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邱鹏

平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湖南平江 410400

摘要:目的:分析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总结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0月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50例,通过面对面调查方法了解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对睡眠质量存在影响的因素,总结提升睡眠质量的护理措施。结果:疾病、心理、环境是影响心内科住院患者的主要因素,通过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得到提升。结论:心理以及疾病因素都会降低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以促使患者睡眠质量得到提升。

关键词: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护理干预

心内科住院患者受到疾病、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睡眠质量往往较低,而患者出现睡眠障碍后,会出现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频率加快、心肺脑部血流量提升,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绞痛、高血压等严重症状,或者使原有症状进一步加重,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2]。所以针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提升其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具体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50例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分析,分析影响睡眠质量的原因,总结睡眠质量有效提升方法,总结如下。

1.资料、方法

1.1基本资料

于2015年1月-2017年10月之间选取50例我院收治的心内科住院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包括29例男患者,21例女患者,年龄平均为(60.28±10.36)岁(年龄范围48-73岁)。疾病类型:3例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19例冠心病,6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8例高血压,4例冠心病合并心肌梗死,10例慢性心力衰竭。

1.2方法

通过面对面访谈方法进行调查,需要调查的内容具体有:居住状况、职业、性别、年龄等基础资料;上床时间、入睡所需时间、夜醒次数、醒后再次入睡所需时间、晨醒时间、药物服用情况等睡眠障碍症状;疾病、心理、环境及其他等对睡眠质量形成影响的因素。

通过分析影响患者睡眠质量的因素,开展相应护理干预,在例开始前、护理后1周以及护理后一个月分别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患者睡眠质量,量表分值在0~21分之间,得分≤7分证实睡眠质量较好,得分在7分以上证实存在睡眠障碍,且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2.结果

2.1睡眠质量影响因素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存在影响的因素依次为疾病因素、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其他因素。如表1。

2.2护理后不同时间睡眠质量评价

护理开始前患者睡眠质量PSQI评分为(8.26±1.15)分,护理后一周PSQI评分为(6.30±0.47)分,护理护一个月PSQI评分为(5.02±1.10)分,护理后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护理后一个月评分低于护理一周后评分,P<0.05。

2.3护理前后患者睡眠情况比较

护理前患者入睡潜伏期为(45.16±18.59)min,护理后患者入睡潜伏期为(16.52±8.34)min;护理前患者夜间觉醒次数为(3.42±1.28)次,护理后患者夜间觉醒次数为(1.70±0.81)次;护理前患者睡眠时长为(3.36±0.51)小时,护理后患者睡眠时长为(6.28±1.16)小时。护理后患者的入睡潜伏期明显缩短,夜间觉醒次数明显减少,睡眠时长明显延长,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通过上述分析能够得知疾病、心理、环境是影响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最重要的因素,(1)疾病因素:主要是由于心血管疾病反复发作可能性大,夜间迷走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冠状动脉收缩会使得心肌出现缺氧及缺血,患者夜间会由于憋气或者胸闷惊醒。(2)心理因素:焦虑是最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患者担心疾病反复发作、心功能受到影响、疾病预后,加上长期住院都容易出现焦虑心理。焦虑持续存在会升高血压,出现心悸、头痛、呼吸加快表现,从而影响睡眠质量。(3)环境因素:这类因素具体包括同病房中其他患者的走动、咳嗽、打鼾,病房内的灯光、温湿度,病房内噪声等。

本研究据此开展针对性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后患者睡眠质量评分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总结如下。

3.1针对疾病因素的护理

对睡眠行为给予控制:评估患者个体差异,协同患者进行活动—休息—睡眠—饮食—自理计划的制订,督促患者依据计划表进行每天的活动作息,形成健康的睡眠-觉醒规律,平衡活动和休息。病情稳定时白天鼓励患者读报、听广播,保持白天处于自然清醒状态。

对治疗时间进行合理调整:尽可能将治疗集中在白天完成,早餐后使用扩血管、利尿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药物,防止晚上使用由于精神过度兴奋或者多次排尿对睡眠质量形成影响[3]。如果患者夜间需要接受特殊治疗,重视观察患者睡眠状况,如果治疗影响了患者的睡眠,应该合理更换其他治疗方法。研究发现,通过无干扰夜间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患者夜间睡眠时长平均可以延长半小时,且夜间觉醒次数也能明显减少,所以夜间应该尽可能不实施治疗。

避免仪器干扰患者睡眠:使用仪器前先就仪器的功能、特点、使用方法、作用进行介绍,增加患者了解,缓解焦虑情绪。加强病房巡视,及时增添输液泵液体,提升患者安全感。夜间休息时间,将仪器关闭,调节病房各类报警音到最低,显示屏保持背对患者,夜间合理延长测量血压间歇时间。

对基础疾病进行积极治疗: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的主诉给予耐心倾听,与患者家属交流以了解患者日常表现,通过和患者临床表现相结合,对患者出现不适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可以对患者病变情况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通过相应的处理措施帮助患者的不适得以缓解。针对心绞痛反复发作的患者,给予硝酸甘油治疗;针对心力衰竭患者,如果出现气喘以及呼吸困难表现,实施吸氧治疗,给予血管扩张药物或者利尿剂治疗。

3.2针对心理因素的护理

心血管疾病通常病程较长,病情常反复发作,需要住院的时间较长,患者对医疗花费以及预后有比较明显的担心,长期的担心会影响患者心理状态,因而导致睡眠质量受到影响。所以护理人员要加强和患者的沟通,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多鼓励患者积极面对治疗,定期告知患者病情状况以及医疗花费情况,让患者心中有底。鼓励患者家属多陪护患者,让患者能够安心住院养病,提升治疗配合度。

3.3针对环境因素的护理

做好病区管理:确保病区安静、清洁,根据患者的病情、性格等安排床位,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同病房病友、主管医护人员,保持病房内空气清新,驳斥合适温度和湿度,为患者营养一个舒适的住院环境。在患者睡眠期间将病房内湿度维持在55%左右,将温度维持在24℃左右,夜间保证患者不受到强光照射,提供患者宽松舒适的棉质衣物。最大程度调低医源性噪声,日间控制病房噪音在45分贝以下,夜间控制在20分贝以下[4],如果患者持续处于60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很容易出现焦躁心理,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都要保持轻柔,尽可能不要产生明显噪音。护理人员要保证在患者入睡前完成每天的各项护理操作,以免影响患者睡眠连续性。

睡眠促进方法的应用:睡前指导患者用温水泡脚,洗热水澡,做放松训练,睡前可以适当听一些轻音乐或者催眠曲帮助平缓心绪,加快入睡。饮食中增加花生山药粥、大枣木耳、百合银耳、等能够促进睡眠的食物[5-10]。针对存在严重睡眠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可以遵医嘱合理使用镇静剂,用药后对患者睡眠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处理用药后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心内科住院患者的睡眠质量,通过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睡眠状况,提升睡眠质量。

参考文献:

[1]胡春丽. 综合护理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6):239-240.

[2]张惠. 不同护理模式对改善老年心内科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估[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7):129-130.

[3]薛继冰,何金萍,孙国立. 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1):225-226.

[4]关朝晖. 护理干预提高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观察[J].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24(6):638-638.

[5]陈玉珍,王晓璟,张梅. 太极拳训练对心内科老年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 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5):64-66.

[6]夏小丽,冒云霞.个性化护理对改善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2014,23(6):112-113.

[7]王雪珍.睡眠剥夺护理干预措施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应用效果[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23-1525.

[8]王璐娜,程诚.探讨老年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47):213.

[9]杨翠华.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9):225-225.

[10]牟洪琼.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的临床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18(20):12-14.D

论文作者:邱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  ;  ;  ;  ;  ;  ;  ;  

心内科住院患者睡眠质量分析与护理干预论文_邱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