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与运行维护对策论文_邓卫峰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与运行维护对策论文_邓卫峰

(广东电网公司肇庆鼎湖供电局 526000)

摘要:10kV配电线路是配电网覆盖用户的“最后一公里”路程,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运维量大,故障率高,因此本文对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与运行维护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10kV;配电线路;故障;运行维护

10kV配电线路是我国应用最广的中压配电线路,具有点多、面广、线路长、负荷分散、设备数量多、保护措施少、运行维护条件差、与用电客户直接连接等特点,在运行过程中不仅承受电气负荷与机械荷载,还要耐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所以故障率较高,而且客户用电性质与所处环境千差万别,导致所产生的故障类型多种多样,因此分析10kV配电线路故障及运行维护对策具有现实意义。

1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分析

1.1 故障类型

目前,关于10kV配电线路故障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照故障发生原因可分为主线跳闸故障、接地故障、雷击故障、设备故障、维护不当故障、其他原因导致的故障[1]。根据故障特征分为过流跳闸故障、速断跳闸故障和接地故障[2]。还可以依据故障性质分为单相接地故障、相间短路故障、接地相间短路故障。若以故障发生的时间区分,可分为瞬时性故障和永久性故障。

上述故障类型中,过流跳闸故障是指出现永久相间短路,回路电流增大,导致过流保护动作并产生跳闸断电的现象。主线跳闸故障是指线路出现短路现象,导致电流速断保护动作,由于这种保护动作非常快,所以也称为速断跳闸故障,但因保护范围有限,不能对线路全长进行保护。瞬时性故障是指放电后构成故障的条件消失(如被电弧破坏了)的现象。永久性故障是指不能被电弧破坏而必须经过检修修复的故障。

下面对两类常见故障类型进行分析。

1.2 单相接地故障

10kV配电线路一般采用中性点非有效接地方式,也称为小电流接地方式,如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或中性点经电阻接地。这种故障原因十分复杂,根据故障特征又分为金属性接地故障、高阻接地故障、非线性电阻接地故障、间歇性电弧接地故障等形式。发生原因包括导线断线接地、绝缘子击穿、树木接触导线、配电变压器高压绕组单相绝缘破坏、雷击或风刮树枝接地等[3]。根据规程,小电流接地,允许线路继续运行1~2h,但若长时间带故障运行可能导致多点接地乃至弧光接地等严重故障发生,故此种故障不可小视。如果线路中安装有选线装置,应尽快找出故障并处理;没有选线装置,应与调度配合,以人工拉闸方式确定故障范围和故障点。

1.3 相间短路故障

相间短路故障又可分为两相短路故障和三相短路故障。其中瞬时性故障是由雷击、鸟害等引起的,永久性故障主要是由线路倒杆、绝缘破坏引起的。一般来说,大多数故障是瞬时性故障,重合闸动作能成功。雷击故障多发生于空旷地区(如农网),因为周围没有高大建筑物引雷。采用绝缘导线、穿刺型防弧金具、防雷绝缘子及安装避雷器等措施可提高防雷水平。鸟害多发生于线路的T接杆、转角杆、隔离刀闸等处,因这些部位与直线杆相比,导线更密集、相间距更小,大型鸟类翼展超过安全的相间距(>30cm)或鸟巢吸引蛇等动物爬上线路造成相间短路。可通过安装驱鸟器、防鸟刺或采用绝缘导线防范鸟害,当然加强巡视也是必不可少的措施。倒杆、断线等问题主要由外部破坏所致,例如车辆碰撞、超高车辆刮蹭等,此类故障多发生于施工现场、道路两旁,经用户报修或查线较易发现,应加强安全教育,提高群众防护意识。绝缘破坏主要是设备老化、人为破坏所致,应对设备进行定期试验,及早发现隐患并进行处理。防止人为破坏应通过加强用电安全教育和加强巡视来降低风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10kV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对策

2.1 加强线路巡视

对10kV配电线路进行巡视是发现缺陷、预防故障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根据巡视的任务、性质与时间的不同,巡视分为定期巡视、特殊条件巡视、用电高峰巡视、监察巡视等形式[4]。定期巡视通常每月巡视一次,考虑到线路环境、设备使用情况、季节性变化等因素,可以酌情增加巡视次数。巡视内容应包括沿线情况、杆塔、导线、配变及其他设备。特殊条件巡视是指受到大风、暴雨、火灾及其他特殊情况影响的巡视,应对全线路、部分段或个别设备进行仔细巡视,以便发现异常和隐患。用电高峰期间10kV配电线路负荷非常重,以致导线与相关设备连接点产生过热发烫现象及绝缘子表面产生闪络现象,通过针对性的巡视可以发现此类隐患。监察巡视是为了掌握线路及设备运行的真实情况、检查运行人员巡视质量,对重要线路或事故多发段进行的巡视管理工作。

2.2 针对外来因素影响的维护措施

首先,应检查相关标志物是否齐全,指示清不清楚。指示不清楚的标志物应予更换,没有标志牌的应予加挂。其次,检查宣传到不到位。不到位的应加大宣传力度,必要时安排人员蹲守。第三,与相关政府部门进行协调,制止非法施工。第四,与沿线附近工程的建设单位签订安全协议,通过定期回访,防范危害线路安全的施工行为。配合建设单位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教育,避免危害线路安全的作业行为发生。第五,与林业部门创建合作机制,合理规划林木,避免绿化树木过分靠近线路。第六,与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展树木清障工作。

2.3 采用监控防治措施

传统人工巡线方式需要相当多的人力,而且无法做到24h不间断的巡查,特别是恶劣天气下巡视,巡视人员自身安全都难以保障,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当然有更有效的手段,那就是采用监控技术匹配GPS定位技术,结合模式识别、专家系统等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的在线监控。这样的系统由传感器、监测模块、光纤或无线通信模块、监测主机与分机等组成。传感器具备采集可见光线、红外线功能,安装于线路走廊内杆塔附近,一个传感器可以覆盖若干个杆塔。如果安装热成像仪,还可以对线路设备的热缺陷进行观测,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2.4 针对自然灾害的防范措施

自然灾害无法避免,只有建立预警机制才能有效防范。供电部门应与当地气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及时掌握天气变化情况,并在第一时间发布灾害预警。南方沿海地区的自然灾害主要是台风、雷暴、洪水、山体滑坡等,接到灾害预警信息后立即组织巡线检查工作,并对薄弱环节加强防范,尽可能减小自然灾害的不利影响,以降低损失。

2.5 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配电线路运维人员素质决定了运维质量,所以供电企业应加强运维队伍建设,提高运维人员技能水平和责任感。供电企业应加强运维人员的培训工作,目前有效的办法是以老带新或师傅带徒弟方式,可加快人员成长速度。其次,应开展网格化管理和落实岗位责任制,提高运维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3 结语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力的依赖性越来越强。10kV配电线路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正是电力系统与用户联系最紧密的环节,对用户供电可靠性影响最大。为了向供电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必须降低故障率,提升供电可靠性,因此加强10kV配电线路运维工作,防范故障发生,既紧迫,又重要。

参考文献:

[1]梁丰. 10kV配电网常见故障原因分析及对策[J]. 通讯世界,2014(18):133-134.

[2]潘国强. 试论10kV配电线路故障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 机电工程技术,2014,43(12):117-119.

[3]邱海金,谢龙兰. 单相接地故障分析与处理[J]. 中国电业(技术版),2014(1):7-10.

[4]刘景春,钟亭义. 浅谈10kV中压配电线路的运行维护[J]. 黑龙江科学,2014(1):2017,8(12):20-21.

论文作者:邓卫峰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3

标签:;  ;  ;  ;  ;  ;  ;  ;  

10kV配电线路常见故障与运行维护对策论文_邓卫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