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总体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总体论文,战略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国际化是21世纪山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经济国际化就是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实施投资贸易自由化。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就是1948年生效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由关贸总协定的103 个签字国和单独关税区组成的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它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被称为目前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我们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就必须在这个世界经济框架下进行。这是一个大前提。离开这个大前提来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就不可能达到目的。
目前,关贸总协定的第八轮多边贸易谈判——乌拉圭回合还在继续。这个长达11年之久的马拉松谈判,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议题最多、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谈判。从80年代开始,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经历了严重的经济衰退。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使日本国民财富的25%不翼而飞,其损失相当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损失程度。西方各国为解决经济衰退的危机,争相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世界贸易一度出现了萎缩现象。双边贸易战持续不断,并有可能导致全球贸易大战,重演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悲剧。因此,乌拉圭回合的积极意义是避免全球贸易大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为期不远,将为山东省经济国际化提供一个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的国际市场环境,有利于改变“贸易依赖”,开拓贸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
政府推动是经济国际化战略的第一要素。美国是一贯标榜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国家。然而,美国只不过在“二战”之后一段不长的时间实行过这一原则。这是因为那时的美国取得了国际市场的绝对优势。但是,当80年代美国出现衰退时,就采取了政府介入和干预国际贸易的政策。克林顿政府提出的包括“国家出口计划”在内的一整套产业复兴政策和官民一体化的“推销员外交”战略。美国提出了两大战略目标,一是加强培植尖端技术产业,二是积极介入正在急速成长的十大新兴市场。为了推行国家出口计划,美国政府采取了增加补助金、放松反垄断限制、进出口银行放低贷款利率、商务部设置出口促进中心,实施政府与企业共同开发项目等措施。美国在“推销员外交”方面,更是别具一格。美国汽车企业在驻韩大使馆门前举办汽车展示会,克林顿总统亲自致函巴西总统推销美国雷达监视系统。为了打开日本集成电路市场,美国竟采取外交手段,迫使日本让出20%的市场。由此可见,经济国际化的政府行为日益强化,“推销员外交”已成为新的国际惯例。我省在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中,也应实行“推销员外交”战略。有领导有计划地组织企业参加国家外交活动和地方外事活动。
经过初步探讨,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总体构想的前提条件,一是遵守世贸组织的贸易与投资自由化规则;二是充分利用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果,开拓贸易多元化的国际市场;三是按照政府“推销员外交”的国际新惯例,实行“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的经济国际化新体制。
山东已开始出现经济国际化的趋势。1996年出口贸易额已达 108.6亿美元,进口额为69.8亿美元。贸易顺差为38.8亿美元。就出口贸易而言,山东相当于菲律宾和非洲尼日利亚的出口水平。1996年,山东实际利用外资32.6亿美元。在海外新办企业58家,新增对外投资939.6 万美元。山东省兴办的海外企业累计达到417家,对外投资累计达到1.2亿美元。
山东经济国际化水平在国内处于前5名的地位。1996年, 就进出口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而言,山东为24.8%,浙江为26.8%,江苏为27.2%,上海为64.2%,广东为149.7%。就出口额而言,山东为108.6亿美元,浙江为93亿美元,江苏为131亿美元。上海为132 亿美元,广东为593亿美元。就实际利用外资而言,山东为32.6亿美元,江苏为55亿美元,上海为75亿美元,广东为139亿美元。前5名比较,山东的差距表现为级差过大,并有差距继续拉大的可能。因此,山东经济国际化的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寻找新思路,确立新战略,提出新构想。
山东经济国际化是一项跨越国界的系统工程。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三极化的格局:以欧共体为主体的泛欧经济区,以美、加、墨为主体的泛美经济区和以太平洋西岸国家为主体的亚太经济区。泛欧经济区有18个国家,4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近6万亿美元,到2000年将达到13万亿美元。泛美经济区的主体部分北美经济区目前有3个国家,3.6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6万亿美元,到2000年将达11.6万亿美元。亚太经济区有1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7亿,国民生产总值3.5万亿美元。 亚太经济区正在发展为泛亚太经济区,包括太平洋沿岸国家,即亚太经济组织的框架,有18个成员。泛亚太经济区可分为高度发达经济、准发达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和最不发达经济等4种类型。我国属于快速发展经济类型。
在泛亚太经济区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美国的战略意图是不仅充当泛美经济区的核心,而且成为泛亚太经济区的轴心,同日本、德国抗衡,以合纵连横的策略,维持其霸主地位。在实施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处理中美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一方面要敢于进军美国这个最大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妥善解决贸易顺差引起的贸易摩擦,避免对美国市场的“过分依赖”,这是山东经济国际化的一条重要思路。
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总体构想之一是,稳定吸引大中华经济圈的贸易与投资,全面扩大日本海经济圈的贸易投资伙伴关系,重点争夺美欧国家的潜在国际市场,实现国际贸易与投资多元化的战略目标。
大中华经济圈是一种传统文化型经济关系,其实质是华人经济圈,包括中国、中国台北、香港、澳门、东亚各国华人经济,甚至延伸到全球华人企业和团体。广东的外向型经济,主要支柱就是大中华经济圈。香港与广东的经济合作已经达到最高阶段。广东年出口额已高达600 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已达140亿美元,就是一个证明。 山东在大中华经济圈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山东是儒学发源地,是东方文化的圣地。这一历史文化渊源,如果利用得当,可成为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工具。1996年,山东对港、澳、台、新、马、泰、菲、印尼的出口额约为20亿美元,占山东出口总额的18%;山东实际利用其外资额达13亿美元,约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50%。因此,山东应当继续利用历史文化优势,稳定吸引大中华经济圈的贸易和投资。这是山东经济国际化总体构想的重要基石。
日本海经济圈是日本经济学者的构想,包括日、韩、朝、俄、中五国,有很强的经济互补性和发展互动性。在地理位置上,山东半岛距日本、韩国最近,海运极为便利。目前,日、韩是山东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1996年,山东对日、韩出口额约为60亿美元。占山东出口总额的56%。出口增长速度也是最快的。与1995年相比对日出口增长12.2%,对韩出口增长59.3%。山东实际利用外资额日韩两国共8亿美元, 占山东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0%。由此可知,日本海经济圈是山东最大的贸易与投资伙伴,并且其发展潜力很大,应当全面扩大伙伴关系。
美欧各国是最大的国际市场,是山东国际贸易与投资的第三支柱。1996年,山东对美、德、法、英、意、荷、加、澳8国出口21 亿美元,占山东出口总额的18%;山东实际利用美欧8国外资为4亿美元,约占山东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16%。直接贸易和投资虽然还不大,但是发展前景看好。最近几年,大批美欧跨国公司到中国“抢滩”登陆,大举进攻中国这块全球最大的也是最后的国际市场,出现了国际名牌来势汹汹、锐不可挡的竞争局势。因此,在经济国际化过程中,我们既要奋起应战,更要实行“你打进来,我打出去”、“你打你的优势,我打我的优势”、“你在中国抢滩,我到你方登陆”的策略,重点争夺美欧国际市场,使贸易与投资出现突破性增长。
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总体构想之二是,建立国际市场营销组合优化与拉动机制。实施经济国际化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末端拉动,即以国际市场营销启动经济国际化的全过程;另一种是首端推动,即从组织货源、科技开发、产品质量等企业内部原动力抓起,从国内到国外一步一步地推动对外贸易。在计划经济时期,基本上实行首端推动的办法。这是短缺经济或卖方市场的一种规律。在过剩经济或买方市场条件下,首端推动常常是无效的,或者低效的,而末端拉动是最有效的。因此,经济国际化的实现机制应当是国际市场营销组合优化与拉动机制。所谓营销组合优化与拉动,就是对市场定位、品牌策划、分销渠道、人员推销、销售促进(SP)、广告促销、服务促销、公共关系活动、政府外交活动等10个营销要素,进行最优化的组合,实现快速、持久、高效的市场销售增长。对大批量出口商品,很可能需要10个要素的组合,对某些商品则只需选择适当要素就可达到优化组合。
针对山东的现实情况,在十大营销要素中,应强化某些因素。在品牌策划要素中,应在政府外经贸部门的协调下,统一策划一两个大品牌,或者把知名度最高的品牌作为全省的大品牌,把小品牌纳入大品牌之下,作为二级品牌再通过广告、公关等活动扩大大品牌的国际竞争力,逐步形成国际名牌。
在定价策略要素中,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泡沫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商品价格出现重大变化,商业经营转变成微利销售;定价策略从“生产厂希望价”转变为“消费者希望价”。因而,出口商品必须追求最低生产成本,降低交易成本,减少流通环节,实行生产厂直接出口,放弃“标准价格”,实行“开放价格”,放弃价格回扣制,实行“即时让价制”。
在分销渠道要素中,应当重新确立生产商和最终用户的合理距离,尽最大可能缩短与最终用户的距离。现行的出口贸易过分地远离最终用户,因而不能洞察国际市场的快速变化,不能适时处理市场问题,使企业丧失了很多商业机会;有时市场已经饱和,企业却错误地认为市场仍在成长,继续扩大生产规模,造成重大失误。如果能接近最终用户,就不会出现此类错误。在分销渠道中,国际市场出现了排挤批发商的动向,使生产商与零售商直接贸易,而我们的出口贸易的主要对象是大中型批发商。这也是必须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在分销渠道中,一个最新的渠道是国际互联网的商业网。网上营销是最热门的营销渠道。
在人员推销、销售促进(SP)、广告促销、服务促销要素上,应当改变现行办法,使山东的国际商人和中国聘用的进口国本地雇员在各国“抢滩”登陆,使山东商品和企业广告出现在各国媒体,使富有中国和山东特色的销售促进活动成为各国消费者乐于参与的商业活动。使中国和山东的服务促销活动长久不衰地在各国发展下去。
在公共关系活动要素上,山东应当充分利用青岛小交会和广州出口交易会的展示项目,到各国巡回展销,为各国进口商做商业公关活动。山东还应发挥儒家文化传统优势进行世界性公关活动,提高山东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印象度。
在政府外交活动要素上,山东应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国际交往机会,有计划地组织“推销员外交”,使大批企业家活跃于国际舞台,广交各国朋友,扩大山东的经济影响。
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总体构想之三是,以出口品牌和法人持股为纽带,放手发展国际化股份企业或企业集团。经济国际化的主体必然是国际化企业。国际通行的国际化企业有两种形式,一是日本式的综合株式会社,二是跨国公司。山东应当根据出口商品的特点和各进口国的国情选择这两种形式。对纺织品和服装类产品来说就比较适合综合会社,即国际综合贸易公司的企业形式,否则就会多头对外,削价竞争,丧失山东国际竞争优势。对现已形成国际品牌的企业,则可由其充当龙头老大,组织控股型国际化企业。对于在进口国已有较大影响并且潜力很大的企业,则应在进口国建立控股型跨国公司,实行本地化经营。对于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官办外贸企业,则可牵头组织中小企业组建股份制的国际化集团。国际经营的风险远大于国内经营的风险,企业规模太小,仅靠政府独资经营,就很难抵御风险。因此,经济国际化必须以股份制的大企业为支柱。
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总体构想之四是,组建山东招商总公司,主动接触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和跨国财团,聘请外国知名咨询公司策划项目,利用互联网向相关跨国公司发出电子邮件,推动山东经济国际化。三资企业的出口额已占山东出口总额的44.8%。山东经济国际化的半壁江山属于三资企业,已成定局。国际化经济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经济。因此,敞开大门,让出市场,换取投资,扩大就业,才是令人满意的选择。只有让跨国公司尝到甜头,他们才会把资本投向山东,把商品销往全球。
山东实施经济国际化的总体构想之五是,大力发动企业加入国际互联网,形成冲向全球的山东信息潮。Internet网的用户正以165 %的年增长率在全球蔓延,预计1998年用户可达1亿,2000年达到2亿,网上信息以每月100万页的速度增长,到1996年存储有2200万页
WWW信息和各类图像信息,几乎各行各业的信息都能找到。在21世纪即将到来的今天,谁不利用因特网来掌握国际市场,那只能是自我淘汰。在因特网上的交互式信息、参考式信息和商业化信息中,有经济国际化需要的大量信息。除了人们比较熟悉的全球网络资源WWW 之外,对个业特别有用的是因特网中与企业管理相关的Usenet网络新闻组,其中大多数都可在“biz.”专题组下找到。biz是与经济、管理和商业有关的专题组, 是因特网的用户新闻专题中唯一被允许发布市场信息、商业广告的专题组,也是企业最感兴趣的信息资源。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国际互联网是山东经济国际化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