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院 310005
摘要:随着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发展,水文地质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分布及形成、地下水的理化特性、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勘察的关系紧密,地下水作为岩土体的构成部分,会对岩土体特性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在相关工程中对建筑稳定性、耐久性存在不利影响。文章阐述了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类型划分及主要内容,分析了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提出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地质勘察;水文地质;类型;内容;问题;方法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对水文、地质进行细致勘察能够大大提升工程勘察质量。地下水在岩土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其不仅影响岩土体性质,还会给岩土工程安全造成问题,对于工程勘察中查明水文、地质问题,分析出地下水对岩土工程、建筑物的作用和影响,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能够减少或消除地下水造成的危害。因此,必须对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进行有效评价,明确水文地质勘察的要点,才能采取更为有效的措施解决水文地质问题。
1 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
1.1 水文地质勘察的类型划分
地下水存在于复杂的地形地貌当中,具有水资源的普遍特征,但是,地下水具有良好的系统性、可调节性、流动性。通过对水文地质区域环境的分析研究,可以划定不同类型的系统,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期间,整体上考虑取水系统实施方案,寻求最优方案。在此之前需要了解水文地质类型的划分,从而实现对水文地质分类,为实现整体性、系统性管理奠定坚实基础。
水文地质类型是指以地下水含水层岩石地貌形态、成因、结构等条件为前提,划分出相对独立的区域。按地下水流域分布、运移来区分,水文、地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地下水在一定空间内存储、运动、补给、径流、排泄都需要相应的过程。采用地貌、自然、埋藏、地质等多种条件,确定含水层储存、边界等,侧重水文地质类型的勘查、评价,以不同含水介质、地貌类型进行有效结合的方式进行划分。
1.2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
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内容包括自然地理、地下水位、地质环境、埋藏条件等方面。其中,自然地理主要包括与其相关的一切内容,如:水文气象特征、区域地形地貌。地下水位情况需要对近年来的地下水位最高点及其变化、补排条件与关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明确,地下水位变化影响岩土工程,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点内容;地质环境主要就是地质发展进程中形成的自然地壳,包括工程区域的地质构造、基层构造、地层岩性等多方面的内容;含水层、隔水层、地下水类型、地下水流向、地下水水位、地下水变化等,这些埋藏条件都需要通过现场试验进行测定,同时要确保明确各类水文地质参数,针对场地现有地质条件,其地下水赋存、渗流状态、地下水水质都要了解,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必要依据。
1.3 水文地质勘察在地质勘察中的重要性
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水文地质问题,通过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环境充分掌握水文地质勘察条件,同时结合工程建设实际要求,对水文地质条件进行细致、具体地勘察分析,并根据相关内容生成科学、严谨的水文地质勘测报告;水文地质条件对于各类工程建设的影响非常显著,水文地质勘测中地下水与工程项目建设关系密切,要重视地下水问题带来的危害,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水文地质勘察,并对勘察结构进行合理的分析、评价,确立勘测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条件。实际的工程建设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会对岩土体产生不利影响,必须获取足够细致的水文地质数据,并据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为后续工程建设提供便利,并保障工程建设整体质量及安全,同时能够实现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的目标。
2 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评价分析
2.1 评价内容
水文地质因素中地下水的类型、水位、变化、分布、组合等都对工程建设存在直接影响。为提升工程地质勘察质量,应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探索。通过明确与工程建设有关的水文地质具体问题,评价地下水的存在会对工程建设产生何种影响,发生哪些作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进行控制,同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及时进行治理,确保现场设计、施工能够顺利开展,以便更好地减少或消除地下水对工程建设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是一般情况下,在地质勘察报告中都没有明确基础设计、施工过程中地下水对其产生的危害及作用,因此,在后续的工程地质勘察期间要从多个方面对水文地质问题进行评价,以便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
(1)地质勘察应结合建筑地基的基础类型开展工作,注意有针对性地查明与该基础类型存在关联的水文地质问题,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选型准确的水文地质参考资料;
(2)地下水水位的高低非常重要,工程地质勘查问题分析期间,要区别对待地下水水位以下、水位以上,以便获取更为准确的水文地质资料;
(3)采取有效措施,结合科学方法重点评价地下水对岩土体、工程建筑的实际作用,分析其存在的各类影响,预测可能产生的多种危害类型,提前做好防范措施以便进行现场控制;
(4)通过针对工程实施的地质勘察工程查明地下水的相关变化规律,明确其实际赋存状态,分析人为工程活动对于地下水的影响情况,预测可能存在的不良作用,然后对现场施工活动进行控制。
2.2 存在问题
(1)地下水不同,其腐蚀性也会存在差异,因此,不仅要对地下水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分析,还要对饮用水可能存在的腐蚀性进行评价。虽然饮用水本身的腐蚀性较弱,但是若工程建筑地基长期受到饮用水的腐蚀同样也会对建筑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埋下相当严重的安全隐患。对于地下水的腐蚀标准评价,需要分析地下水中的沙质土壤,这主要是由于具有强腐蚀性的地下水中会包含细砂、砾石、粉砂等沙质土壤类型,具有较弱腐蚀性的地下水中一般只会含有少量的粉砂、黏土。在实际的基础抗腐蚀工程中,需要依据地下水腐蚀强度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2)地下水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进行分类,根据其性质可分为火山岩裂隙孔隙水、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根据其埋藏深度可分为潜水、承压水。不同类型的地下水会给建筑带来不同的影响,甚至部分因素能够直接改变水文地质勘察的最终结果,如:地下水的膨胀强度、流砂含量、侵蚀强度等。
(3)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会对建筑地基的建设产生关联,因此,在建筑施工前要对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进行精准测定,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性、科学性。建筑物进行地基深度设计前要先对膨胀土深度、砂土液化情况进行核实,以便保证建筑地基始终处于稳定、安全的状态。对于地下涌水量、基层压力等计算内容,这些都需要明确水位变化幅度等重要数据,只有在充分把握地下水变化情况的前提下,才能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在工程地质勘察地下水水位变化情况时,还应考虑当地气候因素、人为因素、地形因素所造成的地下水水位变化问题,通过加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对临近区域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必要了解,以便把握地下水水位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的最终原因。
2.3 解决方法
(1)要想解决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问题,必须加强对地下水的研究,相关技术人员只有明确对地下水的情况,才能为工程项目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减小地下水对建筑物的伤害。地下水实验基地可以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水实施研究计划,根据地下水特有的性质来分析地下水可能会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以及危害的程度,为我国的工程地质勘查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
(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利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各种先进技术开始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但实际的勘察工作中却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些技术。许多工作人员不能够掌握这些技术的使用方式,这给实际的勘察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所以,这需要相关的部门加强培训,加大新技术的宣传力度,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使员工接受新技术,真正发挥科技的优势。员工也应树立全新的意识,改变传统的勘察观念,正确对待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只有新理念和新技术都得到推广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地解决水文地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5]。
3 结语
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压力作用相对较弱,基本不会给岩土工程造成危害,但是受到工程建设影响,其可能引起地下水平衡发生改变,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工程危害,如:流砂、管涌等现象。因此,必须充分重视水文地质问题,特别是在地质勘察过程中,水文地质影响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减小水文地质问题带来的危害,以便提升工程施工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刘武.试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冶金与材料,2018,38(4):22-23.
[2] 陈永川,卢雪清,程绍萍.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与方法[J].环境与发展,2018,30(7):23-24.
[3] 马大威.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内容和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18):102.
论文作者:黄小海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3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地下水论文; 地质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水位论文; 评价论文; 类型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