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创新的职工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工教育论文,试论论文,知识经济时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02)03-0067-04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而职工教育在发展知识经济的进程中,肩负着为国家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的历史使命。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开创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创新的职工教育模式,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职工教育队伍面前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
一 必须加强全面创新的职工教育的研究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知识经济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知识创新的水平和速度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掌握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是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决定了培养和开发人的创新能力及掌握应用知识、信息的能力的现实紧迫性和客观必然性。在发展知识经济中,企业仍是技术进步的主体,而教育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及推动知识应用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育在知识经济中居于基础性地位。
在知识经济中,科技和教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邓小平同志早就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这一论断正被知识经济的到来所证实。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也是以科技和教育高度发达为发展前提的经济。当今发达国家,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60%左右,其中教育和培训的贡献率占20%左右。知识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超过其它生产要素对劳动价值的贡献率。
以职工教育为基础,实现劳动者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知识经济发展强调劳动者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不断加快的进程,劳动者终身学习成为必然趋势。企事业都应把不间断的学习和职业培训作为在知识经济中增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支柱。从这个意义上说,知识经济也是建立在企业职工知识化和学习终身化基础上的经济。而知识经济的到来,对企业职工教育的模式、结构、内容、方法和手段均产生深刻的影响,加快职工教育改革的步伐,努力开创知识经济时代全面创新的职工教育模式,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职工教育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
二 需从素质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
职工的素质教育应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目前,素质教育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素质教育不只是传播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着重于对人的其它素质方面的培养,尤其是文化素质,认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文化素质对其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第二,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认为素质能够把外面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于人的身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
第三,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学会生存、关心,学会共事,学会辨别各种是非,明确历史使命,坚定理想信念,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构筑精神支柱。
第四,素质教育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
社会的进步是以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没有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就没有经济结构的演变,就没有技术的进步和知识的创新,其结果是没有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不仅反映出人力资源结构对经济结构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实际上是人力资源的结构变动弹性,而且反映了职工创新(包括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能力,而这两方面都是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
目前,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是人口数量多,相对于资源、环境和经济来讲已经显得绝对过剩外,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在三个方面制约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必然约束着经济体制改革进而制约着通信事业持续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转体建制,而且也是对人力资源的调整。就现代企业制度而言,一方面需要裁减冗员,另一方面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管理者。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使得一方面裁减冗员,另一方面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管理者。而企业的人力资源素质低下,使得一方面裁减冗员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另一方面,企业得不到所需的劳动者和管理者。
第二,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必然约束着经济结构的高度化而制约着通信事业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经济而言不仅表示经济在量上的扩张,而且表示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而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不仅需要技术、资本、资源,而且离不开劳动力的支撑。没有相应素质的劳动力,技术、资本和资源都只是死物,转化不了经济价值,产生不了经济效益。
第三,人力资源素质低下必然约束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制约着企业持续发展。使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手段是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而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培训实现。教育成为通信发展的内在力量,因此,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促进企业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然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是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因为知识经济社会需要劳动者具备更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结构等,需要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的变动加以调整。调整本身是一种预见性的创新。它无论是由决策层、管理层、还是由一般劳动者提出都无法改变其创新的属性,事实上在经济管理中已有不少的创新活动,诸如产品定价方法的变迁,市场营销策略的改革等都是创新的杰作。在知识经济时代,商品的价值更多的是智力的凝结,且具备易逝性,更需要决策者、管理者和劳动者及时适应市场,调整营销策略。这在客观上要求不断进行管理模式和制度的创新,而创新的主体是具备创造能力的劳动者。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劳动者,鉴于教育是人类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育模式也应是一种创新教育,企业应在对职工的教育中着重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职工教育的教育模式应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素质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
三 构建全面创新的教育模式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为目标,以系统、动态的评价制度综合评价教育效果,以启发性教育方式为主的教育模式。
第一,创新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劳动者。知识经济生产的商品是知识化商品,或者说是一种知识商品,然而知识本身并不是一种商品,只有当知识通过加工,凝结于某一载体时,才变成知识商品,知识的加工过程是对已积累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类、分析,然后进行创造的过程。
第二,创新教育的评价制度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评价体系。
(一)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创新教育模式下,对教学效果和培训的职工学习效果的评价不单是指职工所学知识记忆多寡和解题方法熟练程度,更主要是对职工所拥有的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进行考核。对知识实际运用能力的考核应是用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工作或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培养其动手、动脑能力。
(二)评价过程的动态性。对教学效果和学习成绩的考核应注意其提高的速度和幅度。动态评价不能简单横向比较。对于教学和培训效果,无论是提高还是下降,都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艺术,特别是对于教学效果提高者,更应该注意及时调整,不可刻板化。对于学习成果,无论提高还是下降,都应给予鼓励,不可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挫伤学生的创造欲。
(三)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改变单一的应试考核制,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实验或实际的操作方式考核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作出综合评价。
第三,教育方式的启发性和多样性。在课堂教学中,改变灌输性的教育方式,随时诱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育方式的多样性,给学生思索、创造提供一个宽裕的环境和更多的机会。为了使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就形成创新的观点,必须给其自由的环境,以免压抑幻想、强迫依从、嘲笑讽刺和教育中的“家长制”作风。
第四,对知识的消化理解性。理解是对于所接受的知识的理性认识过程,是对感性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以达到感性认识所不能达到的、关于对事物本质与规律性认识的目的。在应试教育模式中,由于苛求知识的完备性、准确性和熟练性,采取死记硬背的方式,使得受训的职工对知识的消化仅限于表象;在创新教育中,由于评价制度的变革,记忆已不再处于主导地位,创新才是目标。因此,职工对知识必须深刻理解,把握事物本质规律,否则就会丧失创造的基础。
第五,创新教育模式要达到两个基本目标:
(一)对于单独的职工个人,应接受足够的基础教育,并根据其爱好接受应有的应用教育。其中基础教育包括必要的社会科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应用教育包括能够从事电信通信工作所必要的知识、技能、且具有创新意识和相应的创新能力。
(二)对于整个企业职工而言,在人员素质、技能、创新能力上所生成的劳动力结构能与产业相适应,并具备随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高度化而升级换代并高度化。
四 全面创新教育模式转换的策略
从应试教育模式向创新教育模式转变,是一场涉及面广泛的深刻改革,教育模式的改革涉及到其它方面体制的变革,也涉及到广大电信职工面对创新教育模式的认识程度和接受程度,这种转换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需要一种全新的教育思想。全新教育思想的形成远不如加几门课程那样简单,它需要从教育思想的根本转变去建立自身支点,全新的教育思想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个性、能力、研究。有个性才能有创新,创新教育应注重学员在个性和潜能上的挖掘和培养。强调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从而使每个学员在其天赋允许的范围内都能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能力培养并不排斥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尤其是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一过程是创新教育的真谛所在。研究是一切创新和创造能力的母机,教育培训要突破体制的封闭结构,教师为教而教,学生为学而学,教学过程应渗透研究内容,培训应具有研究性质,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养成研究问题的习惯。
其次,需要一种先进的企业文化。先进的企业文化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民主、进取、开放。民主是创新和创造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健康的个体心态存在的基础,只有民主才能有个性,只有民主才能有平等,才能有创新活动的文化机制,当然这种民主是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的。进取是创新的文化动力,进取的文化功能,是先进企业文化的必然要求;开放的文化是创新活动的必要条件,封闭必然僵化,必然窒息创新的灵魂,只有开放才能扩大视野,才能汲取优秀的文化营养,获得不断创新和创造的动力。
第三,需要一种健康的心理。在当代,任何一种创新或创造活动大都是集体协作的成果和过程。因此,培养和形成健康的心理是进行创造或创造活动不可忽视的新课题。专家研究表明,一项创新活动的成功,智商因素可能占到20%至30%,情商因素要占到70%到80%。健康的心理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协作、意志和自我。协作就是团结协作的精神;意志是保持热忱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与情愿;自我是对自我和他人认知感觉的能力,实际上是一种调整人际关系和协调指挥能力。
第四,需要把教育建立在市场机制的基础上,使职工教育面向市场,适应市场需求。教育是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劳动者为目标的部门,应与市场紧密结合,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其一,以通信生产对劳动者需求的变动,调整教育培训的方针、内容;其二,根据通信生产的需求来配置教育资源,调整、集中、重组现有的教育资源,增加新的教育资源投入;其三,依靠市场机制提高教师队伍质量。
第五,需要建立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具有动态性的教育效果评估制度。评估的内容包括:一,知识掌握的考核,包括知识量和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变;第二,创造力的考核。同时合理确定知识考核与创造力考核所占的比例。
第六,需要改革课堂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换观念,敢于面对自我,勇于自我否定,由灌输式教育转向启发式教育,创造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教学气氛。在教育行政管理中,鼓励教师进行教育方式的改革,培养一种有利于把课堂教学的权力真正交给老师和学生、培养一种有利于课堂教学气氛,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挥的宽松环境。
第七,需要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职工教育教学质量。开创职工教育的创新教育模式,解决当前职工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育质量问题,归根结底是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只有具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有力地推动职工的素质教育;只有具有创新精神和培养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了解当今高新技术发展最新成果的教师,才能教会学员如何学习,如何研究问题。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员成长的重要精神源泉,因此,要拓宽职工教师队伍的来源,鼓励优秀人才经过必要的培训充实到职工教师队伍中去,并且给全体教师定期进修的机会。改革人事制度,推行竞争上岗制,吸收优秀工程技术人员及科技人员当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使职工教师队伍充满活力。
五 在创新教育模式中改革和发展
职工教育具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等功能,担负着为企业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人才的历史重任。因此,要积极开创全新的创新教育模式,创造有利于职工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及能力培养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学术上自由讨论、创新思想火花迸发,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要积极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使学员在一个学术交流更广泛、学科交叉和渗透更为紧密的环境中成长。要让学员较多地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企业在职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知识创新水平,也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因此,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引导他们对企业重大实际问题的研究,重视培养他们严谨踏实的学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构建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满足与知识经济相适应学习化社会的要求。建立劳动者终身学习体系,是知识经济、知识创新的必然要求,是培养企业职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客观需要,这个体系要求现有的各类培训基地充分发挥企业培训职工的重要作用,完善学习网络,要从制度上和条件上保证企业职工终身学习,这对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及形成知识创新的良好社会风气都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职工创新教育中的作用,加快信息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系统、完善的现代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作为知识经济的先导和基础,教育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完善现代化多媒体远程教育网络,使更多的培训中心入网,更多的教师能方便地随时使用网络,使全体师生通过远程教育网享受高质量的教学和辅导,提高职工教育质量和效益。
标签:知识经济论文; 创新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经济论文; 能力素质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论文; 人力资源开发论文; 人力资源配置论文; 创新意识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