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露露

谈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露露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东校区 李露露

【摘要】:随着当前新课程教育标准的发布与推行,我国教育部门愈来愈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慢慢形成健康的人格,即形成健康、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生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可以增加对历史事件的认知,了解历史发展的潮流,增强对历史认识程度,从而在评判历史事件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历史,还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生在学习高中历史课程,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还要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每一位高中教师在平日教学中加强德育教学。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爱国主义;人文精神;家国情怀

一、注重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思想从古至今都被人类传颂着,它是一个民族的精髓。爱国主义也是每一代国家领导人重视的情怀,领导人一再强调学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在《历史教学大纲》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就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然而,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重视学生历史成绩的提高,将教学重心放在如何教学生历史答题方法上,这使得学生只会做题,应付考试,在思想上并没有多大的改变。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就要改变这种僵硬的教学手段,要灵活地将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在平常的课堂中,要时时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这有助于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比如,在讲《鸦片战争》时,教师不仅将这场战争大致梳理一遍,要求学生将这场战争的时间以及影响记忆下来,而且还应该将重心放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教师引出鸦片战争中的小片段“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并告诉学生,当时,英军撤出虎门时发出告示,恫吓中国人民“后勿再犯”。中国人民当即发出《申谕英夷告示》警告英军“若敢再来,不用官兵、不用国帑(tǎng),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发学生思考。学生就能受到情感的波动,被中国人民的壮举所震撼。此时,学生的爱国之情就油然而生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首先,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生活方式,给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生活理想,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养成。其次,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帮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认可自己,建立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构建和谐社会。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掌握社会生存的技巧,学习正确的处世方式。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要不断在历史教材中挖掘人文精神,找出适合学生学习的人文素材,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与感悟,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人文精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在教授《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的过程中,教师要抓住中国政治建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了解祖国统一过程中所遭遇的艰难险阻,从而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注重家国情怀的教育

家国情怀是人的内心一种情感依托。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灌输,更要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西周宗法制”时,教师让学生先对课本上的内容分析,了解宗法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作用,让学生明白“家”和“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个问题:“为什么西方父母不重视孩子姓什么,而在中国却相当重视家族、辈分以及血缘关系?”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就会了解到,正是受到了西周宗法制的影响,中华儿女的心中一直有着认祖归宗、孝敬长辈的道德规范,正是这种独特的家国关系,产生了中国独特的“家国同构”关系。目前,许多高中生正处于叛逆的时期,因此,在和父母的交流过程中,难免会说一些伤害到父母的话,而学生往往不自知,在学习了西周宗法制以后,学生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避免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对父母所造成的伤害,从而消除彼此的隔阂。中国传统文化中,自古就有家国情怀的事例。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宋代张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时代强音。周恩来也在上学时就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口号。正是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家国情怀影响下,新中国才站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中。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面对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全球化趋势加强时,更应具备家国情怀。认同祖国,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学习。高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逐渐向成熟、独立的阶段发展。在这个阶段,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是非常重要的。

四、联系实际生活环境,荣辱观的观念注入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真、善、美”进行赞扬,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恰当地引用历史中的反面人物作为教学中的素材,用反面教材中的例子来激发学生对于反面的,不利于国家发展的负面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但是,如果仅仅依靠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进行口头的论述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大力地开展历史课程的课外活动实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组织“革命烈士诗歌朗诵比赛”或者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历史影片,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历史的热爱。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和荣辱观念,让学生在接受历史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我们国家正在历史的奠基之下快速地发展。

总之,作为一门人文科学性较强的课程,历史学习中包含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人类情感较为丰富,非常适合道德教育的渗透。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改革创新,利用多种教学法进行历史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也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论文作者:李露露

论文发表刊物:《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  ;  ;  ;  ;  ;  ;  ;  

谈谈德育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论文_李露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