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概念辨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继续教育论文,概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9.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13X(2001)01—0093—10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1979年开始,以清华大学张宪宏教授出席在墨西哥城召开的第一次世界继续工程教育大会为标志,便卷入了世界继续教育的发展洪流。
20年后的世纪之交,我国的继续教育不但在实践上取得了卓著的成就,而且对它的科学研究工作,也以一个前景看好却又亟待获得更多理论养分的新型领域,开始被明确地纳入到整个教育科学研究规划之中。“关于有中国特色继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新近被确定为由教育部和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共同推进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1世纪初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的主选课题之一,便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笔者在对继续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活动的整体构架进行了一番思考后,认为,继续教育研究的整体推进,可以经由如下五个层面而逻辑地向前展开。
层面A,涉及对继续教育概念之基本含义的理解, 旨在为继续教育研究的整体推进确立最初的逻辑源点。
层面B,涉及对继续教育发展动因的探究,其中又可分成两翼: 一翼着重探析继续教育兴起与推进的历史动因;一翼着力探究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的社会动因。其主要作用在于为后续的理论与决策研究提供实践依据。
层面C,涉及对继续教育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分析。 其中也可将其分成两翼:一翼重点研究国外的情况;一翼重点研究国内的情况。其主要意义在于为继续教育未来发展研究提供实际参照。
层面D,涉及对继续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 旨在为继续教育实践的未来发展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层面E,涉及对继续教育未来改革发展的设计, 这是上述四个层面研究所追求的归宿,而这个层面的研究,其结果的优劣不仅事关继续教育未来是否能够健康、有效地发展,从研究本身的系统观念出发,它还将反过来对整个研究活动的再循环产生影响。
据此,本文拟首先辨析继续教育这个概念的基本含义,目的在于能够为后续的研究工作确立一个尽可能科学的逻辑源点。
一、“继续教育”概念的多样化理解
史料表明,现代意义上的继续教育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英、美两国。不久,在科技、经济、政治、人口、文化等不断发生巨变的国际背景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这个全新的教育领域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从实践角度来讲,继续教育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仅用了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就取得了业绩斐然的进步与发展。
然而,迄今人们似乎还并没有被统率在一面相同的旗帜下,对继续教育这个概念作出完全一致的理解。在这里,我们不妨首先将这些基于不同理解而形成的不同表述,原原本本地展示开来。
例(1),在美国, 有学者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在正规教育以后进行的一种范围很广泛的教育,使成人不断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增长对别的职业的了解。
例(2),在俄国, 有学者称所谓继续教育就是指:人们为获得和完善知识、技能和技巧,在普通学校和专业学校或通过自学途径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
例(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一书中写到:广义的继续教育是指那些已脱离正规教育、已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它对某个人来说,可能是接受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一个新领域内探求知识和技术;对另外的某个人来说,可能是在某个特殊领域内更新或补充知识;还有的人可能是在为提高其职业能力而努力。
例(4),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继续教育所作的定义是: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是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的产物。
例(5), 我国大型工具书《成人教育辞典》将继续教育的定义表述为: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对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不断进行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教育。
例(6), 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成人教育概论》中写到:继续教育在成人教育中作为一个术语,具有特定涵义,专指大学本科后的在职教育而言,包括理、工、农、医、文、法、管理等。大学本科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已被列为“初始教育”,即它是基础,是起始点,而继续教育则是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
例(7), 中国继续工程教育协会秘书长张根先生认为:继续教育是指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补充、增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追加教育,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
例(8), 我国另一部大型工具书《职工教育辞典》对继续教育所下的定义是:一般是指大学毕业后在职的、非在职的所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补缺、提高的教育。继续教育是继续工程教育的扩展。其教育范围不仅包括工程科技人员,也包括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这种教育是贯穿人的一生中的教育。
而所谓“继续工程教育”,又可见例(9), 成人教育学者孙立荣等人认为:继续工程教育意指凡从事与工程科学技术有关的教学、研究、设计、生产、管理的科技人员,为适应科技迅速发展,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补缺的教育。
例(10),我空军第一研究所张福泽院士和清华大学马祖耀教授将其定义为:是大学后终身性的工程技术教育,其基本任务是对受过高等(工程)教育的人员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开发工程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例(11),《成人教育辞典》将其表述为:对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和中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最新知识的教育活动。含义与大学后继续教育基本相同,但教育对象侧重在职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之为“工程师和技术员的继续教育”。
从国内外择取的以上11例有关继续教育定义的表述,足见人们对其概念的理解是多样化的:有的表明了它的由来,有的指出了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关系;有的强调对象和内容,有的侧重目的和任务;有的关注它的功能和特质,有的则又突出它的形式和过程等等。另外,在表述形式上,有的比较单一或抽象,有的则比较详尽或具体。因此,可以说,迄今为止,从国际范围来看,继续教育还尚未形成一种能够为更多的人们所共同接受的、可以比较充分显示其“全面性、完整性和权威性”意义的定义表述。
二、“继续教育”概念中的确定性分析
虽然如上11例对继续教育概念的理解,还无一能够称得上是“全面的”、“完整的”或比较“权威的”定义表述,但若将其综合起来,深入推敲,便不难发现,多样化的理解并不等于其中就没有一致性或趋同性可言。因而在这里,所谓“继续教育”概念中的确定性分析,就是试图通过对上述继续教育的多样化理解进行整体性的透视与综合性的提炼,来辨别和揭示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定共识的、有关继续教育这一概念所蕴涵的一些基本含义。
(一)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全新的教育领域
从以上11例继续教育概念的定义表述来看,均通过不同的表达方法,认为继续教育是一个新生的教育领域。 最为明显而且典型的是例(7)、例(4)、例(5)和例(6),它们分别以“学历教育的追加”、 “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初始教育的延伸、补充、扩大和发展”等表述对此作了诠释。由此可知,继续教育的首要含义在于相比传统的学校教育——“初始教育”、“学历教育”是一个新兴的教育空间,或者说是一个全新的教育领域。其中“追加”、“延伸”、“补充”和“发展”等说法更是充分体现了“继续”一词的本义。
(二)继续教育是指一种特定的对象
在以上所有的定义表述中,几乎无一例外地涉及到了继续教育的对象。不论其用何种方法来表达,均认为继续教育所面对的是一群特定的教育对象。如果对各例有关教育对象的认定作一个高度的概括,他们就是那些“离开了传统学校教育”,“离开了学历教育”的人们,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话来讲,就是那些“已经脱离正规教育,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们”。
(三)继续教育是指一种行为
继续教育是指一种行为的看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一书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认为它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实施某个阶段的正规教育活动;对另外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实施某个新领域的知识和技术教育活动;再对另外某些人来说,可能是实施某个特殊领域的知识更新教育活动;另外,还有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是实施提高职业能力的教育活动。在其他各例表述中,继续教育的行为含义更是被类似“它是进行知识更新、补缺和提高的教育活动”,“是进行最新知识的教育活动”,“是不断开发他们创造、创新能力的活动”,“是不断提高他们职业能力的活动”等表述而充分地体现了出来。
(四)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内容
从11例继续教育概念的定义表述来看,其中有不少涉及到了继续教育施与教育对象的内容问题,或者说,教育内容是所有这些继续教育概念理解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例(1 )提到了“获得有关自己职业的新知识、新技能,同时增长对别的职业的了解”;例(10)指出了继续教育是“进行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例(6)和例(3)甚至分别以“包括理、工、农、医、文、法、管理”,“人们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等这样一些或十分具体或高度概括的表述,来表达了继续教育的内容含义及其在整个概念中的重要位置。
(五)继续教育是指一种目的
所谓继续教育同时还指一种目的,就是在以上各例理解中,将继续教育作为一种全新领域置入整个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系统的框架之内,把作为“行为”、“活动”的继续教育应用和作用于作为“内容”的继续教育,从而所产生的一种预期结果。例(2), 继续教育是有“系统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例(4 )“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例(5 )“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例(7)“以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例(9)“不断进行知识更新补缺的教育, 为适应科技迅速发展”等等,无不表明它们是对继续教育所要达到结果的一种预期,从而也证实了继续教育这个概念所蕴有的目的含义。
三、“继续教育”概念中不确定性分析
通过继续教育概念的确定性分析,可以看出,人们主要是从“领域”、“对象”、“行为”、“内容”和“目的”这样五个方面来探讨、揭示其含义的。也就是说,综合11例定义表述,它们都趋于认为继续教育这个概念主要是由这五个方面作为五大要素而组成。正像法国学者柯罗德·杜巴迩(Claude Dubar)所说的那样,人们对于继续教育(法国称继续职业培训:la formation professionelle continue)的理解,总希望从诸如“目的、时限、内容、组织机构和培训对象”等方面形成一定的说法。
在这里,暂且不论通过以上所归结的五个方面来理解继续教育是否已经充分,而试图仍以这11例定义表述作为参照,从这五个方面再来进一步分析和揭示其中所存在的某些尚未确定的东西,即11例定义表述在其具体认识“五个要素”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模糊、差异甚至是分歧的地方。
(一)“是指一种全新教育领域”中的不确定性
如上所述,在11例继续教育概念的定义表述中,几乎无一不首先认为继续教育是一个相对传统学校教育而言的新生的教育领域。但是它们在具体确定这个全新教育空间、全新教育领域时,其分界线却又显得颇不一致。比如:
——例(1)和例(3)认为它是一个“正规教育以后”或“脱离正规教育后”的领域;
——例(4)和例(5)认为它是一个“学历教育后”或“一定学历教育后”的领域;
——例(6)认为它是“大学本科后”的领域;
——例(8)认为它是“大学毕业后”的领域;
——例(10)和例(11)是两例专门有关“继续工程教育”的定义,它们则又有两种说法,一是“大学后”的领域,一是明确指出为“大专后”的领域。
由此可见,继续教育作为一个有别于传统学校教育意义的全新领域,它的分界,或者说它的“追加”、“延伸”、“补充”和“发展”的“起始之点”尚且显得十分模糊。对此,至少可以发生两个疑问:
其一,“正规教育后”和“学历教育后”究竟是指正规的中等学历教育后,还是指正规的高等教育后?
其二,正规的高等教育,或者说高等学历教育有大专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如果定位在“大学本科后”,那么在我国作为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大专教育后,何以得到兼顾?
(二)“是指一种特定对象”中的不确定性
在继续教育的第二层含义里,比较一致的共识是,继续教育指向一种特定的对象,他们是一组“离开了传统学校教育”,“离开了学历教育”的人们。然而,在对以上11例理解的进一步分析中可以发现,对于这一组特定群体的具体界定,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
其中,有的强调了教育对象的成年性,如例(1 )认为他们是指“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成人”;有的在强调其成年性的同时,又提出了他们的在职性,如例(3)认为他们是指“脱离正规教育之后, 已经参加工作和负有成人责任的人们”;有的又突出了他们的“全员性”——在职和不在职的人员都可以成为继续教育的对象,如例(8 )认为他们包括“大学毕业后在职的、非在职的所有人员”;有的则还提出了职称要求,如例(3 )认为他们是“已获得一定学历教育和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另外一些定义,特别是有关继续工程教育的定义,则又特别强调专业性,将其教育对象限定在大学后与工程科学技术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称“科技人员”、“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等,有时也包括这方面的“管理人员”。
这样,就使得人们很难去把握继续教育的对象除了具有“离开了传统学校教育或者说离开了学历教育”这个共同特点以外,他们究竟应当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所有正规教育后的成人”?究竟是否同时包括“在职人员”和“非在职人员”?究竟是否既要“获得一定的学历教育”,又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职称”?
(三)“是指一种行为”中的不确定性
在继续教育是指一种行为的分析中可以看到,其行为含义概括起来主要有两种说法:
第一,是进行知识的更新、补缺和提高的教育活动。
第二,是不断提高职业能力或开发创新能力的活动。
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职业技术教育术语》一书对继续教育所持的行为含义,亦不过是对以上两种说法所作的一种更为具体的描述。
在这里,暂且不论以上两种说法尚有进一步作出综合互补的必要,而且也不打算展开这两种易被接受的、并倾向直观和功能意义的说法互补难度不大的观点,我们主要的兴趣是提出如下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确认继续教育对象的成年性,又接受俄国学者的观点——继续教育就是对其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那么,当它与青少年教育——尤被曰之为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相比时,两者的“行为含义”在其“质”上又有何区别呢?
其二,如果同意例(5)的观点, 认为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通过对成人教育的分析,也发现并确认其具有行为含义,那么继续教育的行为含义与之又有什么不同呢?
总之,为了既能准确反映共性,又能充分体现个性,人们在表述继续教育的“行为含义”时,有没有可能精当地给出某种说明或限定,以使之有别于青少年教育和一般的成人教育呢?
(四)“是指一种内容”中的不确定性
如前所述,在继续教育概念的定义表述中,有不少涉及到了继续教育施与教育对象的内容问题。这是一个总体上的趋势,或者说是一种基本倾向。但是,有的仅限于从不同的角度,部分地指出了继续教育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如例(1)和例(10 )从劳动方式不断进步的角度出发,认为它涉及新知识、新理论、新技能、新技术和新方法, 又如例(6)从传统学科分类角度出发,认为它包括理、工、农、医、文、法、管理等多门学科;有的则对继续教育所涉及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如例(3)认为它是“人们所接受的各种各样的教育”。 这样就造成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很难由此对继续教育内容形成一个比较适当的把握,有所具体描述的或许不够完整,进行高度概括的或许过于抽象,至于个别对之无所涉及的定义表述则更无法通过它的教育内容来更好地、全面地领会继续教育的含义。
(五)“是指一种目的”中的不确定性
虽然不少定义表述都显示了继续教育概念的目的含义,但透过字里行间又可以发现它们的目的含义是各有所指的。稍作整理便可以将其分成两类:
一类指向“宏观目的”——如例(4)和例(5)分别描述道:继续教育是“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继续教育“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另一类则指向“微观目的”——如例(7 )认为继续教育作为一种“追加教育”,其目的就是“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
相比之下,“宏观目的”突出了继续教育目的的“社会意义”,其中例(4 )中所说的“使受教育者不断更新知识和提高创新能力”和例(5)中所提到的“旨在更新知识和提高职业能力”,究其实质, 不过是“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需要”或“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一种途径或手段而已。
“微观目的”则强调了继续教育目的的“个人意义”,即表明了通过继续教育途径,在受教育者个人身上所产生的一种预期结果。
由此可见,关于继续教育的目的问题,同样存在一定的分歧,需要人们对之进行一番认真的思考和斟酌,以取得一种尽可能一致的认识。
四、关于理解继续教育概念的相关思考和意见
以笔者的观察和感知,从“领域”、“对象”、“行为”、“内容”、“目的”去理解继续教育概念,其视角应当说是比较充分的。或者说,继续教育的确主要是从这五个方面来体现其自身含义的。问题是,人们在具体分析这五个方面时,却因出于不同的视角,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以下的思考和建议,旨在针对其中的“不确定性”,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以促使继续教育这个概念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更加体现出它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关于“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全新教育领域”的思考和建议
以上分析表明,继续教育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在整个教育范畴中所形成的一个全新领域。在解释这个领域时,人们普遍或明或暗地表达出一种共识,那就是其中的“全新”意义是相对传统学校教育而发生、而存在的,或者说它的“新意”是体现在对传统学校教育的一种继续。然而,当人们试图使自己所理解的继续教育概念能够对其实践发生指导作用的时候,即在试图确定继续教育与传统学校教育的分界,认定前者之起始点的时候,便有了分歧:有的定在大学本科教育后;有的认为可以始于大专教育后;有的又比较宽泛地定在“正规教育后”或“学历教育后”。
依笔者之见,定在大学本科教育后,或许是受到了“继续工程教育”的影响。因为在国外,尤其是在北美,继续工程教育兴起之初,乃至时至今日,它所从事的主要是一种大学学士学位以后(相当于我国本科教育以后)的延续性教育。
定在大专教育后,显然是出于对本国国情的考虑。因为在我国,大专教育属于高等教育。
至于定在“正规教育后”或“学历教育后”,想来是“继续工程教育”概念扩展成为“继续教育”概念所带来的一种结果——试图在“大学本科后”的基础上有所拓展,将继续教育的大门开放得更大一些。
可见每种考虑都有它们的依据,也都有它们的合理性。然而它们又有各自的局限性:
“大学本科后”的定位,势必将大专教育后排除在外。那么,对于继续教育来讲,作为一个全新领域(特别是在我国)其辐射面必将受到大大的限制,而对于大专后的延续性教育来讲,其发展需求也必然会受到大大的遏制。完全使用“大专教育后”的定位,又似乎与“国际惯例”缺乏和谐。至于宽泛地定在“正规教育后”或“学历教育后”,正如前所说,继续教育的门是扩大了,但它确切的起始点却变得模糊了,究竟是起始于正规的中等学历教育后,还是起始于正规的高等学历教育后?
有鉴于此,以笔者的考虑,建议继续教育作为一个全新的领域能否被框定在“大学后”,或者说,继续教育起始于大学教育以后。理由主要有三:
第一,“大学后”的概念既可以包括“本科后”又可以包括“大专后”。如果再以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它甚至还可以包括“硕士后”、“博士后”的延续性教育。
第二,“大学教育”在一般的社会认识中无疑尤指学校教育、学历教育,因此提“大学后”可以比较明确地确定,继续教育起始于高等学历教育后,其中既可包括属传统、正规途径的高等学历教育后,又可以包括非传统、非正规途径的高等学历教育后。
第三,“大学后”的提法易与一些发达国家的继续教育或继续工程教育相接轨,自然也有利于促进我国在继续教育方面与国际间的交流。
在此,深感尚有必要进一步指出的两点是:
其一,继续教育虽然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起点,但是,它却没有规定的终点。也就是说,对受教育者个体来讲,它贯穿于其一生的职业生涯,是一个周而复始,不断延续的过程,是一个工作——学习,学习——工作不间断的交替过程。这就像有些定义表述中所指出的那样,继续教育是大学后一种具有终身性的教育活动。换言之,继续教育具有终身性,是终身教育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实践。
其二,根据以上分析,继续教育可以起始于大学教育或者说高等教育中的多个阶段:或大专后、或本科后等等,但是所有其后的教育和培训,从其本质属性而言,都应当是一种非学历教育,旨在以最迅捷有效的方式和多样化的途径,来满足社会和个人大学后教育的实际需要,来解决社会或个人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可以假设:如果大专后接受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在我国,“专升本”教育方兴未艾),人们往往将之纳入成人高等教育范畴;如果本科后接受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那么,它又可被归属到研究生教育范畴。试想,一种能够轻易被其他系统涵盖或统率于门下的东西,其本身又有何个性可言,又有何存在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总而言之,继续教育之所以能够被视作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那是因为它本身所拥有的某些特性所决定的,而其中最先具有根本意义的特性便是它的“终身性”和“非学历性”,两者是支撑继续教育成为一个全新领域的最核心的骨架,也是使这样一种教育领域充分体现其一个“新”字和展现其生命活力的根本之所在。
(二)关于“继续教育是指一种特定的对象”的思考和建议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人们比较一致的共识是,继续教育的对象是“离开了传统学校教育”、“离开了学历教育”的人们。分歧在于,有的强调了他们的成年性,有的强调了在职性;有的则认为他们同时包括在职和不在职的人员。另外还有一些定义表述认为他们应是专业技术人员,并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
那么,除了从一种比较概括的层面上,认定继续教育的特定对象是那些结束了“传统学校教育、学历教育的人们”以外,至于那些人们分别指出的,种种具体的“特定性”又应对之进行怎样一种分析和界定呢?对此,笔者的观点和分析是:
首先,确定继续教育对象的成年性是十分必要的。
对此,有两条基本理由:其一,可以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传统的学校教育和新生的继续教育所面对的是两组在身心发展和个体社会化发展方面体现出完全不同水平和不同特征的人们——前者是处在学龄阶段,以“学生”为主要身份,以“学习”为生活主旋律的青少年群体,后者是大学教育后,以“社会成员”为主要身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成年人群体。其二,可以促使人们充分关注和研究成人学习者特别是“大学后”成人学习者的身心发展以及他们的学习规律和特点,从而使得为他们所准备的全部的教育活动能够符合这些规律和特点。
其次,确定继续教育的对象同时包括在职和非在职人员是合理的。
在继续教育初始阶段,或者说在相对纯粹的继续工程教育阶段,受历史发展的局限,人们把它的对象主要限定于在职人员,是情有可原的。但如今,继续工程教育已扩展为继续教育,便没有理由不突破它对象的“在职性”。更何况,在知识经济形态日益逼近的今天,谁能保证大学后一辈子不待岗、不下岗、不转岗?如果将这些大学毕业后因种种原因而成为“非在职人员”或“暂时无业人员”排除在继续教育的大门之外,且不说这将会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产生什么负面影响,即使是对保障他们个人终身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促进他们一生的发展来讲都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正确的做法是应当同时把大学后在职和非在职人员同时包括在继续教育的对象范围之内。
再次,对继续教育的对象再专作“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定是多余的。
如果说在继续工程教育时期,为了取得与(工程)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一致性而有必要专门对教育对象作出一种说明性限定的话,那么到了它的扩展时期——继续教育时期就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必要特别作出“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定了。尤其是当明确了继续教育起始于大学教育以后,再有此举则更显得多余。一则,实际表明,大学后的劳动者,总是多为“专业技术人员”。二则,扩展了的继续工程教育——继续教育,其本身就意味着对象上的扩展,一条基本原则就是包括大学后的所有人员,无论你是原来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是非原来意义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无论你是“专业技术人员”,还是“非专业技术人员”如队伍日渐壮大的高学历、高层次的管理人员等。
最后,继续教育对象应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要求值得商榷。
有些定义表述把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也当作了一条作为继续教育对象的条件,这在笔者看来是很值得商榷的。首先,从人的成长规律来看,从大学教育后到在专业上有所成就、有所建树,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评定标准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其次,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学教育后到可以评定职称常常还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时间规定。如果把这些尚不具备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拒之门外,无论是于社会发展,还是于个人发展都是相违相悖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层面人员往往作为一种社会进步的新生力量而更加需要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因此,在笔者看来,全然不必把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作为继续教育对象的必要条件。
诚然,在我国,对于那些由于历史原因而不具备大学学历,但又因为自身努力而已经取得专业技术职称,特别是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来讲,在必要的时候将其作为继续教育的对象亦是可行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类需要兼顾的对象终究会逐渐减少。
总之,根据以上所述,继续教育的对象,作为结束了“传统学校教育、学历教育的人们”,在此,其具体的“特定性”主要表现在他们的“成年性”——是大学教育后,以“社会成员”为主要身份,在生产劳动过程中进行学习的成年人群体,以及他们的“全员性”——同时包括大学后在职和非在职人员。至于是否“专业技术人员”,是否具备“专业技术职称”则建议予以淡化,在定义表述中更可忽略不计。
(三)关于“继续教育是指一种行为”的思考和建议
继续教育是指一种行为的不确定性分析首先认为,有关行为含义已有的两种倾向直观和功能意义的具体说法,不但可以有所互补,而且互补难度并不很大。之后,一方面为了使继续教育能够尽可能准确地反映其与其他教育之间的共性,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方面)又能在更大的程度上显示其在整个教育世界中的个性,在确认了:(1 )继续教育是“系统的有目的的实践活动”;(2 )青少年教育尤被看作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3 )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成人教育同样具有“行为含义”。 在这样一些基本观点的前提下,着重提出这样两个问题:
相比青少年教育,继续教育的行为含义在其“质”上有何区别?
相比一般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行为含义又有何不同?
笔者认为,同样因为继续教育是“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继续教育行为含义与青少年教育行为含义之间在“质”上的区别,完全可以通过如下有关成人教育与青少年教育两者行为在其“质”上的差异分析得到相应的说明:
由于教育对象不同,导致了教育需求上的差异,前者的教育需求是与现实生活和劳动的直接需要相一致的,后者的教育需求则与未来生活与劳动的潜在需要相一致。
由于教育需求不同,决定了教育源点上的差异,前者意在帮助成人更好地生活和劳动,后者旨在为青少年作好独立生活和劳动的准备。
由于教育源点不同,形成了教育驱力上的差异,前者来自实际生活和工作,通常情况下是成人主动决定卷入教育活动,后者来自未来的生活和劳动,一般情况下青少年是比较被动地接受教育。
终而,由于不同的教育驱力,规定了两种受教育者的地位差异和两种教育行为的性质差异,那就是,前者是受教育者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是一个由学决定教的过程,后者是受教育者处于矛盾的次要方面,因而是一个由教决定学的过程。
概而言之,就本质而言,继续教育与青少年教育之间,就如同成人教育与青少年教育之间一样,两者的行为含义是有所区别的。前者因为由学决定教,所以在本质上,它是一种由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学习的教育行为;后者则因为由教决定学,所以在本质上,它是一种由教育者促使受教育者学习的教育行为。
如果说,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一样,其行为含义在本质上共同是一种“由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学习的教育行为”,那么,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既然作为两个相对独立的概念,前者相比后者,其行为含义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又有什么不同呢?根据笔者的观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从行为的对象来看——离开学校学历教育任何阶段甚至没有任何传统学校教育经历的人,只要被所属社会承认为成人的人们,都可以成为成人教育的对象,而继续教育的对象则是接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们,并且对社会或社会某个领域发展作出过或正在作出较大贡献。总之,他们是高学历、高智能者,是成人群体中的先进部分。
2.从行为的发生来看——成人教育广泛基于现实生活和现实劳动两方面所产生的教育需求,而继续教育则着重基于现实生产劳动及其要求变化所产生的教育需求。
3.从行为的意旨来看——成人教育的初衷在于帮助所有的成人更好地生活和更好地劳动,继续教育则在于帮助大学后的人们进行更好地劳动。
4.从行为的追求来看——一般的成人教育主要是希望帮助受教育者获得劳动的机会,或能够胜任正在从事着的劳动,而继续教育则更希望促进受教育者在知识、科技含量更高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一种更主动、更有效、更创新,更具应变能力的劳动。
5.从行为的驱力来看——继续教育对象的教育水准高,所以相比一般的成人教育对象,有无数事实和众多研究可以证明,他们根据工作劳动实际需要而卷入教育情境的主动性显得更强。
由上可见,当人们无论是用何种方式来理解、表达继续教育之行为含义的时候,都不应当忽略了它和青少年教育相比在本质上所存在的不同,和一般的成人教育相比在表现形式上所存在的种种差异。惟如此,才有可能真正认识清楚继续教育行为含义的本来面目,也惟如此,才有可能真正发现和树立继续教育本应有的个性形象。
(四)关于“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内容”的思考和建议
“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内容”的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各例定义表述中,对其内容含义的认识,有的出于生产劳动方式不断进步的角度,有的出于传统学科分类的角度;有的则出于宏观高度把握的角度。对其内容含义的描述,有的试图具体罗列但似乎不够完整,有的希望高度概括但结果显得过于抽象。这就造成了人们对继续教育的内容难以形成一个比较适当的把握。
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来认识继续教育的内容含义,或者说对其形成一个比较基本的把握呢?对于这个问题,在笔者看来,如果以上有关继续教育的行为含义分析及其见解是可被接受的话,那么,便可拿来其中的“行为对象”、“行为发生”、“行为意旨”和“行为追求”,将其作为思维的逻辑起点或依据,从而在一种既趋其特质或特性又及其一般表现形式的层面上,演绎出继续教育内容的基本定位。对此,试作如下诠释:
从继续教育的“行为对象”来看,他们是一组已经接受过大学教育,属于高学历、高智能的人们,因此,一般说来,施与他们的继续教育内容,首先应当是一种相对具有更高层次的教育内容。
从继续教育的“行为发生”来看,它主要基于现实生产劳动及其要求变化所产生的教育需求。那么,施与他们的继续教育内容,无疑应当是根据现实生产劳动及其要求、变化所产生的教育需求而确定、而发散、而变化的。由此,继续教育的内容又必然强烈地体现出它的广泛性、新颖性和前沿性(尽管其有时并不一定需要具备大学教育的基础)。
从继续教育的“行为意旨”来看,其初衷在于帮助大学后的人们进行更好地劳动。因此,施与他们的继续教育内容,又无疑应当是沿着适应和促进他们职业生涯发展的基轴而规划、而展开的。一般说来,由此而形成的内容目标主要有四:(1)知识结构的完善和更新;(2)职业能力的再提高;(3)智能的连续开发;(4)职业道德的提高和完善。
从继续教育的“行为追求”来看,它希望促进受教育者在知识、科技含量更高的生产劳动过程中实现一种更主动、更有效、更创新、更具应变能力的劳动。为了达到这种要求,并根据继续教育对象在年龄、能级、职级、专业、岗位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可试将其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分类设定为如下七大板块:(1)知识补充型;(2)知识扩展型;(3)知识更新型;(4)能力开发型;(5)职业转换型;(6)创新研究型;(7)群体意识和团体精神培养型。
总而言之,在认识“继续教育是指一种内容”的时候,应当力求避免趋于浅表化的或者过于操作化的理解,而建议人们尝试着从其行为的特性出发来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这样一种切入内里的分析,人们不仅可以明确发现继续教育内容具有高层次、广泛性、新颖性和前沿性的特点,并且可以充分认识到它既与个体的职业生涯发展紧密相关,又与生产劳动及其要求变化紧紧相扣。在笔者看来,或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继续教育“内容”的精髓,才能比较明晰地凸现出它所应有的一个基本构架。
(五)关于“继续教育是指一种目的”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不同的立场或社会背景,以上继续教育定义表述中的目标含义,有的比较倾向于定位在它的“社会意义”上,有的则比较倾向于定位在它的“个人意义”上。对此,需要我们用一种更加全面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加以思考。
从全面的视角出发,继续教育的目的是具有双重性的。对个人而言,比较浅层的(趋向教育内容与教育目的之间的直接关系),可以说其目的是“使专业技术人员完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创造能力”,而比较深层的(趋向教育行为的本质),可以说,继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使成人群体中的先进部分,能够在一个相对较高的层面上持续不断地提高和完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从而在其个体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获得一种具有领先和典范意义的发展。对于社会而言,其目的是为了更加有效、主动地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运作的优化完善乃至社会的全面进步。
从辩证的视角出发,对成人群体中先进部分实施终身不断的继续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只有使这部分群体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首先不断实现更高的超越,才能真正使他们成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队伍中的领头羊——更加有效、主动地适应和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运作的优化完善乃至社会的全面发展。诚然,反过来,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运作健康和社会文明全面进入更高境界又终能对其一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乃至终身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概而言之,继续教育的“目的”是体现在个人和社会之双重层面的,而双重层面的目的之间又是互为作用的。笔者相信,只有当人们把握了继续教育的目的双重性及其互动性,才能更好地认识继续教育目的的实质,才能更好地驾驭继续教育的全部实践。
收稿日期:200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