由“被动学”变成“主动学”显得由为重要。孔子曾说:“知之不如好知,好知不如乐知。”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有了兴趣,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变主动,由死记硬背到灵活运用,由乏味变趣味,从而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比如在三年级《生活中的信息技术》中,对于“信息”这个概念是很抽象的,用语言来解释和表达总是会有点不到位,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本节课上,我设置了几个小游戏,从导入到学习知识点,学生都保持了高度的注意力集中和兴趣。游戏一:看图比动作,学生猜。游戏二:用语言描述,学生猜。游戏三:传声筒游戏。在游戏中,教师适当总结“信息”,和“信息的获取”和“信息的传递”这几个重要的概念。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课堂有趣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会被完全调动起来,主动去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

二、理论课教学可以形象化,卡通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在设计教学时也应该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看问题,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么上课,我才会想喜欢,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动画片是很感兴趣的,如果在课堂教学里面加入卡通人物或动画效果的课,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如果把我们所要教的理论知识制作成一个简单的FLASH动画或都利用PPT制作故事动画,学生的眼球一定会马 上就炯炯有神,认真起来。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汉字的魅力》这一课中,我就把电脑显示文字知识制作了一份“喜羊羊带你了解汉字”的简单PPT动画,设置情境,让学生跟着喜羊羊去认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理论课教学可以直观化

在理论知识中里面有一个原理性知识,如动画原理、汉字显像原理等,此类内容抽象性强,相对深奥,不易理解,教学设计中需要想方设法将这部分原理知识直观化,以便促进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如何让理论课堂教学直观演示呢,我觉得我们可以利用原理 性理论知识的逻辑性较强,一般的讲授法不容易让学生“吃透”教材。教师可以将原理性理论知识直观化,付诸于角色扮演的情境,可以加深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例如:在五年级上册《认识因特网》,教师把“局域网”和“广域网”这两个概念付诸于角色扮演的情境,有的学生当路由器,有的学生当电脑,有的学生当服务器等,让他们进行信息的传递过程表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因特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将访问网络这一个不可见的过程,用人的行为外化,其他学生可以在轻松地观看表演记住每个“人”的行为,从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理性理解。如果直接描述“因特网”这个概念,学生基本都是在云里雾里,不明白。由此可见,在原理性知识的教学中加入一些具体的活动,可以合知识变成相对直观,既降低学习的难充,又可以激发学生兴趣,从而使课堂变得更有效。

四、理论课堂可以生活化。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学习就是要应用于生活,处理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理论课堂的教学可以把生活中可能会碰到的问题搬到课堂上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去体验,结合理论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就可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比如:五年级下册《电脑病毒与危害》中,教师事先在几台电脑中放置了几个木马或其它病毒,在上课的时候,突然间让这几台电脑死机(教师端控制)——(学生恐慌)——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原因——提出问题“中毒了吗”——引出病毒的概念、特征和危害——教师“杀毒”——总结“中毒”的几种现象——留作业“如何防治病毒”。在本节课中,学生亲自体验了电脑“中毒”的了现象,并且参与到查找原因和讨论的过程,最后面了解了问题的原因和体验了杀毒的过程。这是一种在生活中完成有可能碰到了情境,我们把它搬到课堂上来,学生身临其境,如此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部分学生有过机器中毒的经历,因此他们能够团结深入的去自主探究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个人计算机的维护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五、理论知识要及时巩固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课堂上不管学生如何的有兴趣,注意力如何的集中,那都是暂时的记忆,也许在下一节课来的时候都不记得了。因此要得到更有效的的教学效益,就要对学生在本节课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教师可以采用竞赛法、抢答法或小组合作法,让学生自己做

总结,自己加强记忆。例如:在六年级上册《动画原理》中,我在最后几分钟设置了知识抢答的环节,让学生先准备一分钟,然后进行抢答,答对了有相应的奖励,在无形中就让学生把知识复习了一遍。最后,对于理论课的教学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关键是要先了解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对于知识的接受水平,设计适合的课堂教学,提高每个学生的课堂关注度,同时不能固定采用一种教学策略,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失去新鲜感,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需要设计不同的教学策略,才能够进行因材施教,提高信息技术理论课的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雪冰.《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的探讨》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杜娟娟《如何提升信息技术理论课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刘彩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  ;  ;  ;  ;  ;  ;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论文_刘彩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