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职业学院
摘要:为了将“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贯彻到高校体育教学中去,体育老师必须要将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只有落实好了这一项教学理念,学生和老师之间才能够更加有效的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也能够不断的满足体育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出的要求。这篇文章围绕高校体育教学怎样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而展开了相应的讨论,并讲述了体育教学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也为此提供了相关的教学建议,希望能够给相关的体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 大学生; 日常生活
一、高校体育教学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要性
1.有助于实现健康第一。为了满足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体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从《课程标准》中可以了解到,普通高校对学生开设体育课程,是为了让学生在接受体育锻炼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从而在这个基础之上拓展各个方面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的体育教学改革中,体育教学的目标还是集中在体育对学生发展促进作用。因此,高校体育老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将教学目标确定为培养出国家专业的运动员,也不能过度重视体育教学中的竞技项目。而是应该将“健康第一”的教学观念落实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去,另外,高校所开设的体育课程应该贴近答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他们感受到体育课程与生活的密切相关性,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的参与到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去,感受到接受体育教育的有益之处。
2.有利于保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前情况下,体育新课改已经推行很久了。“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念已经受到了我国体育界大多数专家学者的认可。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人物,那么,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让学生切实的成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人物。每一位大学生的运动基础都是各有差异的,他们对体育项目的喜爱也是不同的。因此,体育老师在展开体育教学时,应该充分的联系起学生的日常生活,并积极的了解好学生的相关情况,以有效的掌握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相关需求,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另外,老师还应该做好充分的备课工作,并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并让这些内容贴近日上生活,以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爱好,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以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3.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举措。为了让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都更加理想,体育老师应该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同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师生之间相互理解、信任和尊重。为了让这一愿望得以实现,老师应该改变自身的主导型教学形象。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跟着老师学习,体育老师教什么内容,学生便学习什么内容。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都会觉得很辛苦,而且教学氛围也会十分的枯燥无味,教学质量也并不理想。因此,老师应该改变这种教学现象,让教学内容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连接起来,使学生能够对体育教学的内容充满兴趣,并愿意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这样一来,体育教学的氛围也会变得活跃起来。不仅如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会愿意同体育老师相处,并愿意服从老师的安排,以有效的完成老师所安排的学习任务,另外,大学生也会愿意同体育老师进行沟通,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相关意见,让体育老师对教学中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完善和调整,这样一来,体育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会得到极大的促进。
二、高校体育教学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对策考虑
1.教学理念人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马卫平教授提倡“以人为本”的文化体育理念和实践模式,希望高校体育能够重点关注“人与文化”,并不断地提高体育理念,让体育由物化转变成为人化,由技能转变成为文化,使其能够更好的与人相融合,让高校的体育教学能够真正的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为了满足好新课改所提出的要求,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贯彻好“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体育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获得全面发展。面对这一情况,高校体育教学应该转变教学理念,不局限于体育教学的教材,而应该按照体育老师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另外,体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应该以自己擅长的内容来进行体育教学,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缺少选择性,为此,体育课程的内容应该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起来,使得学生所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能够服务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就算大学生毕业后,这些所学习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也能够在他们锻炼身体和参与体育娱乐项目时发挥重要的作用。
2.教学模式科学化。有相关的学者说过,学校体育实质上是一种社会活动,它能够起到培养人的作用。为此,体育教学模式想要真正的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想联系起来,就必须要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往往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指导以及示范去学习某项技术动作,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还会有大量的关于身体素质练习的辅助性练习,在这之后还会进行分组练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练习手段便是反复练习,以让学生能够在多次练习的过程中熟悉这些动作。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在这样一种练习过程中,他们会感觉到非常的枯燥和无聊,从而不愿意主动的参与到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去,甚至会对体育课程产生反抗心理。为了应对这样一种情况,体育老师就应该不断改进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模式,让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科学合理。为此,体育老师可以学习推广“三自主模式”:将国外体育教学中的优秀之处吸收过来,并贯彻好“健康第一”的教学思想,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体育老师可以保留传统体育教学中的可取之处,也应该尝试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收获快乐,从而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以有效的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
3.教学内容生活化。面对体育新课程所提出来的要求,体育老师需要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让体育教学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够增强对体育课程的积极性,使得学生愿意积极参与到体育课程的学习中去。从心理学的研究中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他们的日常生活越是密切相关,他们就越容易主动的去学习这些知识。因此,体育老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该具有远瞻性,使得体育教学的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另外,老师在选择体育场地和器材时,不能够有太高的要求,最好方便简洁,就地取材,这样一来,学生在毕业之后也能够随时开展这些体育活动。不仅如此,老师在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时,应该选择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比如说篮球、羽毛球、健身跑等等体育项目,这些项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是随处可见的,而且他们也会更加倾向于这些体育项目。老师在教学生学习相关体育项目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减低体育项目的难度,因为高难度的体育项目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讲是非常有困难的。
总结
从以上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中可以了解到,高校体育教学贴近大学生日常生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能够使大学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也能够让体育教学内容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让大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另外一方面,将体育教学的内容贴近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满足了体育新课程改革所提出来的要求,让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更加高效的展开。
参考文献:
[1]黄海波. 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及对策研究[J]. 内江科技,2017,(8)
[2]王冬. 微课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创新应用——以引体向上教学为例[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9)
[3]张词侠.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J]. 科教导刊,2017,(22)
论文作者:史宏建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9
标签:体育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学生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大学生论文; 过程中论文; 体育老师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