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黄闽湘,陈亚美

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黄闽湘,陈亚美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4-0223-02

医院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无菌物品的供应点,也是医院污染物品回收处理的集中点。供应室工作人员承担着全院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工作中长期接触致病菌、锐器、化学消毒剂、高温、噪音等危险因素,严重危害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与安全,而供应室也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直接反应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做好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培训,强化自我防护意识,规范各项操作规程,让职业危害降到最低限。现将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及自我防御措施报告如下。

1.职业危害因素

1.1 物理因素

1.1.1锐器伤 在回收后进行器械分类过程中很容易被注射针、缝合针、刀片、剪刀或锐利器械损伤。

1.1.2噪音 各种清洗机、真空灭菌器、超声清洗机、打印机等操作过程中发出的噪音,长期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容易导致头晕、耳鸣、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听力下降。

1.1.3高温 清洗机,高压蒸汽灭菌器在清洗、烘干、灭菌的过程中散发大量热气,工作人员在高温环境下操作易发生中暑,取出灭菌后物品时易被烫伤。

1.1.4棉絮粉尘 各种折叠包布敷料纤维到处飞扬,吸入后易造成呼吸系统功能损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化学因素

供应室每天所配用的化学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多酶洗涤剂、除锈剂以及环氧乙烷灭菌操作过程中具有腐蚀性、挥发性、刺激性,在操作过程中挥发气体被吸入易引起支气管炎导致呼吸功能损害。此外对眼睛会有刺激常引起流泪,视物模糊不清等。

3.生物因素

供应室护理人员在下收各科室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过程中,这些污染的器械上都大量残留着病原菌,且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尤其是血液、体液(如乙肝、丙肝病毒、艾滋病病毒)护理人员在回收、分类清点过程中不可避免接触被污染的物品,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有传染性病原菌污染的针头、刀片、剪刀的等锐器物品刺伤而引起感染。

2.防护措施

2.1 加强工作人员职业安全相关知识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充分认识职业暴露的危害,严格按照标准预防原则采取职业暴露防护措施。工作人员按区域要求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更换鞋子。

2.2 去污区内所有回收物品均应视为传染性物品。处理各种医疗器材时必须戴防护手套,如果手部有伤口时应特别小心包扎并戴双层手套。手及皮肤表面接触血液、体液或可能受污染的器具后应立即彻底清洗或消毒。

处理污染物品时或当液体可能溅湿衣服时应穿防水隔离衣或穿防水塑料围裙。

2.3 当液体可能溅到或喷到粘膜时应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如不小心被血液、体液、化学消毒液及其他清洗液溅到眼部、面部,应立即在洗眼器流动水下进行冲洗。当液体可能溅湿脚部时应穿胶鞋或防水鞋套。工作完成应尽快脱去被污染的手套。无论手套是否破损,脱去手套后应立即规范洗手。

2.4 工作中应避免引起医疗锐器伤有关的不规范操作,减少发生锐器伤,如用过的注射针头、刀片、缝针等放置入耐刺容器盒中。锐器刺伤及时挤血、冲洗、消毒,锐器刺伤上报等处理措施。

2.5 环氧乙烷(EO)气体灭菌时,不能直接对操作者面部,防止泄露。如皮肤黏膜或眼睛不慎粘上EO液体,立即用清水冲洗,防止损伤。

2.6 在灭菌操作过程中,特别是开启灭菌器门和卸灭菌物品时应戴隔离手套或棉纱手套,防止烫伤。

供应室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部门,直接反映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因此采取必要的管理干预措施提高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不断的加强学习,安全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各项操作,及时更新知识,将职业危害发生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何妍,王媛媛.消毒供应室常见职业危害及防护[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4-75.

[2]李惠芳.加强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干预效果[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3):2148.

论文作者:黄闽湘,陈亚美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2

标签:;  ;  ;  ;  ;  ;  ;  ;  

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及防护措施论文_黄闽湘,陈亚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