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和桥梁的建设也逐渐的有了很强的技术性。人流、物流、车流都得靠着道路和桥梁。只有道路桥梁的质量得到保障,才有可能稳定国民经济,使其稳步发展。而现在,沥青的路面成为了主流。可是,由于技术的限制,沥青的路面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而本文将这些问题以及治理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沥青路面、病害、治理
1 引言
路桥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路桥的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也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就像一个原始的大山,没有路也没有桥,生活在这里的人有可能一辈子都没有走出这个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如今,许多贫困的山区都通了路,建了桥,带动了山区的经济发展,使落后的山区不至于与外界产生更大的差距。从这个角度看,路桥的发展的确带动了地区的发展。路桥的作用如此之大,人们更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技术,使已经建设好的路桥拥有着更长的寿命,更好的质量。但是事与愿违,沥青的路桥路面如今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而发现并解决这些问题对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作用。
2 沥青路面病害
2.1 泛油
沥青的混合用料在空气中的温度较高时,沥青会通过混合用料的缝隙渗出公路表面,但是当气温降低时,渗出的沥青又不会回流,这种现象就叫沥青公路的泛油。引起泛油现象的因素有许多:施工质量没有达标,在平铺沥青的混合用料时,细料分布不均匀,产生离析的现象;防水系统做得较差,当遇到雨水天气时,过剩的雨水会渗入公路里面。使沥青与石料分离,当天晴时,沥青会更容易渗到公路表面,产生泛油的现象;粘层油用量不当,喷洒不均匀或者用量过多也会引起泛油的现象;混合用料搅拌不均匀或者配比不恰当,如果混合用料中细料占得比例较小,细料总的表面积就较小,所黏连的沥青用量就比较多,沥青过多,就会引起泛油现象;混合料的组成不合理,如果沥青的组成较多,在来往车辆的碾压过程中,多余的沥青就会渗出路面,出现泛油现象。
2.2 坑槽
水对路面的损害、油对路面的损害会使路面出现坑槽的现象。水损害:沥青路面在投入使用后,长期经过雨水的冲刷,会失去部分的细料以及较小块的混合用料,在路面形成缝隙。其中有些雨水会通过路面裂缝或者较大的路面缝隙进入路基里层,经过来往车辆的长期碾压,雨水与混合用料相互作用形成灰浆,车辆达到一定的速度后,会产生引力,从而带走灰浆。路面因少了灰浆,承受能力也就随之降低,路面经过碾压后会凹陷,长此以往就会出现坑槽。油损害:来往的车辆有可能会存在漏油现象,有些油是从机动车的油箱里漏出来的还有一部分是修理机动车时残留在车上的油,这些油会通过路面的缝隙或者裂缝进入路基污染混合用料降低混合用料的密度,再经过长期的承受车辆带来的压力形成坑槽。
2.3 车辙
路面的结构层和土基在长时间的承压状态下,会被压实,导致结构层的材料产生位置的侧向移动,造成永久性的变形,这就是车辙形成的原因。永久变形的原因有四点:沥青混合料的油料远大于石料;沥青路面经过长时间与车辆轮胎的摩擦,过渡磨损;雨水进入沥青混凝土的里层;路基内存在不稳定的层面,使路面向横向推拉形成车辙。
2.4 松散
松散指的是沥青混合料中粗集料和细集料以及其他骨料与沥青分离,路面的磨损太过严重,路面太过粗糙,路表面因某种原因剥离脱落的现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被及时的处理掉,就会产生坑槽,破坏公路的安全使用性能。松散的现象有可能会局部出现也有可能会大面积的出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局部出现的部位一般是在与轮胎接触多的部位,产生原因主要有七个: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太少,造成沥青与细料分离;水分渗入路基,降低了沥青与集料的黏连性;选择混合料用料时没有考虑酸碱性,而选择了酸性较强的骨料,腐蚀性增加,降低沥青与骨料的黏连;施工时,气温较低,压实力度不大,等气温回升时,热胀冷缩,造成了缝隙过大;集料中泥的含量较高,集料被粘连性较低的泥土包裹,沥青无法与集料结合,就会形成混合料松散的现象;搅拌沥青混合料时,温度较高,沥青严重老化;路基较为松软,导致路面松散。
2.5 裂缝
裂缝有三种表现形式:纵向裂缝、横向裂缝、网状裂缝。在沥青的公路刚刚建成时有可能会产生这几种形式的裂缝,这是避免不了的。在刚建成时,形成的路面缝隙基本不会影响到公路的使用。但是,公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雨水的浸入、集料灰浆的剥离、沥青的渗出等原因导致路面缝隙变大,逐渐的就会影响公路桥梁的使用。横向裂缝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混合材料在长期使用后产生收缩。由于温度的变化对沥青的影响较大,当温度突然变低时,沥青混凝土会变得坚硬,然后垂直收缩,从而导致横向裂缝的出现。路基在建时,沥青混凝土的用水量较少,后期水分也有可能以各种形式流失导致路基断裂,出现横向裂缝。导致路面产生纵向裂缝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水破坏、地基不稳。水破坏指的是路基渗水时,浸泡在水中的沥青混凝土会降低承载能力导致纵向裂缝的产生。地基不稳指的是沥青公路在建时,施工人员没有充分的考虑到环境的问题,有部分路基的建造点含水量较高,有部分路基的建造点含水量较低,地基填土后因承载能力的不同而出现不均匀的沉降,出现纵向裂缝。网状裂缝指的是路面裂缝在形成初期没有经过及时处理,而后又经过种种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恶化,大面积大范围的出现裂缝。
2.6 冻胀翻浆
在沥青混凝土冻融时,因为水的浸入和路基土的水稳定性能差,路基内的水分冻结会引起路面膨胀,如果不能及时的进行处理,当冻结的水分融化时,路面会承载不起车辆的压力,在道路上形成翻浆。翻浆一旦形成,便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更严重的是,有可能会威胁行车人员的生命。
3 治理
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应从多方面进行,仅仅从一个方面看问题,是不全面的。
3.1 裂缝及坑槽的治理
如果裂缝或坑槽的问题不大,可不予治理,如果问题过大,应及时的处理。对裂缝的治理:可向裂缝之中加入沥青或者沥青砂浆,然后在表面撒石屑或者粗砂进行保护,最后进行适当的压实。对坑槽的治理:画出坑槽的轮廓,挖开坑槽致其稳定的部分,然后将槽底清理干净,在槽壁内圈涂抹上沥青,然后在坑槽内填入沥青混合料,进行适当的压制即可。
3.2 泛油、松散问题的治理
路面松散可向路面喷洒粘稠的沥青,使沥青渗入缝隙中,填充缝隙,解决道路麻面的问题。如果是因使用酸性的骨料而造成的松散,可剔除松散的部分,然后使用非酸性的沥青混凝土代替。如果松散或者泛油现象是由于嵌料的散失造成的,就可以在温度高的时候向裂缝中撒入沥青混凝土,使其填充缝隙。
3.3 冻胀翻浆的治理
冻胀翻浆的治理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做好排水系统:路基的冻胀正是因为路基在建时填充料中水的含量较高,如果道路的排水系统良好的话,就可以避免沥青混凝土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发生冻胀的现象。提高路基填土的高度:较高的路基可以使地下水与地面水的距离增大,减小了水分上移的程度,也使冻胀翻浆的程度降低。设置隔水层:设置隔水层可以减少水分进入道路的基层,预防冻胀翻浆。
4 结束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路桥的建设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加速了经济的发展。所以,保证路桥的质量,就是保证国人的生活品质。沥青道路的出现,加速了道路建设的进步。但是沥青路面的建设还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病害,就像在本文中提到的沥青路面泛油、出现坑槽、道路松散等病害。出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所以沥青路面病害的治理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沥青路面的病害,就要加强预防的工作。如果能预防病害的发生,就可以减少修理的工作,也能减少修理产生的费用。所以,在路桥沥青道路建设之前,应该加强防范。
参考文献:
[1]王鑫.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6(01):133-135.
[2]王磊,李守贤.公路沥青路面病害防治及处理措施探讨[J].科技与企业,2016(07):153-154.
[3]赖礼璀.浅析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防治对策[J].江西建材,2016(13):258+263.
论文作者:李薇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7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裂缝论文; 路基论文; 病害论文; 松散论文; 现象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