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民工子弟论文_王平

关爱民工子弟论文_王平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六中学 王平

“民工子弟”,一个弱势群体的代名词,如何关爱他们,使他们能享受与本地孩子一样好的教育,让外来民工子弟这朵“流动的花朵”美丽绽放,是我校几年来不懈追求的办学目标。

一、现状与背景

由于所处城乡结合部,我校被当地教育部门确定为进城农民工子弟学校。目前,我校总共有近800名学生,他们绝大多数人来自周边县、市(区),尤其是贫困山区。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环境很不理想,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的占了90%,大部分租住在简易民房内。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以打短工为主,流动性强,缺少固定,因此民工孩子在性格、行为习惯、学习成绩等方面与本地学生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做好外来民工子弟接受优质义务教育这篇文章,使他们享受与本地孩子一样好的教育,真正实现“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是我们学校工作的一个重点。

二、实践与做法

(一)倡导一种敬业爱生的职业精神

我校教师的整体师德表现是不错的。然而,针对每学期有大量的民工孩子插班,而且这些学生大多学习基础以及行为习惯相对较差这一客观现状,如何进一步提升教师的师德水平,在教师中倡导一种敬业奉献、热爱学生的精神,是关爱民工孩子的原动力,也是我校考虑的首要问题。为此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学习师德标兵、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注重挖掘身边的典型事例,号召全体教师以身边的先进为榜样。对民工孩子全身心投入,从学习上到生活上,从校内到学生家庭,从行为习惯到如何做人,循循善诱,无微不至地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同时,我们引入了德育导师制,通过定期与结对学生谈心交流,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给一大批学习上或生活上特别有困难的民工孩子送去了关怀与温暖,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推动了学校群体师德创优活动,在教师中形成了“敬业、爱生”的良好风尚。

(二)创设一个整洁和谐的育人环境

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整洁和谐的人文环境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除了布置整洁得体的校园外部环境外,着重考虑的是如何让民工孩子尽快融入学校。我校采取寄宿制、配备生活指导老师的办法,通过老师的呵护与学生的帮助,让民工孩子尽快适应新的环境,消除陌生感,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为了进一步落实对民工子弟的关爱措施,形成全校人人关爱民工孩子的人文环境,学校充分利用宣传栏、电子屏、广播台等渠道大力宣传积极向上、关爱他人的先进事迹,使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关爱民工子弟的氛围。

(三)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我校民工孩子的家长从事的工作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工作强度大、工作报酬低、工作时间长。而在这些孩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共性,则是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行为习惯、卫生习惯差,而且伴随着自卑心理或自暴自弃心理。面对这样的一群学生,我们主要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民工孩子良好行为习惯。

刚入学的民工孩子往往让人想到一个词“可怜”。面对头发蓬乱、满颈污垢,有些甚至浑身散发着异样气味,行为习惯有些偏差,语言交流有些困难的孩子,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让可怜的孩子成为可爱的孩子,必须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首先,学校根据外来民工子弟的实际,依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守则》,制订了适合本校学生的规章制度,通过班会课等,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让他们了解“规范”,接受“规范”,并逐步养成“规范”。其次,采取多种措施,矫治民工孩子的陋习,我校结合民工子弟的实际,建立一整套有效的检查、评比制度,形成“学生会→值日老师→校值日→班主任→班干部→学生”金字塔式的管理结构,层层检查,逐级落实。每天坚持,时时落实,决不松懈,久而久之,教室整洁了,卫生改变了,习惯变好了,整个校园变得井然有序。在各个班主任的精心管理和科任老师积极配合下,在自己班级班训的约束下,每天清晨,教室里都会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课间活动及集会时,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讲文明,有礼貌,守纪律。民工孩子享受着与本地孩子一样好的优质教育。

2、提高民工孩子的学习成绩。

民工孩子随父母“南征北战”,流动性强,中途插班多,学习成绩基础差,考个及格也很困难。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面对现实老师们没有灰心更没有气馁,都非常地敬业和有爱心。每天中午吃在学校,利用休息时间、课间活动时间给他们补习落下的功课,兢兢业业,毫无怨言。我们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作依托,没有良好基础的优质生源,就靠无私奉献的精神。

3、提高学生家长的基本素养。

想当初,因为我们对个别有缺点、错误的民工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有个别家长到学校与老师“算账”。这样的情景,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提高民工孩子家长的基本素质是那么的重要!这方面的工作,虽然学校的力量十分微弱,但我们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除做好常规的家校联系外,我们针对学生纪律松懈、法制意识淡薄等现象,专门召开了家长会,请我校法制校长汉江路派出所所长多次上法制教育课。针对学生自信心不足,家长又普遍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孩子的办法,我们特地请家庭教育专家或心理咨询师,与民工孩子的家长进行面对面的现场对话、辅导,使广大民工子弟家长能正确对待孩子暂时的缺点或问题,用鼓励的方法,用赏识的眼光,激励其成功。

三、问题与思考

1、自从我校被确定为进城务工子弟学校以来,我校学生近80%是外来民工子弟,除了区域位置、质量保证、办学条件好等客观因素以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收费低廉,不收择校费、不收借读费,并且与本地学生一样享受贫困生生活补助,学校几乎每学期都有民工子弟要求插班就读。外来民工子弟的不断涌入,使有些家长意见纷纷,而且带来了师资、教学用房、经费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2、外来民工子弟流动性强,“进进出出”,每学期都在不断地更换新面孔,带来了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等等问题。

3、社会上,特别是本地学生家长对民工子弟的排斥心理,让我们感到对学校的整体发展有些担忧。对此,需要相关部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引导大家正确面对这个问题,而不是盲目的否定它,甚至抵触它。

我们觉得,解决民工子弟入学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就学校本身来讲,所起的作用毕竟有限。面对民工子弟入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新问题新矛盾,除学校必须面对并研究相应的策略外,需要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进一步重视,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关注。对于民工子弟集中的办学点,在经费投入及资源配置上采取一定的政策倾斜。对于民工子弟入学办法、学籍管理、教学评价等,希望能从实际出发,研究出台更有利于师生发展,有利于学校发展的政策和策略。我们相信随着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对民工子弟入学问题的进一步重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的理想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现实。

论文作者:王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  ;  ;  ;  ;  ;  ;  ;  

关爱民工子弟论文_王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