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_原子论文

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路论文,技巧论文,信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给予题主要考查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能迅速完成理解、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把新信息与原有知识结合起来,利用信息迁移来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在讲解信息给予题时,重在讲解信息给予题的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即通过认真阅读题目,搞清楚:题目所给信息是什么?信息的核心是什么?信息与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有联系?信息怎样迁移?

一、选择型

例1 描述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

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

解析 首先弄清学过的甲烷、乙烯、乙炔、苯的分子空间构型,其次分析本题出现的

特别注意乙烯、乙炔分子结构的特点和延伸。乙炔是直线型分子,所有原子都在一条直线上,当然也应在同一平面上;乙烯分子中的键角为120°,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为了便于分析,将本题中有机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编号:

1号和4号C原子相当于CH[,2]=CH[,2]分子中2个C原子上的H原子,则1、2、3、4号4个C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3号和6号碳原子相当于CHCH分子中的2个氢原子,故3、4、5、6号4个C原子处于同一直线上。综合起来,此6个C原子在同一平面上而不在同一直线上。故本题选B和C。

评析 本题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把所学的乙烯、乙炔分子结构知识迁移到本题中。本题的思路先分后合,先看局部,各个击破,后看整体,归纳总结。看局部是立于基础,源于课本,看整体,是注重能力,高于课本。

练习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丙烷分子中3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

子中12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个平面上

C.乙烷分子中碳原子和全部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2[-]丁烯分子中4个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二、填空型

例2 卤代烃在氢氧化钠存在的条件下水解,这是一个典型的取代反应,其实质是带负电的原子团(例如OH[-])取代了卤代烃中的卤原子。

例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溴乙烷跟NaHS反应________。(2)碘甲烷跟CH[,3]COONa反应________。

解析 由题给信息HS[-]、CH[,3]COO[-]与OH[-]相似,所以能发生上述取代反应。结合答题要求演绎卤代烃与带负电的原子团发生取代反应的“通式”,即可顺利作答。

信息本质属性:

评析 本题采用演绎推理法解,即若未知物具有已知事物的属性,则可以通过对已知事物的属性演绎推导,获取未知事物也应具有的属性,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练习2 铵盐受热分解的过程就是铵根离子(NH[+][,4])把质子转移给酸根离子的过程。对于相同类型的铵盐,可以根据上述反应判断铵盐的热稳定性。试比较NH[,4]F、NH[,4]Cl、NH[,4]Br、NH[,4]I的热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_________。

三、简答型

例3 近年来,某些自来水厂在用液氯进行消毒处理时还加入少量液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H[,3]+HClOH[,2]O+NH[,2]Cl(一氯氨)。NH[,2]Cl较HClO稳定。加液氨能延长液氯杀菌时间的原因是________。

解析 起杀菌作用的是HClO,要延长杀菌时间就要使HClO持续保留在溶液中,显然要解释上述平衡向左移动的缘由。加液氨后,HClO转化为较稳定的NH[,2]Cl,一旦HClO消耗后,平衡向左移动,仍保持杀菌能力。

评析 解题时要联想已学的化学原理和化学概念,认真审析题目中各种信息要素,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本题要注意两点:(1)杀菌物质是什么?(2)平衡移动原理。

练习3 向碳酸钠的浓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直到不再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为止。则在此过程中,溶液中的碳酸氢根离子浓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逐渐增大,而后减小

D.先逐渐减小,而后增大

你的选择是_________。试用化学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其理由。

四、实验型

否含有Cu[,2]O,因此只能选用稀硫酸。稀硫酸只与Cu[,2]O反应,从而可由反应后溶液是否变蓝来判断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

评析 本题是一道信息迁移式的实验题。题中给出一些学生未学过的新知识。要认真审题,读懂信息,迅速联想已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题示信息,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答案。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练习4 某学生课外活动小组利用图1所示装置分别做如下实验:

(1)在试管中注入某红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颜色逐渐变浅,冷却后恢复红色,则原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的原因是_________。

(2)在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加热试管,溶液变为红色,冷却后恢复无色,则此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溶液;加热时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五、计算型

例5 我国规定饮用水的硬度不能超过25度,硬度的表示方法是:将水中的Ca[2+]和Mg[2+]都看作Ca[2+],并将其质量折算成CaO的质量,通常把1L水中含有10mgCaO称为1度。水中的Ca[2+]和Mg[2+]可用一定浓度的Y溶液进行滴定,Y与Ca[2+]和Mg[2+]都以等物质的量完全反应。

(1)现取某地区的地下水样品25.0mL,用0.0100 mol/LY溶液滴定,完全反应时消耗Y溶液15.0mL。试计算该地下水的硬度,并判断是否符合饮用水的标准。

(2)如果每次分析时取的水样都是25.0mL,为了便于计算,要求每消耗0.50mLY溶液即相当于水的硬度为1度,则Y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应为多少?

解析 第(1)小题计算水样中Ca[2+]、Mg[2+]总物质的量的这一步并不难,关键在于能接受题示信息,将它们折算成CaO的质量并计算水的硬度。第(2)小题可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考虑:其一是从硬度的表示方法出发,计算硬度为1度所对应的CaO的物质的量,也就是跟这些CaO反应所需要的Y的物质的量,再计算Y溶液的浓度;其二是利用第(1)小题的计算结果,按比例进行换算。答案为:(1)33.6度,因硬度超过25度,故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2)8.92×10[-3]mol/L。

评析 本题是一道联系实际、又含有信息迁移的计算题。试题考查有关溶液的浓度、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基本的化学计算内容。其中第(1)小题要求根据题示的水的硬度表示方法计算样品水的硬度。计算过程并不复杂,只要理解给出的信息,就能进行计算。第(2)小题则是在第(1)小题的基础上采用与之相反的思路设问。如果对第(1)小题不理解,也就无从解第(2)小题了。

练习5 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HNO[,3],的量是多少?

标签:;  ;  ;  

信息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技巧_原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