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键

(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 四川 成都 610051)

【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普通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科室为普通组患者提供疾病一般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普通组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均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护士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症状表现。

【关键词】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护理干预;焦虑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1-0305-02

无痛性心肌缺血(SMI)属于冠心病类型之一,发病率较高,发病过程:经检查出现心电图结果异常、心肌缺血,但患者未出现机体特征性症状表现,发病集中以老年患者多见,心肌缺血此种疾病发展至后期可能引发猝死,对患者生命威胁较大,但患者多对于此种疾病风险意识较低,导致入院后治疗依从性不高,且疾病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等并发症情况,临床治疗原则以药物及手术为主[1-2],本次研究对于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加强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76例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普通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普通组:男性患者25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52~76岁间,平均为(63.1±3.5)岁,病程:1~3年间,平均为(2.0±0.3)年;观察组:男性患者26例、女性12例,年龄:51~75岁,平均为(62.8±3.3)岁,病程:2~4年间,平均为(2.4±0.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时间等资料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科室为普通组患者提供一般护理流程,包括入院后护士积极向家属了解患者病史、监测基础体征变化,协助患者接受相关检查,医师确诊疾病后,护士及时为患者及家属解释无痛性心肌缺血疾病发病过程、原理、可能引发的并发症等知识,积极与患者保持交流,提供心理疏导,协助生活护理,提供温馨舒适病房环境,加强护患交流。

科室为观察组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基础护理同普通组,流程:(1)知识宣教:护士为患者解释疾病知识及目前病程发展情况,告知各项检查意义及治疗过程,取得患者理解及配合,护士全面评估患者疾病现状,为患者解释心电图结果,强调风险预防知识,早期发现疾病恶化征兆,积极预防。(2)心理护理:护士评估患者情绪变化,了解患者心理焦虑、抑郁及恐惧表现,针对性分析原因,提供语言疏导,减少外界环境刺激,维护安静舒适病房环境,为患者解释发病原理,提高患者认知能力,嘱咐患者陪伴患者,给予家庭支持,加强护患交流,缓解不良情绪[3]。(3)病情监测:护士积极了解患者每次心电图检查结果,了解患者心率表现,为患者解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意义,取得配合,做好护理记录,了解患者活动频率、心电图变化及睡眠时体征变化。(4)生活指导:饮食:护士告知家属为患者提供清淡流食,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维持患者机体所需基本营养;运动:护士指导患者避免从事重体力活动,护士及家属轮流陪伴患者,每日坚持半小时户外活动,以散步为主,避免过度劳累[4]。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评估患者症状改善表现

普通组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高于普通组,P<0.05,见表1。

3.讨论

无痛性心肌缺血属于冠心病类型,临床表现较轻,患者容易忽略疾病发展,最终可能引发心肌梗死、猝死等严重后果,导致不可逆心脏损伤出现,对患者生命安全及健康造成较大威胁,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对保证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中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服务,得出结果显示普通组患者症状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等均高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高于普通组,P<0.05。首先护士为入院后疾病确诊患者提供24h动态心电图监测,掌握S-T段变化,掌握患者疾病发作特点,积极预防,加强疾病知识宣传,提高患者认知度,根据患者内心情绪变化,加强护患交流,强调日常生活中生活及运动原则。护士联合家属为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减少环境刺激,维护安静治疗环境,监测患者日常基础体征变化,护士积极做好抢救准备工作[5-6]。

综上所述,护士为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提供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症状表现。

【参考文献】

[1]张婉.临床护理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治疗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4):242-242,243.

[2]田颖,邱海叶.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动态心电图监测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607-3609.

[3]白东华.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及方式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4):222-223.

[4]魏霞.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预后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5,37(9):1406-1407.

[5]高扬,王成英,周艳丽等.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华放射学杂志,2017,51(4):246-250.

[6]谢金玉,黄颖.动态心电图在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2):340-342.

论文作者:张键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  ;  ;  ;  ;  ;  ;  ;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护理效果观察论文_张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