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说:“教育植根于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教育好学生,可见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尤其是班主任,决不能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与观念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要在与学生不断进行心灵与情感接触的过程中教书育人。
因此,我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班级的工作重点。但是我更加重视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在关注学生的外在表现之余,更加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世界,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师生应该相互信任,彼此尊重,这是了解与研究学生的前提。因此我放下架子,走进学生,亲近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信任我,把我看成朋友,向我敞开心扉。用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冲破他们封闭的内心世界,使我的班级工作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
我班有位学生叫毕中阳,年龄比同班同学要大好几岁。他性格内向,少言寡语,很少和同学说话,他的基础很差,同学们也瞧不起他,就连我问他什么事情,他也很难开口,再多问他几句,他就会哭。可是一件小事却改变了他对我的态度。
那是我刚接一年级的时候,我每天都要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当检查他那儿的时候,我看到他的指甲不但长,而且里面还有许多污垢,当时我并没有严厉地批评他,而是打来一盆水,先给他剪指甲,然后用香皂把他的手洗得干干净净。从这以后我发现他的手总是干干净净的,指甲也不再那么长,衣着也非常整洁。更使我高兴的是,我再问他什么事情,他的声音虽然很小,但都能回答我。我很惊喜。难道就因为我给他洗手了吗?不,我认为这是爱给了他自信,在他的心里觉得:老师并没有瞧不起他,老师像对其他同学一样对待他。这就是爱的力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教师的宽容、尊重、理解和欣赏会赢得孩子们对自己的信任和热爱,爱能唤起孩子的自信和尊严。我懂得了教师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还要有一颗慈母般的心,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还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教师在对学生关心,撒播爱的种子的同时,还要努力挖掘和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还是他--毕中阳。数学分析能力偏低,但他的识字能力很强。并且字也写得很漂亮。每次的听写他也能写出一部分,词组的也不错。我就鼓励他,奖励他小红花。上课做练习他也敢到前面来让我批改了。我还经常把他的字或作业展示给大家看,让同学们向他学习。从此他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性格也开朗了很多。还有我班的赫文龙同学,平时比较懒散,学习基础较差。有一次单元测验他竟得了100分,我就及时在班上表扬他,使他感到老师是公平的,自己没有被歧视,提高了自己的自信心。我班的卜玉姝同学,数学解题能力很低,每次测验成绩都很低,我就利用晚上或星期日休息时间把她领到家中耐心辅导,在期末考试中她的数学成绩竟超过了全班的平均分,得了九十四分。从此她自己也有了学好数学的信心。我还经常利用寒暑假进行家访,和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假期在家的学习情况。我也明白了改变后进生,最主要是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魏书生曾说过:“对学生严格的同时切莫忘了爱,切莫有嫌弃后进生的想法,越是后进生,越是应该同情越是爱”,爱可以化冷漠为热情、化忧郁为振奋,化懒散为勤奋。爱是真正使人复苏的动力。让学生在关心、呵护的环境中蜕变,在爱中成长前进。
另外,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对话”时,除了要真诚、细致外,还必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应多用商量式的语气、建议式的口吻。不能不顾学生的意愿、情感,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意见,把自己凌驾于学生之上,也应靠爱心、靠理解和尊重帮助学生更大的进步。
在几次事件中,我发现了自身认知的局限性,没有花时间去挖掘学生心理的东西。以这次事件作为契机,我会认真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努力去接触他们,关爱他们,让爱伴随学生成长,努力做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做他们心目中的知心朋友。
通过这几件事,我深深地领略到好的教育离不开爱的浸润,好的老师怀有博爱的宽广胸怀,学生能否健康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关爱。教师只要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就会有回报;只要用真心去欣赏学生,赞美学生,就会有改变。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鼓励,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
所以,“宽容,尊重,理解,欣赏”这八个字,我牢牢记在心中,用它们时刻来鞭策自己,鼓励自己,改变自己;同时也改变学生,让学生树立起自信心,扬起希望的风帆。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严厉和慈母般的关爱,让爱伴随学生成长。
论文作者:马艳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4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老师论文; 我就论文; 教师论文; 这是论文; 后进生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7年8月总第23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