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_精神文明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_精神文明论文

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主义论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文,地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整个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一样,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倾向,强调指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最近,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又进一步明确而具体地指出:“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这些论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指明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指导地位和作用。

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对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高度概括和总结,是人类最优秀的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它的产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马克思主义阐明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它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特点,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能够不断地指导我们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在于它是在历史和科学的前进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科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党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在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一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经受各种风险考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根本任务、指导思想和基本方针原则、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领导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作了极为深刻的论述,体现了时代前进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贡献。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要深刻理解和认真实践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上层建筑重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的,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引导和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些都要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做到。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是坚持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领导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领导核心。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这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就是要坚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确领导,所以,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建设,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正确地制定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的战略措施、根本任务和方针政策等,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获得成功。

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历史教训来看,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才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搞好两个文明建设,保证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有人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由于经济没有搞上去。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应当说,除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原因以外,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执政的共产党没有抓好意识形态的建设,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原苏联和东欧的失败,是最高领导层背离马克思主义导致的恶果。众所周知,早在原苏联赫鲁晓夫当权时,就鼓吹“全民党”、“全民国家”,开始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种下了祸根。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公然以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样的思想,代替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致使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大肆渗透泛滥,以马列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丧失了主导地位。我们应当很好地吸取这些历史教训,提高我们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我国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指导作用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指出:“作为工人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全人类精神文明的伟大成果的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大的指导作用。我们的理想建设、道德建设、文化建设、民主法制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建设。”这说明,整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搞好。

首先,就思想道德建设而言,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才能搞好。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现在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要完成这个基本任务,就需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尤其是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清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坚持爱国主义而言,在我国,爱国主义是同社会主义有机地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的,它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帮助人们认清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道理,树立起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中,也要注重宣传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宗教观,加强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教育。正如《决议》指出:“加强思想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我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就会失去灵魂和正确的方向。

应当看到,搞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很艰巨的任务。在现实生活中,有的领导干部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个人主义思想膨胀。他们不懂得我国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的精神,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健康的发展。我们在思想道德建设中,应当坚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引导人们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严格防止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党的政治生活和国家机关的政务活动中去。

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建设,也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文化科学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决议》指出:“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哲学社会科学等文化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现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迫切要求文化科学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这就需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发展战略和措施。例如,为了繁荣文学艺术,多出优秀作品,广大文艺工作者就是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创作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正确方向,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新闻出版事业,也必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进行科学研究,不论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决议》要求: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我国的文化科学建设,只有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才能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三、努力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的自觉性

历史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否自觉地坚定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命运和前途。那么,应当怎样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呢?

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视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必须很好地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要坚决反对和批驳那种马克思主义“失败论”、“消亡论”和“基本原理过时论”等荒谬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要防止僵化和教条主义的倾向,不要死守某些已不符合当今实际的个别论断或结论。特别是要注意全面地准确地科学地深入理解和把握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和应用的原则与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学习理论,在原则问题上一定要做到旗帜鲜明,要分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同私有化,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议会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等重大问题上的是非界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及时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倾向的干扰,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同时,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工作。毛泽东曾经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革命和建设服务。在当今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很好地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认真总结社会主义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写出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新论著,用以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

第二,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和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有效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例如,根据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辩证关系,如何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设社会主义性质的精神文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以往资本主义的精神文明,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如何处理好批判与继承的关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和文化两个方面,两者如何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何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争鸣和斗争,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怎样充分发动群众,让广大群众参与,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等。这些都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带规律性的问题。我们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正确地认识和善于利用这些规律,才能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三,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深刻理解和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重在建设、以立为本”,“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力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等等,都是总结了过去思想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行之有效的方针。认真坚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极为重要的内容,是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

第四,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要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作坚决的斗争。西方敌对势力为了“西化”、“分化”我们,为了用“和平演变”的办法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千方百计地用反动思想向我国进行渗透,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进行反渗透的长期斗争。国内也有些人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主张“全盘西化”,企图以私有化代替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要把我国的改革引向实行资本主义。在社会上封建迷信活动曾有所抬头,一些封建主义思想、祟洋媚外思想、奴化思想和殖民文化,在一些商店的店名、字号、牌匾、商标中赤裸裸地表现出来。这些事实告诉我们,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对反马克思主义、反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进行批判和斗争,是不能建设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

第五,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应当自觉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关系到跨世纪宏伟蓝图的全面实现,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物质文明是基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牢牢把握、毫不动摇,但如果精神文明搞不好,物质文明也会受破坏,甚至社会主义也会变质。当今世界上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技教育文化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要使我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切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两个文明建设都搞好,才有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才能完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

标签:;  ;  ;  ;  ;  ;  

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指导地位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