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论文_唐晓波

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论文_唐晓波

(四川省绵竹中学 绵竹 618200)

近来,各地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推进,人们对学案教学的观点逐渐趋于一致。多数语文教师认识到学案教学对促进课堂教学深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语文成绩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学习方面,学案教学也具有传统语文教学难以比拟的效果。教师和教育主管部门纷纷认识到语文学案教学的重要意义,不断加以引导和推进,学案教学逐步成为部分地区语文教学的主流。

诚然,学案教学确实能够简化课堂结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但是笔者在近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和思考中,也发现了不少问题。这些在语文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使课堂本身的效率受到影响,甚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和个体化发展。

一、学案的同质化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

语文学案的同质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班级层面上,全班不同层次的同学使用同样一份学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没有严格的区分,教学内容和作业内容完全一样,对学生的评价没有区别对待;

2、在年级层面上,很多教师没有分析各自班级的特点和自身教学风格的特点,使用相同的语文学案,一位教师设计出学案,全年级教师使用,甚至若干届反复使用;

3、不同课文的学案结构相似,每堂语文课学生都在从事几乎完全相同的工作,语文学习兴趣降低。

学案的同质化影响了教师的个体性发挥姑且不论,只看它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影响就已经让人担忧。它与传统的课堂教学一样,否认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而泯灭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本应促进学生发展的学案教学,竟然采取了如此“一刀切”的方式,又怎能真正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流程趋于形式,课堂结构僵化

不少教师的语文学案结构单一,简单地将教学内容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部分。课前学案内容一般是字音字形、作者背景和结构分析,课中一般是疑难探究、中心探究和小组协作,课后一般是作业和所谓的拓展。这样的结构本身不是问题,但是篇篇一律,课课一样,甚至连课前导入的形式都一成不变,这样的流程和结构就不能不说是僵化了。虽然说学生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都很明确,但是对语文教学失去了新鲜感和神秘感。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期待,自然也就失去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学案教学的效率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三、重文本结构分析,轻文本阅读

由于不少语文学案都是在课前生成,因而问题相对固定。在效率优先的考虑下,不少教师设计学案问题时尽量简单直接,避免学生的不同意见影响课堂进度。所以,很多学案重文本结构。因为这个最容易完成,也最容易取得一致,让教师和学生都产生虚假的成就感。其实,没有争论的课堂是失败的课堂,没有真实意见表达的课堂更是失败的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所谓的效率不过是在纸上画了一个圈,规定了学生在圈里的活动而已。相反,某些教师为追求课堂进度,却放松甚至放弃了对语文的文本阅读,一味分析中心词、中心句、中心段或者疑难句,用预设的问题取代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用固定的答案取代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表面上,学案教学扎实热烈,进展神速,实际上,单调重复的环节已经使学生大败胃口。更严重的是,学生在这样的学案教学中,并没有培养起真正的语文能力和语文兴趣。

四、在强调自主学习的同时忽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

语文学案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提倡“学生懂的不讲,学生不懂的重点讲”,有的学校甚至创新为“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讲,高考不考的不讲,高考要考的必须讲”。这本是培养学生素质、提高学生能力的好意。但是在部分教师眼里,这就成为了自己偷懒的最佳借口,从而变相地放弃了语文教学的多数内容和教师对课堂的引领作用。一上课就发下学案,学生谈论完成,教师评讲答案,一节课轻轻松松就完成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简单重复的文字梳理,教师放弃了自身的教学技能。更有甚者,为追求所谓的自主性,仍由学生胡乱发挥,教师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无所得,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为。表面上的效率成为了语文教学长久的隐患。

五、在强调教学创新的同时放弃了传统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些语文学案教学以“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为旗帜,处处标新立异,用华而不实的手段吸引学生。一节课下来,PPT和音乐充斥课堂,学生发言和课堂辩论随处可见,时而唱歌,时而表演,空洞无用的内容掩盖了教学实质。而经过时间检验的具有良好效果的传统语文教学方法却常常被弃置不用。反复诵读,涵咏感悟在许多课堂上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意义不大的活动,文以载道的传统成为了支离破碎的字词分析,而以识字为先的传统又被认为枯燥无趣被全然扔到了课下……

前人千百年来总结出的优秀语文教学传统得不到延续,所谓创新又起不到真正的作用。语文学案教学真正的效率也就无从体现。

语文学案能否真正体现出它的效率和意义?学生如何才能得到更好地发展?种种问题困扰着我们的教学。事实上,问题的本身不在于语文学案。如果学案教学没有其科学性,也不可能得到多数教师的推崇。在长期实践中,语文学案教学也确实起到了促进教学,提升素质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的问题呢?

笔者认为,这首先是与教师的观念有关,教师的思想准备不足。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很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改革的内涵,“旧瓶装新酒”,采用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和教学模式,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还用陈旧的教学思想指导工作。第二,教师能力上准备不足。自身不具备学案教学的能力,又不愿主动学习和提高。在推进学案教学的大潮中,被动地接受时代要求,被潮流席卷,只好运用别人现成的语文学案,既脱离了自己的教学能力,也脱离了学生的学习实际。第三,得过且过的因循心态。有些教师丧失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热情,把学案教学当作了自己偷懒的借口,放任课堂陷入僵化枯燥,不肯真正在语文学案上备教材,备学生,让本该具有强大活力和良好效率的语文学案教学死气沉沉。

所以,要真正让语文学案教学发挥其作用,促进语文课堂的效率,需要我们教师做好思想上、技能上的准备,用积极进取的精神投身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真正培养起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语文修养,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语文教学能力。

论文作者:唐晓波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5年第6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22

标签:;  ;  ;  ;  ;  ;  ;  ;  

对语文学案教学效率的思考论文_唐晓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