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目前的工程造价主要根据设计院的施工蓝图进行工程量计算,再通过计算出来的工程量进行价格的组定,这个过程需要根据工程量计算规则进行大量繁琐的加减、归类;其计算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在精度上难以得到保证。随着BIM技术在国内建筑行业的普及和发展,建筑设计院基于该技术绘制的三维施工图已可直接精确地输出工程量,这不仅大幅提高了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效率,也对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工程造价;BIM技术;应用
前言
近年来,随着BIM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开发商、设计院以及施工设计单位等各业内人员逐渐应用和推广BIM技术。目前,BIM技术主要应用于项目管理,大多集中在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只有少部分人在研究分析BIM在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应用。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将逐渐改变工程造价管理的行为模式,势必对传统造价领域带来一次颠覆性的革命,工程造价管理将进入过程管控的新时代。探索和实践BIM 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对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BIM 技术的造价管理概述及BIM原理
1.1 BIM技术造价管理概述
BIM(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是“建筑信息建模”的简称,是对一系列工程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模式已经从零散数据的调用逐渐地过渡到全过程造价管理,连续作用于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建造阶段和竣工移交阶段。从决策阶段开始,利用BIM技术快速地完成项目估算书的编制;在设计阶段建立标准的建筑模型,输入各构件的相应工程造价信息,通过相关造价软件,直接生成工程量和成本预算量;工程竣工后,由完善的竣工模型生成竣工工程量和成本结算、决算等造价信息。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造价动态管理方法能有效控制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缺失、各参与方信息交流、设计变更频繁、工程量返工等问题,从而提高造价管理效率,减少造价人员重复工作,缩短工程预、决算周期。图1是基于BIM技术的造价管理示意图。
1.2 BIM原理
BIM是建筑产品和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对项目组织、流程的信息化,是建筑工程项目其工程特性的数字化表达,它完全从虚拟的角度去模拟现实中的建筑项目,将建筑项目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所有的工程信息都录入在三维模型中,通过共享平台,实现跨部门、多任务、多专业的协同工作。BIM技术使过去在二维平面图纸上难以表述的设计方案、设计说明,通过数字化的三维模式表现出来。也将传统算量软件需分专业建立的三维模型完全整合在了一起,更加清晰地展现出了各专业间的构件对象。
2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领域中的优势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领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打破了工程造价管理的条块分割状况
BIM技术使工程造价的管理实现了实时、动态、精确分析,改变了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横向、纵向信息难以共享与协同的状况,提高了工程项目参与方对成本控制的能力,有效地提高了建筑市场的透明度。
2.2提高了工程量计算的准确度与效率
工程量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的关键性要素,是进行造价测算、工程招标、商务谈判、合同签订、进度款支付等一切造价管理活动的基础。而基于BIM的专业算量软件融合了国家规范和计算规则,通过精确的3D布尔运算和实体扣减,其工程量计算精度远大于手工,而且可以自动形成电子文档进行交换、共享、远程传递和永久存档;同时不同专业无需再重复建模,避免数据的重复录入,极大地加强了各专业的协同、融合,大幅提高了造价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把造价管理资源投入到商务谈判、工程招标、合同管理等更有价值的造价控制领域中。
2.3提高了资源计划管理的水平
BIM三维模型与时间、成本维度组建成的5D建筑模型,通过动态实时监控,可以更加合理地安排资金、人员、材料和机械等。5D建筑模型能够实时获得任意时间段各个项目的工作量信息,然后把该时段的造价进行核算,可以更加准确地制定派工和资金计划,以实现精细化造价管理。
2.4改变了传统设计变更、索赔管理、多算对比的落后状况
BIM技术直接将设计变更的内容与模型关联。变更时将模型微调,算量软件即可将变化后的工程量数据快速、准确地自动汇总,成本的变化亦可直接导出,设计人员可随时了解设计方案的变化对成本的影响。BIM技术下也根本性地改变了传统造价只重视合同价、结算价的状况。BIM模型中的每个构件都被赋予参数化信息,通过任意组合各构件信息,为工程项目的多算对比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支持。
3 BIM技术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各阶段的应用
随着工程建设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已经渗入到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在项目的决策、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结算阶段都需要工程造价工作者全程参与,工程造价也正转变为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一个主导因素。
3.1决策阶段
项目投资决策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协助业主(建设单位)进行设计方案的比选,这个阶段的工程造价,往往不是对分部分项工程量、工程单价进行准确掌控,更多是基于单项工程为计算单元的项目造价的比选。BIM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历史数据的积累,并基于这些数据抽取造价指标,快速指导工程估算造价。如通过类似工程的单方造价,即可估算这个项目的大致费用。利用BIM数据库中历史工程的模型进行相应的调整,就能估算出新建的项目的总体投资,提高了新建项目对投资额估算的准确性,便于建设单位筹措充足的资金。
3.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的主要工作有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据有关资料统计,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达到了35%~75%,因此,提高设计质量、优化设计方案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利用BIM模型进行工程造价的数据测算,可以大幅提高工程造价测算的准确度和精度。通过企业BIM数据库可以累积企业所有项目的历史指标,包括不同部位钢筋含量指标、混凝土含量指标、不同大类不同区域的造价指标等,使设计人员从中获取历史数据和相关设计指标,很好地实现限额设计,避免建造成本甚至后期成本不必要的浪费。
3.3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工程量计算需工程造价人员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目前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模式下,招标方、投标方都需要计算两遍工程量。招标方既需要计算清单量,又要计算标底定额消耗的工程量,并且需要对清单项目进行详细的项目特征描述。由于计算的人员不同、计算规则不同,两遍计算得出的计算结果也不同。随着BIM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建设单位或造价咨询单位可以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富含丰富数据信息的BIM模型快速高效地抽调出工程量信息,根据具体的项目特征编制准确的工程量清单,可以有效地避免清单漏项和错算等情况,最大限度减少施工阶段因工程量问题而引起的纠纷。
3.4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思想是把计划投资额作为造价控制的目标值。在进行图纸会审时,借助BIM模型有利于各专业开展数据整合和多维的碰撞检测,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减少变更和返工的损失。利用3D-BIM模型加上成本、时间就可变成5D-BIM模型,建设单位能对资金计划、进度计划进行合理安排,及时审核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情况。对施工单位而言,借助BIM模型中材料数据库的信息,施工单位可以在施工阶段严格按照合同控制材料的用量,确定合理的材料价格,发挥限额领料的真正作用,实时把握工程成本信息,实现成本的动态管理,利于开展多算对比和成本分析的工作。
3.5竣工结算阶段
传统基于二维图纸的工程竣工结算极为繁琐,需计算施工图纸中的工程量,还要结合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系单进行工程量的计算。就工程量核对而言,双方造价工程师需要按照各自工程量计算书逐个构件地核对,当遇到出入较大的部分,更需要按照各个轴线各个计算公式去核查工程量计算过程。通过BIM可实现三维可视化的审核对量,这对于结算资料的完备性和规范性具有很大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为实现其经济效益,应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传统的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着较多问题,根本无法实现对工程项目造价的有效控制。BIM建筑信息模型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为实现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方后春.基于BIM的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1-77
[2]李函霖.论BIM 技术对工程造价管理的作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3(11)
[3]周信恩,李明.基于BIM 的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浅析[J].建设科技,2013(5)
论文作者:杨庆林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9
标签:阶段论文; 造价论文; 工程量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技术论文; 模型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0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