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灌溉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关键环节论文_姚波,史煜东

浅谈灌溉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关键环节论文_姚波,史煜东

陕西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 渭南临渭 714000

摘要:水利工程最终服务于灌溉用水,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工程综合效益发挥。本文根据灌区基本现状,研究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工作建设的内容,探索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应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为水量调配和工作人员提供决策与管理。

关键词: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

1、灌区用水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目前灌区用水管理信息系统由信息管理中心、各区域信息中心和现场监控点组成,其中现场测控点分别由各斗门电子量水堰、各雨情遥测点、各闸门控制点、各厂房视频观测点组成,但是在其体系建设中,由于用水管理信息系统是个新生领域,在灌区信息化建设中处于探索阶段,仍是薄弱环节,主要表现用水管理软件与灌区实际用水管理正在适应,由于操作人员难以全面掌握软件全部功能和执行标准,造成用水管理难以实现动态管理;软件设计中虽然考虑了工程运行状况、基础水源、、含沙量、含泥量、管理水平等客观因素,但由于受灌区范围大、工程运行的不可预见性、农事季节的差异等动态因素的影响,静态配水计划与实际发生的情况存在着差异;软件功能与灌区区域特性需要进一步调整适应,灌溉调度决策、计划管理,灌溉管理、用水矛盾突出,所有这些问题都成为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

2、灌区用水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建设内容

2.1渠系及用户信息建立。分别建立灌区概况、枢纽工程、渠系管理、农户管理等诸多模块,对用水管理中涉及到水工建筑物,因其具有自然地理坐标,而且与灌溉有关的信息、可以采用编码法、自定义续接搭建法、可视化创建法、电子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方式建立其基础数据库,包括对灌区基础数据维护、渠系用户数据录入等配套模块支持,以此完成对灌区具体描述,将用户和渠道系统联系起来。

2.2用水计划、监测与统计工作。灌溉水量监测与统计是落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重要的技术支撑,在模块中建立对渠系用水计划编制,包括用水申请、自动配水、配水计划查看、下达计划等,可根据渠系结构和渠道的过流能力、泵站的提水能力,以短时间内完成渠系用、配水计划。其次系统模块在录入有关数据后,系统可自动进行用水统计汇总、支渠口水量统计、灌区日利用率考核、自动生成灌溉日报、轮报等到统计报表,灌溉进度可以用曲线图、柱状图和饼状图展示单个灌区或整个灌区灌溉面积进度图、灌溉水量进度图。也就是说对某次灌溉用水的实际运行过程和实测数据进行统计,可以及时调整用配水计划提供依据,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便于灌水结束后进行用水总结。

2.3水费管理。水费是灌区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经济来源,是灌区良性运行的基本保障。灌区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后采用APP收费系统可对灌区所有农户种植的作物进行统计并进行分类计价、超定额累进加价,计费系统自动进行计算、生成应付水费清单,之后用水户可以通过“二维码”进行水费查询;在水费征收部分,用水户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将显示用户所应交纳的水费详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使一切操作都置于“阳光”之下,使各种不合理收费也就自然消失。

2.4数据传递。该系统包括数据输入(上传)与数据的输出(下达)。对管理局而言,下达包括基础数据、灌溉名称、配水计划、应缴水费等;对管理站而言,上传包括用水申请,用水统计和用户已交水费情况等。通过网络平台,建立灌区信息中心-监控站-采集点网络结构,及时传输雨情、水情、工情、农情、灾情等信息,主要建筑物动态监控信息,以及工程调度运行数据、语言、视频信息地传输工作。通过权限设置,在模块中可以查询到渠道基本情况,生成的各种报表、图表等,达到数据资源共享。

3、建立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应注意的几个关键环节

3.1突出用水管理信息系统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和灵活性,建设中要体现系统的“先进实用”。其先进性应是理念上不能落后,要与新时期水利建设思路和灌区管理现代化相适应;在技术上不落后,应采用成熟的和有发展潜力的技术;在设备上更新要与时俱进,不能采用淘汰的或与数字化大趋势相违背的设备。所谓实用性是灌区管理单位和灌区管理实践所需要的,系统能够实际操作应用,不能是项目完工之日即系统停止运行之时,同时应有一定使用频率,或者至少可以预期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会发挥作用,对于主要是为演示而开发展示系统不在“实用”之列。

3.2执行标准与建设条件。系统执行标准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灌区信息化试点建设初期不宜制定新的标准,应鼓励各项目的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充分调查灌区水管理实际需求,通过试点或扩大试点,完成并完善相关标准制定,使其系统标准适应灌区实际;同时信息化建设不仅仅强调管理理念更新和管理手段进步以及机制体制建立,而是灌区信息资源共享,其建设更大困难在于信息收集、传输和决策。因为它是在一个农业生产的大背景下来实施,将灌区信息化建设对渠系输配水条件造成影响降至最低,以实现更好的和更有效的供水服务为目的,所以说在建设中要软件和硬件建设同步进行,信息监测要与建设条件匹配,以此为灌区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监控调度,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基础信息服务。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分级系统。因系统中各管理级层关心问题不同、深度不同、形式不同、范围不同,从有利于提高灌区供水服务的安全性、公平性、可靠性和灵活性水平出发,梳理管理脉络,建立起分工明细、权责明确、运转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目前灌区信息系统可分为局中心级、站分中心级和监测信息点现场级三级,其分级范围必须在对管理需求进行分析,要明确回答该级层有何功能、为谁服务、存在问题、谁来管理、运行成本等,只有在明确界定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建立一个高效的管理体系。

3.4选择信息传输应与其更新有机地结合起来。信息传输是实现灌区用水管理现代化的基础保障。无论采用何种通讯方式,必须完成需求分析,即对信息传输的流量、频率、可靠性、安全性等进行定量化论证,在选择通讯方式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发展需求、建设成本、运行价格、维护升级等因素综合确定,原则上应优先选择公共通讯方式或以公共通讯方式为主,局部集成其他自建通讯方式,因为信息传输制约着数据更新频率,没有数据更新其系统则是死水一潭,而只有单纯数据管理系统,不是灌区用水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全部,要从观念上正确认识信息传输。

论文作者:姚波,史煜东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  ;  ;  ;  ;  ;  ;  ;  

浅谈灌溉用水管理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关键环节论文_姚波,史煜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