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国内女性发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因素和相关临床症状,为预防和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且确定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随机选取就诊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相关因素和相关症状的数据进行单因素水平分析,然后对有显著性差异的单因素(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进而确定子宫内膜异位的高发风险因素和常见临床症状。结果 子宫内膜异位的高危因素,即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为:年龄>35岁,有剖宫产史,2次以上人工流产,经期>7天,月经周期<25天,避孕方式为IUD;单因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多因素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有:BMI>30,经常饮酒,A型血,痛经,阴道炎史,睡眠时间<6(小时/天);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有:身高,吸烟,受教育程度,喜欢辛辣食品。高发性常见症状(P<0.05)为: 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经常性痛经,CA125、MMP-9、JAK1和MIF等相关因子的高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症状(P>0.05)为:腹痛,性交痛,肛门痛等。结论 6种因素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的高危因素,应该引起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可有效降低发病率;3种表现症状和4种因子的高表达可作为临床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因素,临床症状
引言
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简称内异症,是常见多发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子宫内膜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其他部位,并周期性生长、流血,可以引起不孕不育、疼痛等疾病[1]。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精神压力的增加等,EMT的发病率在临床上日渐上升,成为排在前三位的妇科住院指征,育龄妇女尤其是30-50岁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影响[2]。由于EMT有治愈后高复发率、是不孕不育的罪魁祸首之一,且不容易得到根治,甚至被称为良性癌症,目前发病原因还未明确[3],子宫内膜种殖学说,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诱导学说等都有自己的合理解释,但以上学说大多为推论, 缺少临床依据[4]。因此对该病的预防就变得十分重要,弄清楚导致EMT的高危因素则是重中之重。EMT的发病症状没有特异性,常与其他疾病的发病症状相同,因此较容易被误诊,因此,认识该病的常见发病表现症状对于该病的诊断,从而进行早治疗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尽可能多地收集、分析并确定与EMT相关的高发风险因素和高发临床症状。
1.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来我院就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平均年龄(35.31±6.31)岁。同期随机选取就诊的非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患者90例,作为对照组,平均年龄(36.03±6.91)岁。排除标准:其它妇科疾病和严重并发疾病患者,如癌症、内脏器官功能不全、冠心病、尿毒症等。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婚姻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通过查阅病历调取符合研究需要的患者的相关信息,信息的选取和填写均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妇产科医生完成,并由2名妇产科副主任以上级别的医生负责相关信息的质量控制。本研究的调查内容包括因素和症状2大方面。其中因素包括:年龄、剖宫产史、人流史、经期、月经周期、避孕方式、身体质量指数(BMI)、饮酒倾向性、血型、阴道炎史、痛经情况、睡眠时间、身高、吸烟习惯、受教育程度、是否喜欢食用刺激性食品等;症状包括: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痛经频次、腹痛、性交痛、肛门痛等。
需要通过检测的方法进行分析的有:CA125、MMP-9、JAK1和MIF四种相关因子的含量。4中因子的检测均采用酶联免疫的方法,试剂盒来自北京中杉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以上检测均经过患者或家属同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 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均数±标准差(`x±s),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对影响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 逐步回归分析。以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原因的单因素分析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因素为:年龄,剖宫产史,人工流产次数,经期,月经周期,避孕方式,BMI,饮酒,血型,痛经,阴道炎史,睡眠时间;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有:身高,吸烟,受教育程度,喜欢辛辣食品。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为了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混杂因素去除,将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首先进行赋值。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剖宫产史,人工流产次数,经期,月经周期,避孕方式(P<0.05);不属于高危因素的有(P>0.05)BMI,饮酒,血型,痛经,阴道炎史,睡眠时间。
2.3. 2组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症状的单因素分析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临床症状为:不孕不育,月经失调,经常性痛经;无统计学意义的因素(P>0.05)有:腹痛,性交痛,肛门痛。
2.4. 4种相关因子的含量比较
观察组血液中4种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的蛋白因子的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综上所述,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因素和临床症状是多样的,为临床采取相应措施对相关因素进行预防及干预增加难度的同时,也为临床诊断和预防提供了更多的有效参考,对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率起到了积极的临床价值。
4. 参考文献
1 韩晓佳,孔宪超,陈冲,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新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2):388-391.
2 张美英. 40 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3,10(9):78.
3 Drosdzol A, Skraypulec V. Endometriosis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gynecology
[J].Ginekol Pol,2008,79(2):133-136.
4 崔丹, 崔满华. 子宫内膜异位症复发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5):2369-2371.
5 WeiWei, Lu Dan, Zhang Jianping, et al. Clinical analysis of 119 cases operation
of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after cesarean section. [J]. Prog Obstet Gyneco,
2010, 19(8): 573-579.
6 赵爱荣.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26(11): 1435-1437.
7 Payman J Danielpour, John C Layke, Nicole Durie, et al. Scar endometriosis — a
rare cause for a painful scar: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anJ Plast Surg. 2010 Spring; 18(1): 19-20.
12 梅秀云, 朱凤仪.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复发相关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Nov, 11(30): 32-33.
13 Bozkurt M, Cil AS, Kara D, et al. Intramuscular Abdominal Wall Endometriosis Treated By Ultrasound-Guided Ethanol Injection. Clin Med Res.: 2014 Mar 25.
论文作者:孙金元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16
标签:因素论文; 内膜论文; 子宫论文; 异位症论文; 统计学论文; 症状论文; 意义论文; 《医师在线》2017年3月上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