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圣建设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作者结合当下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影响因素,从表层排水方法、抛石清淤方法、加入添加剂的方法、水泥搅拌法、碎石桩的方法、竖向排水固结方法、添加砂垫层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加大对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力度,从而确保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效率,提高道路软基承受荷载的能力。
关键词:市政道路 软土路基 沉降 表层处理方法
引言
在对市政道路修建中,经常会出现道路沉降变形的现象,使得市政道路的正常利用遭到影响,因此道路沉降问题会增加道路施工成本。因为软土地基具备的不可预见性,它主要是因地而异。若是在对市政道路施工中未给予其高度重视,那么便会出现沉降等问题。对于软土地基进行着重处理,是确保市政道路施工质量的关键,也可以使社会公众安全出行得以保障。
一、市政道路软基处理中的影响因素
(一)开展道路建设工作时,对于施工要求一般都会与施工流程有莫大关联。施工路面的不同所对应的沉降要求也存在差异,尤其是级别比较高的道路,在实际施工之中为了有效预防路基发生沉降,一般都会采用一些技术来做好防护。对于级别较低的道路,只需要使其满足相应标准的平整度即可,而开展摊铺工作一般是在路基沉降之后。
(二)在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要对一些影响施工建设的因素进行全面掌握,比如地下水的分布于地质噪音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会造成地基出现破坏的主要因素。路基高度在地基特别软的情况下稍有提高就可能因为地下水、地质噪音造成周围路基破坏和地基隆起或沉降,所以对其处理要更为谨慎严格。
(三)地理位置对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影响是构件的衔接。因为软土地基的流塑性较强,若想确保其衔接处比较牢固是比较难得,通常情况下衔接处会出现拉裂破坏剪切的等一些比较危险情况,二衔接处的泥土对桥台是存在较大压力的,与道路其他部分相比,尽管衔接处沉降的范围减小,也无法确保路面满足平整度需求,只有加大对软土地基的处理力度,才会确保市政道路路面质量。
(四)在实际施工中所应用的施工技术会存有一定差异性,因为路面的高低与宽窄是有所不同的,基于此可以看出施工技术的选择与形状是有莫大关联的,若想确保市政道路路面的质量与平整度,需要选择适合的处理技术是作为施工基础,比如,在道路比较低的路段利用换填法是极易造成路面局部出现破裂的,若是应用压重法在路堤高度较大的状况下,它是会受到一定制约的。
二、软土地基施工处理方法
(一)表面表层处理方法
1.表层排水方法
这种方法使用广泛,比较常见。地表积水一般在填土前,通过开挖深度约0.5~1m,宽度约0.5m的沟槽来排除,从而降低地基的含水量。在挖槽前需要对当地路段的地形地貌特征考察清,通过利用自然地形的坡度来达到排水的目的,要减小每个沟槽间的距离,以增加整个地基的排水能力。透水性能较好的碎石和砂砾在排除地下水后回填入。
2.添加砂垫层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可以采用在软土地基上层添加砂垫层的方法来处理软土地基含水程度高的状况,砂垫层的厚度一般为0.5~1.2m左右,对软土地基能够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主要在软土地基的浅层处理方案中应用,先将路基下的软土利用现有的机械设备挖去,然后将垫层换做强度比软土高的粘性土或者砂石、卵石等材料,添加的砂垫层成为填入内部的地下排水层,能够降低水位,添加垫层后能够起到明显的固定作用,对上部也起到排水作用。
3.加入添加剂的方法。
在施工中利用的粘性土内添加一些添加剂,使得土层的固有属性得以改良,使其压缩性能与强度得以增强,从而实现稳定效果的目的。在施工中比较常见的添加剂有生石灰、熟石灰、水泥等,这些石灰类采用搅拌的方式来进行制作,它们存在的化学性质因其加入了一些添加剂发生了转变,使得原本流塑性较强的地基变得稳固起来。
(二)深层处理方法
1.竖向排水固结方法
在施工地基中可以增设排水桩,其需要进行垂直放置,从而实现地基排水固结,减小排水需要的间距,此种方法比较适用于有机质粘土地基或是饱和性粘土地基。在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处理中常见的排水桩是依据材料的不同划分为两种排水桩的,其中包含了砂井排水柱与纸板排水柱,当前应用最多的排水桩是砂井排水柱,它可以增加地基的抗剪性。在利用砂井排水柱时,首要任务是在道路地面上事先铺设一层垫沙层,其深度大概为15~20m排水柱,通常在排水沟设立以后再将其打入,沙井的选择最好是优质的粗砂,这样才会使其透水性得到保障。
2.粉喷桩加固方法
粉喷桩的施工情况需要参考实际道路工程中的各项施工参数来确定。可以先进行试桩在正式打粉喷桩前,通过试桩来确定正式施工时的钻进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内的喷粉量等施工参数,要对粉喷桩的材料的材料进行严格检验,避免因为材料问题导致工程出现坍塌的现象,若是未满足施工标准与要求的材料需要将其清理干净,此外一些性能受损以及变潮的材质都是要杜绝应用到施工建设中的,在安装粉喷桩时有关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实时监控,并且随时记录,这样当工程出现问题时才会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3.灌浆方法
朝着软土地基中开展灌浆作业,使灌入的浆体与水泥在地基中构成一条浆脉,逐步填充与完善,利用灌入的浆体来将地基中原本的土层破坏掉,从而构成塑性变化的区域,弹性形变在离浆体较远的土层中随之发生,形成复合式地基,地基的密度变大,这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固程度,并控制地基的沉降。
4.强夯法
针对大面素填土地层地基处理,强夯法是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开夯前为确保单击夯击能量符合设计要求,应检查夯锤和落距。夯锤往往因底面使用过久而磨损使重量减轻;落距在施工中未达设计要求的情况也常发生,单击夯击能都会受这些影响。应对夯点在每遍夯击前进行放线复核,因夯点放线错误情况在强夯施工中常有发生,夯完后发现夯坑位置偏差或漏夯应及时纠正。
5.碎石桩的方法
碎石桩和成堆的沙子被称为压碎碎石桩,是指振动,冲击,或冲洗等成孔在柔软的地面,碎石或砂子,然后挤入成为孔。形成大直径碎石(由致密的岩石堆构成)。说起的作用机制,打破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法,除了减少地基沉降量和提高承载力,它也可以被用来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增强,从而提高土壤滑动稳定。
2.6水泥搅拌法
搅拌水泥的方法是利用深层固化剂专用搅拌机,被迫使用其他材料和水泥作为固化剂的软基混合物,在一些比较深的地方需要将固化剂与软土地基进行强制搅拌,,固化剂和由此产生的软土后,提出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反应这么难形成软土完整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实力的水泥稳定土。从而提高强度和增加地面变形模量分析方法。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对市政道路施工作业中,对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每一种技术都有它的局限性与适用性。在选择施工技术时,需要着重考虑工期、土质、路基的宽度、材料的性能、结构层的稳固性等诸多因素,只有将施工细节处理到位,才会确保软土地基处理完全,从而保障市政道路建设质量,基于此来为我国交通运输业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邱水贤.浅谈市政道路软基处理常用方法与效果评价[J].中国城市经济,2011,17:310+312.
[2]段雨德.探讨市政道路软基处理方法[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10:348-349.
[3]李婷婷,孙宝华. 市政工程道路软基处理施工方法探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9:155-156.
[4]吴强.成都市温江新城区市政道路一般软基处理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11:33-34+6-7.
论文作者:李春林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地基论文; 方法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土地论文; 道路论文; 碎石论文; 固化剂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