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差异,播种希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论文_李平华

尊重差异,播种希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论文_李平华

李平华 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第六中学 341400  

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师往往有这样的体会:从初中阶段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就容易产生不良分化,不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索然、甚至厌恶;不少学生迷失在数学的题海之中,不堪重负;考试成绩更是极不均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同一个班中,由于学科基础的差异,统一步调的授课不仅会挫伤具有较好基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也会使毫无基础且学得慢的学生雪上加霜,以致完全失去学习本门学科的信心。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尝试着在班级里采用异步分层教学法,试图在班级教学与因材施教之间找到一个切合点,在个别教学与集体教学两者中构建一座桥梁,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从而为不同知识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个适应其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环境,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内学有所获,达到培优与补差互补并举的效果。

所谓异步分层教学法就是把班中具有相似知识水平与学习特点的学生组合为一个教学单位(即层。通常情况下,将基础差且学习速度明显较慢的学生组成A层,把少数具有较好基础与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C层,大多数学生编入B层),教师依据各层的学习能力,制定各层的教学目标,设置不同的练习,达到各有侧重、各有所得、共同提高的一种教学方法。下面就自己的做法、想法谈一点体会。

一、学生分层

对学生的分层不能简单的以分数来分,也不宜在刚接手新班就分,应在对学生有了充分的了解后,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如作业速度、上课纪律)等,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层:知识基础、水平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层: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这一层一般占大部分;C层: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二、目标分层

在同一班级内采用相同的教材实行分层教学,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为每一层学生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它包括基本目标(A层学生达到)、中层目标(B层学生达到)、发展目标(C层学生达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目标分层符合学生的实际,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制定这样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可以使A 组学生理解教材最基本的内容,从培养实际能力入手,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B、C组学生进一步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分析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培养。

三、课堂分层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鉴复式班的动静搭配。做到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尽量让他们独立探索学习,在他们有所惑时稍加点拨,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发展空间;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习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B层学生的水平为标准,上课以B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具有启发性,及时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让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只要努力,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练习分层

练习设计要因层制宜。设计数学练习,不在乎“量”,而在于“质”,应在紧扣教材的同时,针对各层学生的目标要求和具体情况,适当设计一些难易不一、梯度不一的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具体做法是:练习或作业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在处理练习时要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知识的直接运用和基础练习,是全体学生的必做题;第二层次为变式题或简单综合题,以B层学生能达到的水平为限;第三层次为综合题或探索性问题。第二、三两层次的题目为选做题,这样可使A层学生有时间完成最基本的练习,及时巩固新知,也有机会适当拓展;B、C两层学生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而不至于“无事可干”,这样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五、评价分层

分层教学的目标就是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承认在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现象不仅体现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应在测试和考核中有所反映,这样才能较好地把握教学的完整性,否则就会造成教与评的脱节,导致学生积极性遭受挫伤。评价分层要注意: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对中等生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可以采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评价分层重在指出学生学习上的成就与问题,而不宜以排名次为手段。

当学生获得成功时,要及时给以鼓励、强化,教师不要吝啬表扬,怕他们翘尾巴。学生只有在表扬和鼓励中才能树立自信和自尊,尤其要对那些取得同样成功但付出更多努力的学生,更应积极给予他们成功的评价。

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尽管孩子们有着先天差异,但在爱和尊重以及无微不至的关心下,他们就会燃起自信之火,扬起进取之帆,不断进步。

论文作者:李平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7月总第2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5

标签:;  ;  ;  ;  ;  ;  ;  ;  

尊重差异,播种希望——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论文_李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