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制度与档案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制度论文,事业论文,档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的发展有其科技逻辑、经济逻辑、政治逻辑和文化逻辑。本文试就社会政治逻辑(即社会制度)的发展与档案事业的关系,谈一谈我们的看法。
一、社会政治逻辑制约下档案事业发展的基本脉络,即各种社会制度下档案事业的基本状况。
原始社会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它是人类政治、文化等的滋生期。同样,也是档案的滋生期,档案就产生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就整个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来说,只有到了其政治组织形式发展到最高点——部落联盟制的时候,并且在其他方面的条件也已具备了的情况下,才有数量很少的档案材料产生。这些少量的档案掌握在史官或类似的公务人员手中,当时还不存在档案机构和档案库。
社会是“原始的社会”,档案是“原始的档案”,这就是原始社会的政治和原始社会的档案。
奴隶制社会是国家初建的社会。由于有了国家,人类的政治活动开始规范化、复杂化,文件、档案便大量产生了。国家的产生意味着正规化的档案工作的开始,在国家中央政府中,设立了档案库,并有了与之配套的分类保管方法。
奴隶制国家由于其政治文明的低下,王权与神权合二为一,所以,现今所发现的这一时期的档案库一般具有国王档案库和神庙档案库的双重性质。如中国商代的甲骨档案库、周代的祖庙档案库、苏美尔人的拉格什档案库、古代赫梯哈图萨斯档案库等。
封建制国家的产生意味着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又一进步,也意味着档案工作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由于封建国家政权体系更为严密、宏大,使档案工作的规模和范围大大扩大,奴隶制国家的档案工作主要集中的中央政府——王府中,而封建制国家则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机构中都设有档案机构或人员。可以说,在封建制国家,国家政权的规模与范围也就是档案工作的规模与范围。但有一点,奴隶制与封建制国家的档案工作是相同的,这就是它们都实行政治封闭制档案工作,即档案工作只为国家政权服务,是封闭的。在封建国家中,档案工作摆脱了神权的束缚,表现出一种皇权性质。
以商品经济和社会大工业生产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一大飞跃。资本主义制度第一次给人类带来民主与开放,国家不再是国王或皇帝的国家,国家是国民的国家。资本主义革命使人类第一次有了真正意义的档案馆——一种向公众开放的档案库,档案工作首次成为一种社会规模的工作,不再单单是国家政权机构的工具。这种档案工作的社会性还表现在档案的产生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性,经济管理、生产技术、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方面内容的档案材料大量产生,档案已不再是国家各级政权机构所独有、独享的财富,而是被法律所规定的具有一定程度开放性的社会化产物。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档案工作成为一个上通下达、纵横成网的系统,一个从中央到地方的社会主义档案专业体系。档案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整体化、系统化。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无法实行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指导和监督;而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档案专业管理机构使档案专业的整体化成为可能,并演化成一种现实存在。
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档案工作走过了从原始的史官个人管理到整体性的专业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制度无不以自己特有的政治逻辑对档案工作产生了种种逻辑强制作用,并因此而使档案工作在各个历史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管理形态和政治形态。
二、各种社会制度下的档案所有权与档案管理机制。
档案所有权是各种社会制度自身政治逻辑的直接反映。因此,档案所有权经历了一个与社会制度演变过程及内涵相一致的变化过程。
原始社会末期的档案所有权形态为原始公有制。原始社会的公有制使当时所产生的数量极少的档案只存在归谁所管的问题,而不存在归某个人或某个社会集团所有的问题。但原始社会的档案公有制是建立在低层次上的,这种公有制并不会带来档案利用的公开化、社会化,因为社会大众并不具有利用档案的需求和阅读档案的能力。
奴隶制国家的档案归王室所有。所谓归王室所有,包括两种含义:一是档案的所有权归王室所有;二是档案管理活动也基本集中在王室里。奴隶制国家的档案工作可称为王室档案工作,管理和使用范围狭小。当时档案工作者不是一种专业化的专职档案官员,而是一种身兼数职的位高权重的国家重臣。
封建制国家仍然实行专制统治,皇权至上。因此,从这一点上讲,档案的所有权归皇帝。但从总体上讲,封建制国家政权机构已相当严密,各地方政府亦保存和使用档案,所以,它的所有权形态应与奴隶制的王室所有制有所区别,封建制国家的档案所有制形态应称为专制国家所有制。当时的档案管理与使用基本上围绕着国家行政管理活动进行,但其范围远远大于奴隶制国家的档案工作活动范围,基本上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范围相同,其管理机制属低层次的国家集中统一管理体制。
资本主义制度打破了王权,实行了民主制和生产资料私有制。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档案所有权已不完全归国家所有,而是国家所有与私人所有相结合。在资本主义社会,除国家政府产生、管理、使用的档案(即公共档案)归国家所有外,大量的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和私人事业单位的档案,完全属于私人或某个社会集团所有,国家无权干涉。这种档案私有制为主的档案所有制,决定资本主义国家不可能实行全面的整体性网络化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社会主义国家由于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了档案所有权的基本形态是公有制,即社会主义国家的档案属于全体人民所有。这种档案公有制使社会主义档案工作实行全面的集中统一管理成为可能,党和国家可以通过各级档案管理机构和各专业各部门按照一定的制度,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社会主义社会的档案公有制还不是一种完全的、彻底的档案公有制。它还允许档案个人所有存在,(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允许大量私有档案存在);它的利用还有限制。完全的、彻底的档案公有制只能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档案完全由人类共有、共享,档案管理实现完全的统一化、整体化,人们可以在完全无限制的情形下自由地利用所有档案。
三、新的国家制度带来新的档案工作体制,必然影响并产生新的档案学理论。
档案学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科学,有什么样的社会档案工作实践,就必然有什么样的档案学。因此,社会制度的变化所带来的档案工作实践的变化必然反映到档案学理论中来,使社会主义的档案学有别于资本主义的档案学。
资本主义档案工作和社会主义档案工作的体制区别主要在于分散性和整体性。这种区别表现在同一时间范围内档案工作在空间上的不同,这种空间上的整体化和分散化直接导致社会主义档案学的整体性、系统化与资本主义档案学的分散性和片断化。
西方档案学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限制,虽起步较早,但西方档案学家对档案学理论中各种问题的研究,多是孤立进行的。他们虽然也能够在研究中发现并解决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一些好的见解和具体的原则,但始终未能形成整体性的档案学理论体系,各种具体理论原则之间的联系显得松散、零乱。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整体性档案工作从其产生之初就要求社会主义档案学的整体性。因此,中国的社会主义档案学从其初创时起,就重视档案学理论体系结构的构筑,到本世纪90年代初,一个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方法研究并重的整体化档案学研究在较短时间内,从总体上超过了西方资本主义档案学。
由于社会制度的限制,除整体性外,西方资本主义档案学无论在深度还是在广度上,都与中国社会主义档案学的研究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档案学的研究范围明显大于西方档案学,中国档案学中所包含的许多重要理论问题是西方档案学中没有的;而西方档案学理论所包含的内容,则是中国档案学全部具有的。由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中国档案学者把国家档案事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创立了国家档案事业的宏观管理理论,而西方由于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的分散性,决定西方档案学界不具备进行这方面档案学研究的社会条件。
在研究深度上,西方档案学也明显不及中国档案学。中国档案学对各类档案都有较深入的研究,建立了许多分支学科,而西方档案学研究还主要局限于公共档案。如科技档案研究,由于其体制的分散性,虽然他们的科技档案本身的数量和质量都优于中国,但西方的科技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水平却很低;而中国的科技档案管理的理论研究已经构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制度的优越性显而易见。
四、新的社会制度带来的新的档案工作体制,需要一个新的档案法规体系为其提供法律保证。
自从有了一定规模的档案工作就有了档案法规。已知的各种社会制度中,除原始社会外,其它各种社会政治形态中都有档案法规的存在。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一种新的社会制度产生后,必然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档案法规。早期的档案法规产生于奴隶制社会,因为当时已经有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档案馆库,其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须有一定的规矩,这种由国家制定的各种规矩就是法规。如古罗马曾规定帝国的一切有关公务活动的记录材料,必须交档案馆保存,并且规定法律和决议要交到档案馆并在档案馆的登记簿上登记后才能生效。为了保证档案为统治者的利益服务,东西方各奴隶制国家都对档案的利用加以严格的限制,只有国王、贵族、高级官员和高等僧侣等才可利用档案。
封建社会的档案法规是封建法律的一部分,仍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为宗旨。同时,由于档案工作规模的扩大,体系的完整,使这一时期的档案法规涉及面、覆盖面都相当广。如我国封建时代的档案律令的内容,涉及到档案的作用、文本、档案的整理、鉴定、保管、档案的安全、保密、档案的利用与公布、档案的移交以及丢失、弃毁、偷盗档案者应负的法律责任等。其涵盖面涉及到档案工作的各个部分。
资产阶级革命家对档案工作表现出了极强的敏感性,西方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们在他们刚刚完成夺取政权的任务后即刻开始对档案工作的改革和立法工作,这种现象在著名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表现的最为典型。
资本主义制度是优于封建制度的社会制度。所以,其档案法规亦相应地表现出相对于封建档案法规的优越性。其表现主要有:1.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使资产阶级实行了档案的开放原则,它打破了专制制度下的档案封闭性;2.档案已不再归国王或皇帝所有,明确提出并广泛使用了公共档案的概念,并规定它们是属于公众的或国家的财产;3.从法律上对档案的社会意义加以规范和说明;4.从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出发,承认私人对其档案具有所有权。
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限性,资产阶级的档案法规亦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其主要表现为:1.由其生产资料私有制决定,其档案法规主要对公共档案的管理工作发生作用,而对私人企业等社会中的大多数部门的档案工作并不产生太大的作用;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没有一个自上而下、纵横交错的档案行政管理体系,来强有力地保证其档案法规的实施。
社会主义档案法规的建立开始于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刚刚胜利,苏维埃政府就着手进行档案工作改革,制定社会主义的档案法规,著名的《列宁档案法令》翻开了世界档案史的新纪元。
由于社会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档案法规较之资本主义档案法规具有以下优越性:1.把档案视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2.社会主义档案法规的内容范围、作用范围更广;3.社会主义档案法规可以依靠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加以有效的落实和监督、检查。
标签:档案学论文; 公有制论文; 企业档案工作规范论文; 资本主义制度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资本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