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 江苏徐州 221000)
【摘要】目的:探讨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应用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对其进行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在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进行医治的脑卒中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B组的患者则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A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3例和7例,B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例和4例;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救治比起传统的急救护理更加有效,能够促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关键词】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抢救;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8-0285-02
脑卒中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目前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常发于45~70岁的中老年人[1]。脑卒中患者常因脑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2]。传统的急救护理往往由于病情紧急造成慌乱,导致护理无法高效进行,从而影响诊断和治疗的成功率。而脑卒中一旦发病,很容易造成患者的运动障碍和语言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如果治疗护理不够及时有效,患者往往会失去生命[3]。笔者为了得到一些临床实践的指导,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效果,以我院近些年收治的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大致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本院急诊2016年6月—2018年6月的脑卒中患者126个,均等划分为A组和B组,每组63个。A组的患者中有男性39个,女性24个,岁数在51~81之间,平均为(63.57±3.91)岁,其中脑梗死的患者有37个,脑出血的患者有26个;B组的患者中有男性40个,女性23个,岁数在49~83之间,平均为(65.93±1.57)岁,其中脑梗死的患者有38个,脑出血的患者有25个。该项研究被医学伦理委员会所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这次研究的内容与目的都全面了解且自愿参加,126个脑卒中偏瘫患者都不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疾病,其他重要的组织器官功能没有太大的障碍。B组患者和A组相比,除了所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外,其他各方面的资料比较,如年龄、病情、家庭状况、性别等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所以此次试验能够形成很好的对比。
1.2 方法
A组的患者采取传统的急救护理,B组的患者则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护理,具体的做法为:先将护理人员的综合能力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护理水平分为1~3级,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的成员应包括三个等级的护理人员,并以此标准进行排班。在抢救脑卒中急诊患者时,急救护理小组应及早建立好绿色通道,并准备好抢救所需物品,以便抢救的顺利进行。抢救过程中,各级护士的职责为:头部的护理工作由一级护士负责,主要工作内容有口腔分泌物的清除、呼吸畅通的保持以及给氧准备工作的进行,并对患者作出基本的病情评估报告;患者的转运以及静脉通路的建立由二级护士负责;患者的心电图检查、血常规检查等基础检查及检查结果则由三级护士负责,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与核实。调查并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和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情况。
1.3 评价标准
给所有实验研究中的患者发放特别制定的、有针对性的调查问卷,使患者或其家属匿名填写对所受护理的评价,由相关人员分别对A组和B组患者的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价情况分为不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三级,满意度为满意的人数与非常满意的人数之和除以总人数,统计两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4.0统计学工具统计分析实验所得到的数据,把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表明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经过对两组患者的调查发现,A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81.67%;B组患者对所受护理的满意度为为95.93%,大大高于A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2 两组患者致死率和致残率比较
A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3例和7例,B组患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分别为1例和4例,B组比起A组,致死率和致残率都明显降低。
3.讨论
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的应用,能够大大提高护理人员之间的配合度和技能的娴熟度[4],不会像传统的急救护理一样出现较多的慌张、忙乱现象,能够保证护理工作的有序进行,从而缩短了患者的送诊治疗时间,该护理模式对于抢救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充足,有更高的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5],所以成立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抢救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经过以上的研究,发现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成立急救护理小组对其进行救治比起传统的急救护理更加有效,能够促进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显著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患者的满意度更高,如果能够大大应用于临床,一定会有很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魏正琴.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急救护理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8(24):3351-3353.
[2]李迎春.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6):132.
[3]雷菊蕊,黎艳媚,游嘉琪,陈丽婵,杜翠色,卢雪玲,练小娟.急性脑卒中患者急救中开展常规护理与三维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价值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8(08):173-175.
[4]李喆.不同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急救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7):79-81.
[5]冯妍.脑卒中急救护理小组模式在脑卒中病人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87):17137.
论文作者:董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满意度论文; 小组论文; 两组论文; 对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