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位护理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梅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广西南宁530001 )

【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体位护理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0例,随机并均分为对照组15例以及观察组15例。对两组患者给予同等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以舒适度为准来变换体位,观察组患者均取30°半卧位,且协助患者翻身2h/次。两组患者治疗与其他护理无差异,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结果 经不同体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住ICU时间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取半卧位护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增强患者康复能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体位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半卧体位;临床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作为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HAP)主要类型之一,实质上是指自机械通气(MV)48h后一直到拔管后48h内出现的肺炎,分为早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迟发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此类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一定的死亡率,给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一定威胁[1]。相关研究显示适当的体位护理能够降低重症监护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2]。因此,本文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设立对照,分析不同体位护理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30例,随机并均分为对照组15例以及观察组15例。对照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42~76岁,平均年龄为(59.0 3.0)岁;观察组:男性患者1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为(59.2 2.5)岁。在30例患者中呼吸衰竭患者10例,重症肺炎患者3例,重症肌无力患者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8例,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7例。排除对象:低血压患者、俯卧位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等。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临床症状、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进行对照分析试验。

1.2护理方法

1.2.1常规护理 (1)呼吸护理:给予患者适宜的呼吸功能训练,教导患者进行正确呼吸及咳嗽;(2)吸痰护理:对于能够自主咳痰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叩背、拍背护理,对于不能自主咳痰的患者给予适当的吸痰措施,同时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实施吸痰护理,并定期清洁患者口腔以及消毒气管插管等;(3)心理护理:适当给予患者个性化心理安慰,缓解患者焦虑心情,提高患者信心以及增强其治疗顺从性;(4)营养支持:给予患者高营养食物摄入。

1.2.2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以舒适度为准来变换体位,包括仰卧位、床头抬高角度小于30度的不标准半卧位以及左右侧卧位等,同时协助患者进行相应的翻身操作,避免压疮出现。

1.2.3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均取30°半卧位,且协助患者翻身2h/次,翻身流程为:左侧半卧→平卧→右侧半卧→平卧。

1.3评估标准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采取对比法进行分析两组临床效果。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7.0来统计检测研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其差异性满足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不同体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住ICU时间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体临床指标如表2-1所示。

表2-1 两组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3讨论

在临床抢救及治疗上往往采取呼吸机辅助治疗来实现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3],然而使用呼吸机意味着首先要实现人工气道的构建,一方面人工气道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者机体呼吸道的正常运作及保护功能产生相应的破坏,另一方面,气体注入机体肺部前通过患者咽喉,极大程度减弱纤毛运动以及降低机体咳嗽反射[4],致使过多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在患者口咽部,提高了呼吸道感染率,所以呼吸机应用在临床治疗上会致使患者极易产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因此,为了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给予适当的护理尤为关键,特别是体位方面的护理。

采取正确的体位护理才能有效地降低发病率,改善患者不良症状,倘若给予患者不恰当体位护理,比如平卧体位,则会极大程度带来食道反流以及误吸的安全隐患,且其对机体进行正常呼吸以及血液循环带来不利影响,同时还加大了患者肺部压力[5]。而采取30°半卧位还能够扩充胸腔容量以及增大机体肺活量,缓解心肺负荷[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不同体位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发病率显著小于对照组,且住ICU时间以及呼吸机应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看来,半卧位护理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采取半卧位护理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增强患者康复能力、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在临床上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有积极的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潘光易. 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9):74-77.

[2]李乾程, 潘碧, 李星,等. 两种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和临床预后的影响对比[J]. 医学信息, 2015(49).

[3]谭美群. 体位干预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可行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3(07).

[4]梁梅英, 陈广雪, 张文勇. 不同体位护理对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影响[J]. 中国医学创新, 2015(13):90-92.

[5]毛雅芬, 孙晓. 不同体位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J]. 护理研究, 2013, 27(13):1270-1274.

[6]唐芳华, 黎艳. 体位护理对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效果观察[J].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12):1193-1195.

论文作者:陈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9月下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30

标签:;  ;  ;  ;  ;  ;  ;  ;  

不同体位护理用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