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一一对应思想,把握数学解题核心论文_许丹莹 章奕

——基于“减多余、补不足”的策略分析

许丹莹 章 奕 浙江师范大学 浙江 金华 321004

摘 要:“一一对应”是数学的重要思想,但部分题目常常不会直接给出明确的对应关系,需通过消除差异等方式处理已知信息。文本从“图与式、形与形、量与量、量与率”的变化出发,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题型,揭示“减多余、补不足”这一技巧在解题中的作用,思考其与对应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价值。

关键词:一一对应思想 减多余补不足 小学数学

一、问题提出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双基”扩充到“四基”,把“双能”转变为“四能”,注重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思想方法的领悟,要求提高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阶段注重形成独特的记忆思维模块,同时通过练习进行深入拓展,推动数学理性认知的养成。可见,有效学习数学是促进逻辑思维形成的重要途径。

“一一对应思想”是指在两类事物(集合)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的思维方法,是小学数学学习的起点,也是初高中函数和方程思想的支柱。随着年级的升高,应用题所给的信息更加隐晦,有时需通过“减多余、补不足”的解题策略,对已知条件进行二次、三次的加工,把“变式题”变为“常规题”,再寻找其中的“对应”关系,即解题的突破口,如图1。

图1. 运用“对应思想”的一种解题模式

二、“减多余、补不足”策略在对应思想中的运用

无论是数与实物“同样多”的概念,还是体到面、面到体的连线关系,“对应”现象可谓说随处可见。小学数学中也存在着大量的对应关系,但经常要通过一定的策略,变化已知条件,再进行配对。

1.“图”与“式”对应中的差异消除。

先画图后列式是解决应用题的常见步骤。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一些题目最好的简化方式是把图中的“段”与实际数量进行对应,如差倍、和倍、和差问题。

例如:甲、乙两数之和是21,甲数比乙数多7,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1)减多余。乙:(21-7)÷2=7;甲:7+7=14或21-7=14。

(2)补不足。甲:(21+7)÷2=14;乙:14-7=7或21-14=7。

和差问题中既可以用“减多余”的技巧,也可以用“补不足”的方法,即化不等量为等量。相较于死记硬背公式“较小数=(和-差)÷2”、“较大数=(和+差)÷2”,“减多余、补不足”的掌握更易于学生理解算式的含义。

2.“形”与“形”对应中的差异消除。

如果不能把握变化中对应关系,就找不到解题的途径,也不能举一反三。在一些空间与图形问题中,需要观察前后两种不同表达方式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如对折与一半问题。

3.“量”与“量”对应的差异消除。

小学中,数与代数领域包括研究具体常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如鸡兔同笼问题,所谓的假设法本质上也就是“减多余、补不足”。

例如:鸡和兔90只,鸡的脚数比兔的脚数少48只,问鸡和兔各几只?

补上的鸡的数量:48÷2=24(只)

补上后总数:90+24=114(只)

两只鸡一只兔为一组:114÷(2+1)=38(组)

兔:38只

鸡:90-38=52(只)或38×2-24=52(只)

补上的24只鸡,就是为了消除“鸡的脚数比兔的脚数少48只”,用了“补不足”的策略,再把“补后鸡的只数:兔的只数”与“一只鸡的脚数:一只兔的脚数=2:1”对应起来,可见灵活运用消除差异的方法,有助于寻找对应关系,把握解决本题的关键。

4.“量”与“率”对应的差异消除。

一些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在单位“1”中,寻找数量和分率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思考与总结

数学是一种关于等量和不等量的游戏,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消除差,即“减多余、补不足”,从而将不等量变成等量,再寻找等量中的共同关系。基于“图、形、数、量、率”的对应,使抽象问题直观化、复杂问题简单化,避免大量的公式背诵问题,化繁为简,解决各类难题,体会“一一对应思想”的方法及价值,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数学魅力的感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论文作者:许丹莹 章奕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0月总第28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7

标签:;  ;  ;  ;  ;  ;  ;  ;  

运用一一对应思想,把握数学解题核心论文_许丹莹 章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