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183;主体#183;习惯#183;差异——中学语文“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模式论文,中学语文论文,主体论文,差异论文,主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主动学习”的思想溯源与理论依据
学校教育,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这一思想,在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教学思想中都有突出的反映。从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提出的“质疑”,到美国布鲁纳“发现法”,直至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等等,众多教育家不约而同地论述了教育过程中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心理状态和主动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的主动性,已逐渐成为当前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思想。因此,我们进行了语文“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语文“主动学习”教学模式以实现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减轻中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学习心理负担为突破口,在语文整体改革的思想指导下,创设生动活泼的教育环境,优化教育过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主动地学习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实施“主动学习”的哲学基础。心理科学的研究也指出:学习的基本因素由两大系统构成,一是认识系统,行为上表现为智力操作系统;二是情意系统,行为上表现为动力系统。在学习过程中,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主动学习”教育重视强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动力系统,使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产生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以提高认知水平和学习效率。这就是我们实施语文“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
二、“主动学习”的三个要素与结构关系
学习主动性是指对学习活动起着启动、增强、维持和调节作用的主体动力系统及其功能。我们认为,推动学生进行积极、自主、持久的学习活动的内部矛盾动力系统由三个要素组成,即学习需要、学习情感、学习自信或成就感。
“需要”、“情感”、“自信”这三个主动学习的非智力要素,直接推动着学生主动学习的活动,而这个主动活动就是以目标作用为起点,以习惯形成为中介,以个性发展为方向,不断地始动、定向、维持、调节、强化。其具体结构如下:
(学习主动性非智力因素结构关系图)
根据中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非智力因素结构关系图,我们在实施语文“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实验中,应该重点抓住设置学习目标、尊重学生主体、培养良好习惯、坚持差异教学等关键环节,建立一种新型的语文教学模式,这个模式可以归纳为八个字“目标·主体·习惯·差异”。
三、语文“主动学习”教学模式的实施与内容
(一)设置学习目标,激励兴趣动机
学习目标是教学要求转化为学习行为和内部需要的重要一环,我们在激励学生兴趣、动机的同时,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目标动机,帮助学生在自愿、自主的基础上建立学习的目标。
1、变“教纲”为“学纲”
一年级新生入学,师生共同学习教学大纲,使学生对各年级在读写听说和基础知识等方面的要求,教材的内容和编写体例,作文教学的范围与要求,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些问题,等等,做到心中有谱。
2、设计画出“语文知识树”(初中)
根据语文教材所涉及的语文知识,把语文知识分成部分、项目、点等层次,并用知识树的模式组成一个整体结构。
3、了解每一册教材要点(高中)
新学期伊始,抽出专门课时组织学生学习,让学生了解本册教材的内容、要点、重点、难点。
(二)尊重学生主体,增强参与意识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积极地为学生创设展示自我、积极参与的机会,调动他们内在的潜能。学生的参与程度越高,主体性地位就越明显。
1、强化课文自学意识
教师在讲新课前要求学生自学课文,充分利用注释和一般工具书,结合课文提示、思考与练习等钻研课文,完成力所能及的练习题,能带着问题听课。以此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
2、建立“自学指导”课堂教学形式
针对课文分析过多、问题讲解过繁的弊端,大胆改革课堂结构,以“自学指导”为形式组织教学,注重学生内化过程,培养自能读书、作文的能力。
3、写好单元知识小结,让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
指导学生掌握每一单元或每一课文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并把阶段知识形成逻辑结构,使所学知识纵连成串,横连成片,达到厚积薄发之功效。
(三)立足课堂教学,培养良好习惯
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多次重复和练习而巩固下来并变成内心需要的学习行为方式。良好习惯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居于主动地位,促进智力的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1、培养阅读的习惯
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其一,养成设置目标的读书习惯;其二,养成认真思索的读书习惯;其三,养成温故知新的读书习惯;其四,养成做笔记的读书习惯;其五,养成阅读时文的习惯。
2、培养写作的习惯
要把阅读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并成为其自身心理素质的构成部分,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其一,养成写随笔的习惯。生活随笔可以成为积累素材的仓库,磨砺思想和锤炼语言的钻锤。其二,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篇日记要有一个中心,最好拟一个题目。其三,养成修改文章和写评语的习惯。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各种符号,并教学生怎样写评语。
3、培养练口的习惯
其一,课前三分钟的即兴口头表达。例如早新闻听到某则报道,我们就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想法。经常引进一些新话题,进行类似的即兴表达。
其二,课堂上进行辞能达意的说话训练。我们要求学生回答每个问题时,遣词造句明白、准确、扼要,内容多的还要求写说话提纲,注意条理性、逻辑性。
(四)创设差异教学,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发展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的真正体现,它既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也强调个体发展的自主性,承认个体发展的差异性。
1、建立“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和谐师生关系。
在和谐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2、推出“课堂必做作业”和“课余自由作业”两类作业
课堂必做作业,即根据本堂课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大部分同学能够当堂完成的巩固性作业。
课余自由作业,即凭学生的意愿,自行向老师索取的作业。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业水平和个性特点,仔细设计有针对性的弹性作业。
3、开设语文学科选修课与活动课
选修课开设:《语文选修课Ⅰ》、《语文选修课Ⅱ》、《写作指导》、《文学知识》、《诗歌鉴赏》、《古典名著》等六门,每个学生分层次各选一门。活动课主要指学生课外的读书、科技、社会实践等活动。例如:语文教研组协同学校图书馆每学期组织读书活动,开展名著阅读讲座、新书推荐介绍、图书索检指导、学生读书交流等;语文老师每学年寒暑假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真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在每学期科技周活动中,指导学生阅读科技说明文,并撰写科技小品。
中学语文“主动学习”这项教学模式实验在我校已进行三年。研究实验表明,该课题选择是正确及时的,改革实验不仅符合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和现代素质教育的特征,而且大大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激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习惯个性的形成。随着这项研究探索的深入,我们必将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