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_教学理论论文

如何做好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_教学理论论文

数学教师怎样做教学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数学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能把课上好,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其次要有一定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的意识.这样,教师不但能把课上得更好,而且也能在同伴交流中有话语权,同时也可以写出好的文章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方可使自己成为一名科研型的优秀教师.教师怎样进行教学研究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与认识.

一、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及目标

首先与大家谈谈从事教学研究的几个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目标.从自身的教研生涯来讲,笔者认为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阶段,即工作前三年.这一时期是一名青年教师的雏形期.在这一时期,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对教材中的每一道例题、练习、课后作业都要亲手做一遍,逐题剖析研究,准确领会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大练教学基本功.多听课,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同时要坚持写教学后记,把课堂教学中的“得”“失”记录下来,并做些反思.教学后记没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有几句写几句.另外,每学期将自己认为最成功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再加工、完善,形成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参加市、区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学设计评比.

第二阶段:初期阶段,即工作4年~9年.这一时期是一名教师成长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有了一定的课堂教学经历,要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研究、分析,在写好教学后记的同时,要开始撰写教学课例、教学案例.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优秀教学课例或优秀教学案例,参加省、市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或优秀论文评比.在此期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解题研究论文、毕业班教学专题研究,形成较高质量的解题研究论文或专题教学论文向相关杂志、刊物投稿,争取发表.

第三阶段:中期阶段,即工作10年~19年.这一时期是一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虽然有了一定的课堂教学与研究经历,但缺乏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撑.这时要静下心来,读几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提高教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再站在理论的高度,对自己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重新认识,再次反思.总结提炼十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的经验体会,撰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争取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最理想是核心期刊)发表,与同行进行广泛交流.

第四阶段:成熟阶段,即工作20年以上.这一时期是一名普通教师向科研型的优秀教师迈进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除了撰写理论联系实际的高水平学术论文,在省级以上专业刊物发表外,还要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专项研究——课题研究.对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要进行较全面、深入、持续研究,寻找教育教学规律,这就要通过课题研究来完成,但是这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往往要靠一个团队来完成.因此,作为一名骨干教师,要积极参与课题的选题、申报,争取立项,使自己的研究能得到专家的引领.通过领题或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成为本学科的领军人物.

二、合理利用时间,持之以恒

对于教师做研究,许多教师会说,教育教学工作繁忙,哪有时间做研究.这是事实,教师平时的确很忙.平时除了教学工作外,大多数教师还承担班主任工作或行政管理工作,特别是寄宿制中学教师,从早到晚陪着学生,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个别辅导、个性谈话.教师的工作一直这样繁忙,难道就不做研究了吗?如果一名教师不做研究,教学方法就不会改进,教学艺术就得不到提升,专业自然得不到发展,靠吃老本是无出路的.那么,怎样才能既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好,又能做教学研究呢?那就要合理利用时间,平时做好积累工作,如写教学后记,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记载下来,等假期空闲时,进行反思、研究,整理成文.这样便可解决工作忙与做研究之间的矛盾.记得在1990年-1993年期间,笔者连续担任高三班主任及两个毕业班的教学工作,平时工作的确很忙,但笔者每天坚持写教学后记,把自己认为好的教法、有价值的题目记载下来.到1993年暑假,笔者对三年来的教学后记进行分析整理,对三年毕业班的教学工作进行反思,对三年高考数学试题进行研究,撰写了笔者的第一部专著《高考数学内容分章解析》,此书由哈尔滨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年春节,笔者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完成了《一堂立体几何序言课的教学设计》,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2001年暑假撰写的《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几点思考》发表于《数学通报》;2009年寒假撰写的《高中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的实践与认识》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0年寒假撰写的《目标导引教学的实践与认识》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后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在笔者的教研生涯中,做了17年的班主任,10多年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无论工作再忙,笔者也要挤时间做研究,从未中断,发表的论文大多数都是在假期完成的.到目前,笔者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教研论文300余篇,分别主持并完成了省“十五”“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两项课题的研究工作,并以丰富的成果结题.笔者相信只要大家能合理利用时间,持之以恒,都会成为一名科研型的优秀教师,贵在坚持!

三、要掌握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师做教学研究除了积极参与日常的听课、评课及备课组、教研组、学校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外,还应掌握以下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自觉进行教学研究.

1.撰写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教师以体会、感想、启示等形式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教学反思是一种批判性思维活动,而把这些思维活动记录下来,则可视为一种写作文体.它作为研究方式,运用简便,可贯穿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反思课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课后反思.

(1)课前反思,即在备课过程中,要考虑数学目标是否明晰,定位是否准确,教学重点是否明确,用什么方法突破教学难点,同时还要思考是否对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学生学习中遇到什么困难,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估计是否合理,是否为学生的思考留有时间和空间,对学生课堂学习怎样进行评价.

(2)课中反思,即在上课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上教学活动的表现,课堂上师生互动是否积极有效,课堂上是否有了精彩生成,教师如何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利用课上的资源调整或改变原有的教学计划.

(3)课后反思,即在上课之后对本节课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要重点反思教学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课堂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课堂教学存在哪些还需进一步改进的问题,有哪些还需要关注的地方或有什么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如何改进.

2.撰写教学课例

教学课例展现的是某节课或某些课的教学实际场景,教学课例的表达形式一般为“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通常有以下三种方式:

(1)教学设计总体思路+教学情境细致描述+专题教学反思.

(2)教学方法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3)教学设计+教学片断+教学反思.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无定规,研究无定法,文章无定体,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加以选择和运用,有时甚至还需要创造性地将几种不同的研究方法综合起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我们提倡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其实教师同样还需要研究智慧,研究的本领增强了,教学的智慧也就逐渐生成了.

3.撰写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和教学课例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两者的区别在于案例自始至终是围绕特定问题展开的,是以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讨论为线索的,案例正在越来越密切地与教师教育研究结为一体,在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真实发生的典型性事件.从这一概述中可以看到,信手拈来的没有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的事件不能称之为案例;没有客观真实基础、缺乏典型意义的事件也不能称之为案例.

一个相对完整的案例大致会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标题.案例总是有标题的,要借助标题反映事件的主题或形貌.

引言.引言也可以说是开场白,一般有一两段话就可以了.主要描述一下事件的大致场景,隐晦地反映事件可能涉及的主题.

背景.案例中的事件发生在一定的时空框架之中,依托一定的背景.在案例的叙述中,对背景的交代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对案例中问题解决方法的分析、评判离不开背景,完整地把握事件的原委也离不开背景.

问题.案例区别于一般事例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有明确的问题意识,是围绕问题展开的.

案例的表达形式一般为“背景+问题+问题解决+反思讨论”.

4.撰写学术论文

所谓学术论文就是科学研究成果的文字表达.严格来说,前面所论及的课例、案例都算不上学术论文.只有对研究的教育教学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或新的观点,或运用了新的研究方法得出了新的结论,或站在新的高度对原有理论做出新的论证,并将获得的科学研究新成果写成文章,才是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的特点是学术性.具体表现为:(1)创新性.即理论上要有所发展,方法上要有所突破.(2)科学性.即论据确凿,论证清楚,言之有理.(3)实践性.即在实践中可行且有现实指导意义.

学术论文的格式基本上要遵循“绪论——本论——结论”的逻辑顺序.框架结构一般包括六个主要部分:标题,内容摘要(或关键词),序言,正文(本论),结论或讨论,参考文献.

总之,学术论文要遵循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对研究的问题进行论证分析并得出结论.学术论文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为论据,有血有肉,切忌空洞,泛泛而谈.

5.做课题研究

(1)选择课题

首先要选择一个好的课题.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应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①价值性.所选择的研究课题是否符合社会发展、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否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方面强调的是课题要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选题范围要广,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针对性要强,选取有代表性的,被普遍关注、争论较大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②科学性.选题的科学性,首先表现在要有一定的事实依据,这就是选题的实践基础.研究的课题是从教育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选题的科学性,还表现在以教育科学基本原理为依据,这就是选题的理论基础.教育科学理论将对选题起到定向、规范、选择和解释作用.没有科学理论依据,选定的课题必然起点低、盲目性大.应该看到,选题的实践基础和理论基础制约着选题的全过程,影响着选题的方向和水平.为了保证选题有科学的现实性,还需对选定的课题进行充分论证.

③独创性.选定的问题应是前人未曾解决或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应有所创新,有新意和时代感.要做到选题新颖,就要把研究课题的选择放在总结和发展过去有关学科领域的实践成果和理论思想的主要遗产的基础上,没有这个基础,任何新发展、新突破都是不可能的.应该看到,科学上的重大成果,几乎都是科学工作者在前人工作成就的基础上一步步取得的.因此,要通过广泛深入地查阅文献资料和调查,弄清所要研究课题在当前国内外已达到的水平和已取得的成果,了解是否有人已经或者正在或者将要研究类似的问题,如果要选择同一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就要对已有工作进行认真审视,从理论本身的完备性、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高度进行评判性分析,在此基础上,重新确定自己研究的着眼点.只有在原有研究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才具有研究的意义.

④可行性.所谓可行性,指的是所选问题是能够研究的,存在现实可能性.在教育科学研究中经常出现以下选题不当的情况.一是范围太大,无从下手;二是主攻目标不十分清楚;三是问题太小,范围太窄,意义不大;四是在现有条件下课题太难,资料缺乏;五是经验感想之谈,不是科研题目.因此正确选题并非一蹴而就的,它要求研究者不仅要有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还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从实际出发,通过对事实材料的分析比较,善于发现和抓住重要问题;不仅要全面把握该领域理论研究,而且要对教育实际有深入的了解;不仅要有问题意识,而且要了解和掌握选题的有关知识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选题能力和创新、判断、评价等综合能力.

(2)确立课题

初选课题提出之后并不能马上着手进行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分析课题的价值,也就是进一步对课题进行论证,并将课题具体化.这个过程就是确立课题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做以下几项工作.

①对课题进行论证.对初选课题进行论证后才能开始研究,这是慎重确立课题的重要一步.对课题进行论证,就是请有关专家和有关人员对课题进行评价和对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价值、可靠性、可行性、相关性进行分析,并预测研究结果,决定是否确立该研究课题.

②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所谓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这一课题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获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要将研究目标与一般工作目标区别开来,课题研究目标是为了获得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正确认识,而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目标是为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结合本职工作所开展的课题研究中,两者却常常容易混淆.比如,近几年不少学校的教师在研究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问题,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教育科研课题也就研究成功了,因而在研究中随意改变课题计划,为实验班创造大量优惠条件(实属工作性质而非课题研究性质),由此来总结课题研究的成果.发生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是有些领导和教师在确立课题时,研究目标模糊不清,或者用工作目标代替研究目标.

③限定课题的范围.在教育科学研究中,限定课题的范围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限定课题的深度,一是限定课题的广度.限定课题的深度是指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本人的可能,限定某次研究能够深入到什么层次和达到什么高度.限定课题的广度,就是要在时限、类型和内容上限定研究的范围.在时限上要限定研究对象的起止时间.研究某个年龄段和年级段的学生,是在教育科研中经常需要划分的.在类型上,要限定不同类型的对象.例如,将学生按层次划分为某种类型,将学校按地域划分为某种类型,从中选取自己研究的范围.限定了课题的范围能使研究目标更加明确、清晰,使研究有了具体的突破口和着手点.

④分解课题.限定课题的范围主要是从我们不应研究什么来说的,分解课题则主要是从我们应当研究什么而言的.一般课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还含混不清,这就使研究难以下手,需要进行分解,将课题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明确地肯定下来,并设计为若干个子课题来完成.

⑤确定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径、技术、手段或操作规律.研究方法如调查法、实验法.其具体的方法、手段、技术,如抽样是确定研究对象的具体方法,观察、问卷、谈话、测量是收集资料的手段,统计是分析资料的技术,等等.

⑥制定研究计划.制定研究计划是研究课题具体化的中心环节,制定研究计划的目的,是明确规定研究范围和目标,具体规划整个研究程序,使研究者能有计划、系统地实施研究,顺利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3)制定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研究实施方案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表述课题;陈述课题研究的假设;将课题分解为几个子课题,每个子课题配置相应的人员、经费、设备、资料等;将研究进度分为几个时间阶段;规定的各子课题之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和时间等.具体项目如下:

①问题的提出(陈述目的和意义).这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想,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理论的、现实的)具体涵盖以下几个方面:课题研究范围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变量的辨析、界定等;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及文献综述.

②研究对象和方法.研究对象:应根据课题的性质、要求等情况运用适当的研究方式.对于中小学教育科研来说,多采用抽样研究方式.若是实验研究,需对实验班(组)与控制班(组)的确定原则、方法加以说明.研究方法:主要指具体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

③研究目标.指课题研究需达到的目标,主要是直接目标.目标要求明确,具有可行性.

④研究内容.研究内容的确定就是对教育研究中各种变量进行考查、探讨、调查、实验,以揭示其本质特征,揭示各变量间的关系,达到对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在研究内容的设计中,要确定变量的类别和性质,划定变量的范围等,其语言应简明扼要.

⑤研究步骤.即确定研究实施过程和时间规划,对研究的具体阶段、安排等做出设计.研究的每一步骤,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确的说明.

(4)按实施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最后笔者引用著名教育专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首届访问学者冉乃彦的一段语录作为结束语:“我有许多参与教育科研的教师朋友,发现他们自接触科研以后,在认识和情感上对科研产生的变化一般都有个‘三步曲’,这就是:第一步,从感到‘科研不神秘’开始突破;第二步,在做的过程中感到有了收获,逐渐认识到‘科研很重要’;第三步,做得深入了,有了自己的体验,有了感情,就会发现‘科研很可爱’,逐渐把教育科研变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很自然地把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纳入科研轨道.”

标签:;  ;  

如何做好数学教师的教学研究_教学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