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内涵与评价体系论文_胡静宇

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内涵与评价体系论文_胡静宇

1.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安徽合肥 230031;2.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合肥 230026

摘要: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是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创新形态,也是落实生态文明战略的应有之意。本文从特色小镇生态、人口和产业的关系出发,总结了国内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界定了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概念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宜居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特色小镇生态化治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评价体系

一、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与内涵

(一)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释义

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是我国特色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上维概念是特色小镇。2016年10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规划〔2016〕2125号)发布,将特色小镇定义为聚焦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要素,不同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的创新创业平台。作为特色小镇生态功能的进一步延伸,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在理想上应是一种“三生空间”高度融合的城镇聚落形态,既有自身发展的动力支撑———特色产业,又适合人居———宜居生态,还能满足人们的最终关切———品质生活。“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到底是什么?生态宜居特色小镇(Ecologically and livable characteristic town)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建设和完备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为前提,集聚产业发展要素,创新产业发展模式,与旅游、文化、健康、教育、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区域、创新创业的发展平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与引导性规划下的传统特色小镇建设不同,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是基于城市品质集聚力量和市场机制“自组织”产生的,看重生态、人才和职能的推动作用。

(二)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内涵

1.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优先

生态环境优先是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发展基础。作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探索基地,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开发应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把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作为首要因素考量,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小镇生态环境质量。过去,人们只注重经济领域和生产领域资本的创造和再生产价值,城市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建设更需要“生态环境”再生产所创造的“生态效益”,为小镇提供培育地方化经济的基础,进而形成可持续的发展力。此外,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发展所依赖的创新和市场机制是“自组织”产生的,因而引领人性空间尺度的回归,强调引导性规划向倡导性规划的转变也至关重要。

2.建设模式:生态+产业

“生态+产业”是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经济提质增效的动力来源。与传统特色小镇单纯强调产业主导作用不同,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看更重人才、科技和职能的推动作用,旨在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与人才在空间上集聚,形成“生态+”的建设模式,推进生态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领域的结合。生态产业就是基于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环境容量考虑而科学运用生态技术手段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模拟仿生态过程,实现和谐生态功能的产业。同时,为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应积极培育便捷的交通网络与优美的绿化环境,将产业发展核心空间(以教育、医疗、研发、生产企业为主)与辅助空间(以各类生活服务设施、住宅、商业为主)组织到一起,打造良好的镇域生产系统。

二、生态宜居特色小镇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体系构建总体思路

从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内涵出发,结合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建设逻辑,从内在动力、城市品质及外部支撑三方面构建指标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中,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发展的内在动力包含产业发展和创新活力两个指标,影响小镇品质的因素包含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和生活环境,而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与管理服务水平则共同构成了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支撑。

(二)生态宜居特色小镇评价指标的选取与构建

1.评价维度解析和体系构成

基于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充分考虑各项指标的可获取性与数据来源的可靠性,通过专家调研进行筛选后,指标体系共选取8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要素。

2.评价体系的指标说明

(1)内在动力

特色小镇是技术、劳动力、土地等资源要素综合配置的空间,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发展也无法脱离各类基础要素,故将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与金融资本统列为产业发展要素。创新人才是小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本主要通过从业人员数(数量)和人力资本价值(质量)两方面考量;技术资本是小镇集聚要素的重要依托,高学历、高技能的人才对于提升小镇产业发展水平与创新潜力至关重要,而科研院校团队的数量也彰显了小镇的科研实力;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经济基础取决于金融资本的集聚能力,由固定资产投资额和特色产业投资额增速来表征。创新活力是生态宜居特色小镇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包含外部市场活力与内部企业创新能力两部分。其中,市场活力由企业的市场知名度(软实力)与占有率(硬实力)来表征;内部企业创新能力用以衡量企业可系统完成与创新有关各项活动的程度,由创新创意产业所占比例与专利、创新产品数量来表征。

(2)外部支撑

完备的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配套不仅可以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平台,同时也可以增强生态宜居特色小镇要素集聚能力,完善生活、休闲等功能。良好的交通便利性是小镇产业发展的必要基础,而通达的信息网络是小镇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此外,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政府部门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以及后期运营等方面的充分支持,政府管理服务水平主要由政策环境和服务效率两方面加以衡量。政策环境的好坏不仅体现在优惠政策的数量上更取决于其落实情况,由企业打分可得;不同于传统特色小镇的治理,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更注重公民的有效参与及过程监督,故服务效率由民众和社会组织参与度及管理部门行政效率两方面衡量,均由民众和企业打分得到。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福利和公共安全两个指标表征,其中社会福利水平除了涵盖社会保障覆盖率、登记失业率外,还应考虑居民的生活压力;鉴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刑事案件破案率衡量特色小镇公共安全能力水平。

(3)城市品质

环境保护是生态宜居的第一要义,主要包含污染治理和城镇风貌。污染治理能力体现在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的处理率上,而城镇风貌则体现在植被覆盖率、空气质量和水质量三方面。生活环境是特色小镇宜居性的集中体现,主要包含休闲环境和文化氛围。良好休闲环境是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有别于其他小城镇的重要优势,可吸引创新阶层集聚,由人均休闲设施建设投资额衡量;文化氛围既包含文化资源的数量(每万人拥有文化遗存数量、文化设施数量、文化创意机构数量),又体现在文化的传承方面,即居民对小镇文化的认可度。公共服务设施作为城市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集聚人口、吸引人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医疗服务、文化教育、社会福利、公共安全等指标进行衡量。

结束语

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作为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重要抓手的生态宜居特色小镇也成为贯彻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载体。本文对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的概念、内涵及评价体系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厘清概念的同时希望可以引起学界对该领域的关注,不断丰富生态宜居特色小镇理论体系,引领生态宜居特色小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忆邵.中国新型城镇化与小城镇发展[J].经济地理,2013(7):47-52.

[2]于立,彭建东.中国小城镇发展和管理中的现存问题及对策探讨[J].国际城市规划,2014(1):62-67.

论文作者:胡静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生态宜居特色小镇概念、内涵与评价体系论文_胡静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