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或将”的多维研究
○ 李晓琴
(上海师范大学 对外汉语学院,上海 200234)
[摘 要] 现代汉语中“或将”已经语法化为一个评注副词,主要用于新闻语体中。在句法上具有唯状性,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位置相对固定;通常与双音节动词搭配使用,进行全幅评注;使用中常与“有望”“可能”等共现、对举;“或将”情态化的语义表征为复合情态性、主观性、未然性,同时表未然性的功能得到强化;“或将”的产生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
[关键词] 或将; 评注副词; 预测范畴; 新闻语体
“或将”近年来主要见于新闻语体中,尤以预测性新闻为最。所谓预测性新闻,是指在客观事实已有的信息基础上,通过用已然信息透视未然信息的方法,对可能发生或即将发生的事实或事物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先报道的新闻[1]。“或将”在预测性新闻中的用法已经相当于一个副词。我们从人民网随机搜索发现了十几万条“或将”的语料。
(1)今年第23号台风或将 生成。(《今年第23号台风或将生成》人民网2017-11-03)
目前,我国的PLC控制技术正在不断的发展,大部分工业自动化领域在采用PLC控制技术的时候,必须满足社会的要求,这也是发展工业自动化的基本前提。在当今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PLC控制技术相关人员也在不断深入研究,在此背景下,力求提高PLC控制技术的操作水平,可以在工业自动化中应用PLC控制技术,促进工业自动化的发展。使我国真正走上了高品质、高速度、高效率的道路。
(2)卡纳瓦罗或将 重新执起恒大教鞭。(《传卡纳瓦罗将回归》人民网2017-11-02)
这两例中的“或将”意义已经凝固,表示预测推断义,将其与“有望”[2]互换后真值意义没有改变,只是“有望”多了一些如意的情态;与“可能”互换后真值语义也没有改变,不过专属新闻语体色彩减少了,同时表未然的表体功能也弱化了。例如:
(3)今年第23号台风或将(≈有望/可能) 生成。
(4)卡纳瓦罗或将(≈有望/可能) 重新执起恒大教鞭。
(3)环境因素也是影响变压器温升的一个方面。当夏季气温达到最高的时候,电气负荷也达到了最大值或短时过负荷,可能由于空气流通不良,周围设备较多,环境温度较高,这样导致的变压器温度快速升高。
由于高频使用,“或将”一开始只是呈现出韵律词的倾向,不过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与结构固化,“或将”已经从韵律词发展为一个评注副词了。本文认为副词“或将”由新闻语体中常用的表示推断义副词“或”[3]与时间副词“将”再虚化而来。鉴于此,本文拟对新闻语体中“或将”一词进行多角度的考察与分析,以期全面了解这一新词本身,同时也有利于深化对整个副词系统发展的认识。
本文准备分三个部分对“或将”进行分析:首先考察“或将”的句法分布及其组合与共现等情况;其次分析“或将”的情态特征及其表达功用;最后分析“或将”的语义融合与虚化动因。
由于“或将”主要出现在新闻语体中,因此本文的语料均来自人民网上搜索的各类报刊,下文所用例子均注明出处。
一、句法分布与组合共现
本节考察副词“或将”在新闻语体中的状位分布、连用顺序、共现配合、句类选择等情况。
(一)状位分布
(13)宋珂、申奥,和正投身“车位共享”领域的许多创业者们始终抱有一个信念:未来,“共享停车”或将改变 几亿人的出行方式和停车习惯。(《“智取”停车难,“共享停车”在路上》人民网2017-10-05)
(5)消费者购车热情开始被调动,四季度车市销量或将 迎来一个小翘尾。 (《购置税政策临近到期 四季度车市或迎小高潮》人民网 2017-11-02)
(6)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虽未有明确的操作方案公布,但其或将 面临的阻力 ,早可预见。(《〈新闻观察〉收紧问责尺度,资源离任审计才有实效》人民网 2014-03-26)
这是因为“或将”已经虚化为表情态(modal)的副词,语法化程度较高,辖域较宽,已经带有典型的评注(evaluative)义了。但是有意思的现象是例(17)和(18),例(17)中“或将”与“真的”连用,表预测义与确信义的评注副词在一个命题事件中连用共现。通常情况下,两类副词并存连用,评注功能主要体现在后面的副词,但前加的副词也会体现一定的评注功能。这样就同时具有两种评注功能:确定性揣测与揣测性确定。[4]“或将”与“真正”连用表示揣测性确定,同时表明这一揣测很有信心。例(18)“或将”位于“有望”前面。张谊生(2010)认为“有望”虽已虚化为表情态的副词,但语法化程度还不高,其所表的情态义比起典型的评注义来,更实在些;连用时由于语义较实,辖域较小,只能居后。这从侧面证明了“或将”虽然也是一个新产生的副词,但其语法化程度已经很高了。我们也发现“或将”偶有位于“有望”之后,不过从人民网中发现有效用例仅一例:
“或将”不仅可以紧邻被修饰的VP,还可以与被修饰的VP分离,中间可以插入介词短语。例如:
(7)小k占据实力上的优势,而金光显然心态更加轻松,同样是飞桶高手的两人,或将用一场精彩的飞桶内战拉开总决赛的大幕 !(《目标伦敦 2017CCGS中国区总决赛今晚开战》人民网2017-11-02)
(8)如果中、美、日三家碳卫星数据能形成互补,或将在一定程度上 解决完整数据获取周期长的问题。(《中国成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国家 向全球免费开放》人民网2017-11-02)
可见,“或将”与修饰对象之间的距离具有灵活性,限定的辖域具有可变性。尽管“或将”通常只位于句中,但是其评注范围却是整个命题,属于全幅评注。例如:
(9)《绝地求生》新版本即将发布新地图或将 下月上线。(《〈绝地求生〉新版本即将发布新地图或将下月上线》人民网2017-11-13)
(10)AI美颜或将 成为广大女性最期待的应用之一。(《抹掉眼袋留下卧蚕 自拍用上“AI美颜”》人民网2017-11-13)
“或将”在定语位置上充当句法成分的状语时主要组成“或将面临的XX”格式,表示不如意的事件或情况。不过,在所考察的语料中,“或将VP”充当定语的情况非常少见。这是因为“或将”主要承担述谓功能并非描摹功能,这是由“或将”的语义特征所决定的。
从“或将”所修饰的命题中VP的语义特征来看,VP通常是双音节抽象动词,具有[+变化][+持续]的语义特征。表示[+变化]语义特征的动词如“代替”“改变”“减少”等等,可以是情况的变化、量幅的变化,还可以是其他各种变化。例如:
(11)拥有智能性和安全性的无人车,在不久的将来,或将代替 更多的私家车、客车、公交车、卡车、货车等。(《李彦宏:百度完全自动驾驶汽车明年开跑》人民网 2017-10-25)
(12)据英国路透社10月11日报道,斯柯达称要履行对捷克的承诺,为当地增加就业,但同时担心为捷克增加就业或将减少 在德国的产量。(《斯柯达将在捷克增加员工岗位 以满足生产需求》人民网 2017-10-13)
“或将”只能充当状语修饰VP,一般修饰谓词性VP,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在定语位置上充当句法成分的状语。例如:
表示[+持续]语义特征的动词如“继续”“保持”“持续”等。主要是指某种状态的持续。
(14)随着携程在旅游产业链上的深入布局,在拥有丰富产品的同时,还有强有力的价格竞争力及广泛的区域覆盖。因此,上述几大业务未来或将继续 现有的强势表现。(《携程三季度净营业收入79亿元 全球化成效愈发显著》人民网 2017-11-02)
“或将VP”表达的事件蕴含两种情态:一种是客观情态,一种是主观情态。客观情态是反映事件的现实可能性,“或将VP”表示客观情态时,通常出现在理据性强的篇章中,伴有客观数据或相关信息的支撑。
以上4例中,(1)与(2)中的“我们”是指沿线各国人民;[3]与[4]中的“我们”指代中国人民。第一人称“我们”运用在恰当的语境中,不但不会造成歧义,反而使受众自动地进入预设立场,将其置于演讲者为之选择的角色之中,使其跟随着演讲者的步伐,一步一步地落入演讲者设定的“情感漩涡”,产生共鸣。误同会直接预设受众已被劝服成功或者认为受众与演讲者已处于同一立场,这就使受众在无意识中与演讲者取得同一。以上“我们”的运用,暗示了沿线各国拥有共同的利益处于同一战线,使各国民众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对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从内心深处认同并支持它。
(16)午后随着周期股及锂电池扩大跌幅,各大指数呈现震荡下行的状态,短期弱势震荡或将持续 。(《A股持续震荡板块热点频出 科技和医药股存补涨机会》人民网 2017-09-15)
“或将”较少与单音节动词搭配,从语料中发现,在与单音节搭配时,其与“是”搭配比较常见,这可能是因为受到韵律的制约。
对于f2的分析如下,每个电子都受到垂直于导线的分力f2,而导体棒受到向左的力F总则是这些分力f2的合力。我们可以先假设该导体棒的长度为L,其横截面积为S,在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为n,且做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的电量为e。
(二)连用顺序
“或将”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位置相对固定,常常位于其他副词前面。例如:
(17)地处上海繁华地段的淮海路太平洋百货或将真的 面临关门。(《上海实体商场现“关门潮”?》人民网2016-10-11)
(18)我们认为商业养老保险税收政策大概率提升保险行业实力,或将有望 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重构,提升保险行业的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税延养老险有望为行业 带来超2000亿元保费增量》人民网2017-11-02)
(19)此前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英国油气行业失去了6万个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2017年或将再 失去1.3万个工作岗位。(《报告说英国现有油气储量能满足未来20年生产需求》人民网 2017-11-01)
(20)对于特斯拉来说,中国市场的潜力还没有彻底被挖掘,随着其国产化后成本降低,价格或将更为 亲民,进而得到更多消费者认可。 (《特斯拉未与上海签署协议 重申正探讨建厂可能性》人民网2017-10-26)
(21)以动力电池为例,国内现有的200多家动力电池企业,三五年后或将仅 剩40至50家。(《锂电行业42人进胡润富豪榜 38家公司上半年净利翻番》 人民网 2017-10-20)
(35)分析人士认为,安倍内阁及执政党自民党支持率持续低迷的状况若无法扭转,安倍政权的根基或将遭受 重创,日本政局也将增加新的不确定性。(《安倍支持率跌入“危险区间” 日本政局前景难测》人民网2017-07-20)
反常起着重要的作用,它迫使范式进行调整从而更加规范科学严谨。库恩说明了常规科学两方面的现象,一方面是遵循着范式而进行活动,另一方面是违反范式预期的反常现象,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反常现象既具有偶然性也具有必然性。偶然性是相对的,必然性是绝对的,因为常规科学是不断向前发展和突破的,反常的偶然性虽然是相对的,但却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阶段时期内这种偶然性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整个常规科学的发展来说,又需要必然性来达到一种阶段性的突破。
(36)据媒体报道,沙特阿拉伯或将 于今年11月起削减其原油出口量。受此消息提振,国际油价10日强劲上扬。(《国际油价10日上涨 纽约油价创两周以来最强单日涨幅》人民网2017-10-11)
(三)共现配合
“或将”经常与“可能”“能够”“有望”等情态动词共现、交替使用。例如:
(23)近日,有消息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广汽旗下的汽车互联网生态平台大圣车服或将 获注资,新投资者可能 是BAT中一家,也有可能 为某汽车集团。(《大圣车服股权生变 传乐视股权从40%降至15% 》 人民网 2017-11-02)
(24)商业广场能够 也应当成为文化价值观回归与重振的最好体验感悟之地,吾悦或将 引领商业文化的新潮流。(《新城控股TVC央视首发 梦幻演绎吾悦广场新形象》人民网 2017-11-03)
(25)田小军说,伴随版权保护力度增强,以文学、音乐、视频为内容的用户付费模式迎来转机,后续发展空间巨大,中国网络核心版权产业规模有望 进一步增长,或将 成为拉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能之一。(《从流量经济到内容经济:5000亿元网络版权产业崛起》人民网 2017-10-30)
充分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带来的优势进行喷灌或者滴灌都是不错的选择,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干旱对于作物正常生长的影响,最大限度地减少作物受到干旱的侵扰程度。在干旱的区域,为了改善环境可以大力开展人工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土壤有较好的水源涵养。对旱灾经常发生的农田可以大力兴修水利,促进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能够保障农作物生长的水分供给,还能大大降低干旱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或将”虽然与“可能”“能够”共现、交替,但较少交换使用,而“或将”与“有望”同属新兴副词,二者可以交换使用而语义表达效果基本不变,这说明二者在新闻语体中相当于同义词了。不过“或将”主要凸显未然性的表体功能,“有望”的时间义虽也得到凸显,但其表如意评价的功能依然占主导,这也是二者的区别所在。
法律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它可以保证每一个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所以对于妇科护理人员来说一定要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因为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也是对于患者负责任的表现。所以医院可以让妇科护理人员定期开展法律法规的学习课程,让妇科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明白自己的职责和重要性,以此达到对于自己和患者的一种保护,学习好各项医院的规章制度,把妇科护理工作当中法律的重要性凸显出来。
(四)句类选择
就句类选择来看,“或将”通常用于陈述句中。例如:
(26)未来在香港报刊亭、超市、连锁店等各类消费场所,或将 看到更多用户使用移动支付的场景。 (《从水土不服到遍地开花 移动支付在港逐步推进》人民网 2017-11-04)
(27)只要全社会都来关注、重视并教育12岁以下儿童“远离”共享单车,上海这起共享单车夺走儿童生命的悲剧或将 不会再次上演。(《共享单车不是儿童玩具》人民网 2017-03-28)
这是因为新闻的目的是向读者提供相对客观的新信息,力求用语简洁、明晰,而陈述句是所有句类中最合适的。“或将”虽然也可以用于否定陈述句中,但用例远不及肯定陈述句,因为从认知角度看,人脑用于解码否定陈述句所需要的时间大于肯定句,这违背了新闻语体风格。
二、情态特征与表达功用
“或将”在新闻语体中的情态特征主要分为三种:复合情态性、主观性、未然性。
(一)复合情态性
(15)在汽柴油需求较为旺盛的情况下,预计国内加油站或将保持 当前的优惠政策,甚至个别油站将加大优惠力度吸引客户。(《国内油价年内第七次上调 “金九银十”催旺用油需求》人民网 2017-09-15)
(28)CAAM数据显示,在政府推动下,新能源汽车(NEV)9月在华销量增长达79.1%。而迄今为止,2017年新能源汽车的在华销量为39.8万,较2016年增长37.7%。CAAM秘书长助理陈士华表示,包括纯电动和混动版车型在内,2017年或将 实现7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在华销售目标。(《中国9月汽车销量271万 同比增长5.7%》人民网 2017-10-16)
(29)新版《导游管理办法》正式公布明年起实施,导游强迫购物或将 吊销资格证。(《导游强迫购物或将吊销资格证》人民网2017-11-04)
至此我愈加迷惑。且抱持怀疑:儒佛非真理既是如此,耶稣教非真理又是如此;但世人或信儒佛,或信耶稣教,何也?盖因世人的智力不能发现其非真理,或因知其非真理且信之?我决不能相信非真理为真理。于是我断然公开明言:旧有的诸教诸说中无一可信之真理。如欲追求可信的教法,不得不自己发现一个真理。
(30)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一次炼油能力已达到7.8亿吨/年,今年下半年云南炼化1300万吨/年以及惠炼二期1000万吨/年炼化项目建设完毕并投产,其他千万吨级炼化项目正紧锣密鼓建设,预计2020年中国一次炼油能力或将 达到9亿吨/年。(《超10个大型炼化项目落地加速产能扩张 2020年过剩炼油能力或达3亿吨/年》人民网2017-11-02)
表示主观情态时,常常带有言者主观性,通过“认为”“如果”“似乎”等主观性较强的动词和连词等引出。例如:
(31)战后,伊中央政府无力进入库尔德人控制区,“争议地区”问题随即产生。由于涉及土地归属,“争议地区”问题极为敏感,解决难度很大,是伊中央政府和库区间最主要的分歧之一。分析人士认为 ,如果中央政府武装强行进入或将 引发冲突。(《伊拉克总理下令政府军进驻“争议地区”基尔库克省》人民网 2017-10-16)
(32)如果 中、美、日三家碳卫星数据能形成互补,或将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完整数据获取周期长的问题。(《中国成第3个可提供碳卫星数据国家 向全球免费开放》人民网2017-11-02)
(33)我们认为 商业养老保险税收政策大概率提升保险行业实力,或将有望 对中国资本市场进行重构,提升保险行业的资本。(《税延养老险有望为行业 带来超2000亿元保费增量》人民网 2017-11-02)
(二)主观性
“或将VP”无论是表达客观情态还是主观情态,都是基于一种事实上的预测推理,既然是预测,必然带有主观性。“或将VP”的主观性主要表现在既可以表达积极的命题事件,也可以表达消极的命题事件。例如:
(34)银河证券表示,建投能源预计三季度业绩或将迎来 明显边际改善,维持公司“推荐”评级,预计2017年至2019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28元、0.77元和1.02元。(《雄安新区概念股再度崛起 三细分板块领涨吸金逾2亿元》人民网2017-10-24)
一般情况下,制裁是以相关主体的行为或结果为处罚要件,美国却将密谋行为也定为被制裁规则所禁止的情况。虽然要证明相关主体在没有采取真实行动的情况下的密谋行为存在很大困难,如果密谋行为一旦被证实,也会构成对美国制裁政策的违反。中兴被美国处罚的理由之一,就是其密谋且通过一些操作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规则[10]。阿提拉案也同样是由于该银行密谋并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最终被美国处以刑事处罚。在判断何种情况属于“密谋”的问题上,美国政府有着完全的自由裁量权。如果相关主体对自己商业行为的性质不确定,应当慎重采取相关措施,可预先咨询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或专业律师。2.3.9 可能会使母公司牵连受到制裁的行为
(三)未然性
“或将VP”表示的是一个未然事件,主要表达说话人对某个事件的发展或者趋势的看法,在具体篇章中明确带有未然性的语体表达。从形式上看,“或将”常与表示将来时的名词、短语等其他表达式连用。例如:
(22)3月7日超日债完成首次付息问题不大,而且超日太阳有望或将 “国有化”,市场对于该债的信心应该会有所恢复。(《11超日债今日复牌难逃下跌》人民网 2013-02-01)
本文以笔者所在高校的13门课程为研究对象,涉及理、工、医三大类,通过笔者2017年9月到2018年6月近一年的百余次课堂跟踪中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整理而成。研究方法上结合观察法与行动研究法,旨在通过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来观察教师教学实践,结合质性与量化研究进行总结。
(37)深陷“柴油门”的保时捷最近有了新打算,他们或将 向奥迪索要2.35亿美金,用于支付“柴油门”带来的巨额罚金。目前暂不清楚奥迪是否会支付这笔费用,以及保时捷是否会就此事诉诸法律。(《“柴油门”后续 保时捷向奥迪索要罚金》人民网2017-10-11)
鑫两优212是合肥市蜀香种子有限公司利用抗旱性较强的两系不育系蜀鑫1S与抗高温恢复系鑫恢212 2009年配组,2014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审定编号:皖稻2014022),经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2012年抗旱性鉴定,抗旱性达1级,是国内选育的首个杂交籼型旱稻品种[13]。笔者拟利用农业部颁布的行业标准《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NY/T 1433—2014)中推荐的48个SSR标记,筛选适合的特异引物用于该杂交种纯度的快速鉴定。
实际上,“或将”修饰的谓词本身就含有时间变化义,加之“或将”中“或”本身表示推断义,“将”的时间义残留,“或将”的时间义得到进一步强化与凸显,因此“或将”所在的句子带有非常明显的未然性。例如:
(38)研究机构IHS Markit于14日最新公布的报告预计,在未来20年左右的时间内全球汽车销量或将 下降,然而石油需求仍将继续增长。(《机构预测全球汽车销量或下降》人民网2017-11-15)
图8所示为钛渣原料、直接酸浸钛渣和经苏打焙烧—酸浸后的钛渣中各杂质含量的对比。对比分析表1和表3中数据可知, 直接酸浸钛渣仅能除去近50%的杂质,得到的产品杂质含量还很高,无法用于氯化法钛白和海绵钛的生产。钛渣经苏打焙烧后,酸浸产物的TiO2含量比钛渣直接酸浸时又提高了近12%, Ca、Mg、Fe、Al、Si、Mn等杂质的浸出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Fe、Mg的浸出效果最为明显。这说明苏打焙烧能有效解决黑钛石型富钛料杂质难除的重大难题。
(39)面对我国巨大的汽车存量,我们或将 长期处于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混合运行的过渡时期。(《美无人驾驶巴士出师不利对中国车企有哪些启示?》人民网 2017-11-15)
三、“或将”的语义融合与虚化动因
(一)语义融合
一个句子里可以有多个副词性成分,副词性成分只与谓语动词具有结构关系,彼此之间不互相修饰,两个紧邻副词组成的形式可以看作是一个跨层结构。我们观察到,当两个副词经常连用时,它们有可能由分立的单位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变为一个词,变化的结果往往仍是副词。
可见,由于副词“或”与“将”经常在状位连用而逐渐再虚化为一个新的评注副词“或将”。在此过程中,“或将”同时经历了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词汇意义也更加虚化。其语义与原来由“或”所表示的意义相似,表示推测,同时又融合了由“将”所表示的未然时间义,虽然主要承继推测义,但时间义被内化了,整体上表示对未然事件的推测,内化的时间义得到凸显。因此“或将”很少用于表达过去将来体,从人民网中随机检索发现,“曾经或将”有效用例仅5例。
(二)虚化动因
1.句法位置的固化。副词“或”表示“或许”“也许”义,“或”在新闻标题中表示的推断义由此引申而来,“将”表示“将要”。本世纪初,“或”在新闻标题中的用例呈现井喷式增长,并与“将”高频共现。“或”本身已是评注副词,“将”是时间副词,两类副词共现时评注副词居前[5]53,故而“或”“将”是以“或将”的形式高频共现连用。由于二者同处状语位置共同修饰谓语,加之二者又处在同一个音步里,距离容易拉近,因此“或将”由最初的韵律词发展为语法词。
2.表达功用的保留。“或”在新闻标题中也是表达推断义,重在推测,“将”表示未来时间,强调时间义,副词“或将”形成后表示预测推断义,将二者语义融合并凸显时间义。此外,“或将”不仅可以出现在新闻标题中,也可以出现在正文中表达预测推断的功能,也就是说“或将”在句法语境使用中所受限制小于“或”。
3.韵律的制约。汉语中两个音节为一个音步,双音节是汉语词汇的主要形式,“或将”原本是两个单音节词,由于语义的制约与位置的紧邻,“或将”逐渐凝固,形成一个更为虚化的时间副词。
通过引入辅助参数观测方程被转化为了关于θ1的线性方程.假设向量θ1中辅助参数与目标位置参数无关,则可以得到θ1的加权最小二乘解为
四、结 语
综上所述,副词“或将”,主要用于新闻语体中。在句法上具有唯状性,与其他副词连用时位置相对固定;通常与双音节动词搭配使用,进行全幅评注;使用中常与“有望”“可能”等共现、对举;“或将”情态化的语义表征为复合情态性、主观性、未然性,同时表未然性的功能得到强化;“或将”的产生与发展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分别是句法位置的固化、表达功用的保留、韵律的制约。
副词“或将”是在新闻语体中产生的,这说明语体也会影响词汇的形成。发源于新闻语体的语法表达形式可能会逐渐扩散到其他语体中,对现有的同义表达形式进行更新,使语言表达陌生化,这也是语法化中常见的现象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秦岭.当代新闻标题中的预测情态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张谊生.副词“有望”的功能、特征与发展[J].汉语学报,2010(1).
[3]郭琼,陈昌来.浅谈新闻标题中的“或”——从语言学角度看“马航失联”新闻标题[J].理论月刊,2016(2).
[4]张谊生.揣测与确信评注的兼容模式及其功用与成因[J].世界汉语教学,2016(3).
[5]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M].学林出版社,2000.
Multi -dimensional Study on the Adverb huo jiang
Li Xiaoqi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Chinese Studies,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4)
Abstract : In modern Chinese, huo jiang has been grammatically transformed into a commentary adverb, which is mainly used in news writing.On the syntactic,it has the unique adverbial nature and relatively fixed in position when used with other adverbs. Usually with the use of two-syllable verbs, making full commentary; In use, it is often co-occurrence and to lift with you wang orke neng .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huo jiang modality is represented as the subjectivity of compound modality, and the function of expressing modality is strengthened.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uo jiang is the result of many factors.
Key words :huo jiang ; commentary adverb; prediction category; news writing
[中图分类号] H0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8610( 2019) 05-0098-06
doi :10.3969/ j. issn. 1672-8610.2019.05.015
[基金项目] 本文为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拔尖人才培育项目(209-AC9103-19-368005204)、上海师范大学学生重点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李晓琴,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语法。
标签:或将论文; 评注副词论文; 预测范畴论文; 新闻语体论文; 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