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实施分层教学,就是按照因材施教原则,采用梯度设计,实施分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从而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发展,获得良好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实施
分层教学,又称分组教学、分类指导,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进行分组,把水平相近的学生分成一个教学对象群体,教师根据学生各组实际,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与评价。这种教学方法力求各层次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以求最佳发展,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在践行新课标中,这种方法常常被搬进课堂,成为“两极分化”严重班级的首选。
一、学生科学分层是前提
对学生恰当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前提。要实施分层教学,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情进行“摸底”,确定好分层标准,再尊重学生人格、需要、兴趣和能力,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找到自己最喜爱的部分,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分层之前教师要做大量的调查工作,全面了解学生。综合多次考试成绩、智力因素、学科基础、非智力因素、平时表现,把班内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但要注意不能在班级上公布好、中、差学生名单,以免伤了学生自尊,不能发挥主体作用。教师掌握了各类学生层次后,要从爱的角度,以家长般的情感,做好每个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每个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分层教学后,对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分层是重点
教学目标是教学行为的指南,是教师所有努力追求的结果。要实施分层教学,教师要根据各组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目标,让各个学力层次的学生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新课标提倡“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我认为,在实施教学时,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我们可以统一要求,前两者要分层对待,对学力较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或减少,在差、中、好三组间梯度提高,让他们都有“跳一跳”的机会。这样,才能保证各组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层是关键
整个课堂设计要体现“低起点、多层次、高要求”的理念。教学内容分层,一方面是把本节课内容根据知识发展的规律设计几组问题,每组问题之间要有密切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由浅入深,由单个知识点到综合运用;另一方面,每组问题要围绕一个中心知识点设计习题,习题之间由浅入深分出层次,从而让习题与习题之间、问题组与问题组之间环环紧扣、步步提升,形成一个有机的知识链。这样用问题组组织课堂教学,解答每组问题时,要求较差的组解基础题,争取解比较简单的综合题;中等组解简单的综合题,争取解拔高题;优秀组可以直接解拔高题,使知识发生发展的规律与学生的认识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同步进行,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分层的课堂教学,使各类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发展,从而达到了较高的要求。在教学时教师要巡回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寻找教学的中间地带,恰当调节课堂气氛,使各类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之中共同学习。
四、作业布置分层是体现
数学作业分为课内、课外两类。由于分层教学内容不同,要求不同,我们在布置作业时也应不同。对于课内作业,我们可把标准定位在中等学生程度,全班统一题目、统一要求。而课外作业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分层设计:
1.拔尖提高题,即是根据优生学习水平设计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
2.巩固练习题,即是根据中等生设计的。
3.基础训练题,即是根据后进生的学习水平,将某些课后习题分解成几个小题目或给予具体提示。这样,既缓和了后进生学数学难的状况,又减轻了后进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增强了他们求知的积极性,从而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五、要求评价分层是支撑
良好的评价是学生体验数学学习愉悦的有效手段,是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课堂上不能少了必要的适当评价,它是学生良好信心的支撑。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答题有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要多给予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指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不甘落后、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在评价时,对进步不明显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关心,使其树立信心。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学习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总之,实施分层教学,就是化整为零、化大为小。由于各个学生都有“对口”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措施,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内在潜力和学习需求,因而也就能获得良好的提升和发展。我们坚信,在这种模式下长期“耳熏目染”,学生“人人都有才,人人能成才”必将成为现实。
论文作者:陈维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学生论文; 评价论文; 作业论文; 教师论文; 层次论文; 习题论文; 知识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