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践研究论文_袁文颖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特色小镇是当前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热点,其规划建设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其中应注重多维度的融合。据此,本文简要阐述了特色小镇的内涵,并以文化旅游小镇规划建设项目为例,就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践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期进一步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多维度融合;规划

引言

特色小镇是集配套完善、特色产业以及地域文化等内容于一体的综合类型小镇,可以实现生态、生产以及生活的高度融合。在经济新常态下,建设特色小镇是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近些年来,受国家政策和发展理念的引导,全国范围内逐渐兴起了构建特色小镇的热潮,在此背景下,如何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小镇,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已成为了当前重要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项目,具体的分析了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

1.特色小镇概述

特色小镇是一个新事物,既新鲜,也有特色,其规划建设活动已经在全国各地广泛的开展开来,取得的成绩相当突出。特色小镇的“新”与“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具体内容包括:第一,产业“特而强”。聚集信息经济、文创、旅游、环保、金融等产业,强化区内产业,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第二,功能“聚而合”。产业、旅游、文化、基础设施服务等功能叠加。第三,形态“小而美”。按照环保、美化等原则设计小镇形态,包括建筑、景观等方面。第四,制度“新而活”[1]。以上四个方面内容为基础,针对产业特色、小镇发展等建立“个性制度”,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与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特色小镇是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点内容,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门话题,各企业将其视为不可错过的投资热土[2]。为了更好的阐述特色小镇的内涵及规划建设重点,下面以杭州塘栖小镇规划建设项目为例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

2.基于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践

2.1 项目概况

塘栖镇位于杭州余杭区,距离杭州中心城区约20公里,距离临平副城主中心区约13公里,作为杭州“一城三副六组团”城市总体规划中塘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临平副城的副中心(如图1)。随着中心城市向外拓展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塘栖成为承接杭州产业和城市功能外溢的重要地区,而塘栖正处位于杭州都市圈层的外圈层上,接受主城区产业转移、发展旅游功能为主。

2.2 目标定位

“塘”和“栖”这两个字是塘栖地域特色价值的最好诠释。“塘”是塘栖水乡空间形式的代表,“塘”和“栖”是依水而居,傍水而戏这种地域生活文化的高度概括。无数的河无数的湖,其分流与汇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水乡风貌。在快速城镇化发展进程中,游离于城市之外的塘栖,其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在临平乃至整个杭州都具有代表性和稀缺性,也成为了都市人的精神食粮。

塘栖镇将打造为集文创办公、旅游体验、时尚生活、运动休闲、公共服务等多业态复合的工作、生活一体化小镇,提供开放式的办公院落、艺术街区、互动性的城市新空间。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强调多元业态功能的聚合;自由开放、互动感强、创意办公及生活休闲空间,满足各类人群更深层次的社交需要;独具特色的院落及街区,配合时尚创意零售、城市艺术聚落的点缀,提供更加多元及人性化的生活与办公空间;产业规划建议:以优势产业为主导,多种产业组合的复合型产业结构是本项目理想的产业组合。

图1塘栖镇与临平副城关系图

2.3 具体实践

(1)以“塘空间”为特色的设计

“塘”空间是规划区的最大特色,我们基本上保留了中心区内的现状“塘”空间,整合局部狭窄地段,将中心区营造为一条以水为主题的城市公共功能体验带,沿水网按不同地块大小安排各种各样的城市功能,营造负塘而居的传统水乡意境,并且与南部丁山湖较好地融为一体。而中心区的外围区域,则主要对水系进行合理整治与修改,保留主要的水廊道,以路网与水廊道划分街区,通过开放空间的组织,使水体、绿化、建筑与中心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其次,分析与提炼当地水乡空间的模式,以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城市功能,创造不同形式和尺度的“塘”空间,如水岸商埠、水上街市、洲塘连岛、临塘而居等等,每一种“塘”空间形式都有自身的特色,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感受。如图2所示。

图2中心区“塘”空间特色示意图

(2)以“栖生活”为主题的功能策划

依据现实的经济发展需求,作为一个以居住、旅游为主的生活型服务中心,除了对物质空间环境上有较高的品质需求外,还必须为在这里生活、工作、旅游等各类人群提供完善的、高水准的城市公共服务,保证这个中心的活力与品质。规划以“栖生活”为主题,策划三大主题功能:栖居,依托塘栖独特的山水资源,利用“塘”资源,以宁静质朴为基调,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赋予不同的主题特色,打造一个极具浪漫风情的人居小镇。栖游,靠近丁山湖原生态的自然资源,旅游价值高,以生态旅游、特色体验为主,借助旅游项目的开发提升人气与环境品质。栖商,提供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产品,并以大型公共服务项目为引擎,迅速的吸引老城居民及外来商务、旅游人士在此生活或投资,激发活力。

2.4保证小镇特色化建设的技术方法技术

(1)适宜中心区的交通组织方式

一般城市建设开发的路网布局均采用方格网的模式,而我们的中心区强调水乡生活特色的延续,因此,中心区的城市路网结构应与周边区域的有所不同。而上层次规划采用的路网结构势必会导致较大强度的开发和交通量,不宜采用。中心区各个组团内采用枝状路网形式,以南北向的道路加强中心区与外围的联系,而东西向则不可避免让区域的城市干道穿越,因此,我们建议在进入中心区的重要节点处设置公共停车场,限时段控制车辆进出,禁止大型车辆进入,中心区内部更多地使用公共交通,提倡步行骑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其次,在中心区将大量建设专用步行道和景观小路,可以与车行道路平行,也可以采用更加曲折的路线,结合各种体验活动和休闲空间的布置,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林荫步行系统,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在道路断面设计上,强调生活性与体验性,平面线形为弧形且中央绿化带采用变换宽度结合大面积绿化,形成车道。最后,将临近丁山湖地区的一条区域次干道下穿,减少区域交通对丁山湖生态环境的影响,营造一个高端品质、富有水乡特色的中心区。

(2)兼顾特色与发展需求的强度、高度指引

为保证中心区水乡特色的形成及留出最佳山水景观轴线,同时满足整个地区的经济开发需求,应提出合理的开发强度与高度分区指引。由于中心区以商业娱乐、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功能为主,且地域特色价值较高,因此整体开发强度控制在1.0-1.5,建筑高度控制在24米以下。而中心区的外围区域主要以居住功能为主,在对地域特色塑造的需求上不高,为了整体的土地开发收益平衡,则在开发强度与建筑高度上均比中心区高。根据所处的地理

区位、交通条件、自然景观等因素,综合得出地块适宜的开发强度,最高开发强度控制在3.0以下。整个规划区的整体建筑高度呈现出中间低,外部高的、有层次变化的城市形态。

(3)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开发导控

依据城市道路、城市功能、现状建设、开发需求等因素,将中心区从北向南划分三个单元,即文化体育片区、商业休闲片区、旅游服务片区。分别从主导用地功能、建设规模、配套设施、城市设计及开发指引等五方面进行控制指引,建议每个单元的主导功能及兼容功能,引导市场项目的进入;确定单元开发总量(上限值)和建筑限高控制,保证中心区水乡形象的完整性;落实相关公共配套,允许公共配套设施在保证规模不变的情况下,其位置可结合实际情况,在单元范围内合理布局;确定单元的水面率与绿化率,允许在保证河道宽度与水面率不变的前提下,单元内的蓝线线型可根据实际建设需求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城市设计方面,除必要的小型设施以外,沿河绿带不应建设,须保证河道、绿地、公共慢行通道的连贯性与可达性。(如图3)

(4)“塘”空间特色的控制指引

水体和岸线是中心区景观环境的主体要素和核心景观,规划提出一系列的建设标准去控制中心区建筑的开发强度、滨水尺度与界面、滨水地区退绿化线等,以期望让水道与其两侧建筑构成不同街廓的尺度感受。我们将中心区内滨水空间按建筑与水体的关系进行分类,主要有河塘、水街、水湾,并对这三类滨水类型在功能注入、岸线设计、建筑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引导。

图4:河塘空间指引图

水街空间,再现曲水直巷、堤上筑屋的滨水空间,水道宽度8-12米,沿水边布置小商店、喝咖啡等功能活动,结合传统建筑塑造独具人文活力的滨水街市。

(5)创新投融资方式

本小镇规划建设要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积极争取央企、国企、民企等市场主体参与,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组织建设模式,扩大塘栖小镇投融资的范围、渠道,夯实小镇资金基础。由政府统一规划领导,投资主体承担小镇开发建设、招商引资、对外合作及管理服务等工作,借助实力雄厚投资主体的资金、技术、人力等优势有序完成小镇建设工作。对于小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可以实行PPP模式,成立小镇PPP项目推进工作组,有序推进各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工作。

3.结语

总而言之,规划建设特色小镇是经济新常态下加快区域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新型城市化均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小镇规划建设从产业维度、功能维度、形态维度、制度维度四方面着手,结合区域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求,积极发展小镇的文创产业及其他相关联的产业,加强配套生活设施建设与特色景观营造,提升小镇的服务水平,美化环境,创新融资、招商、服务等方式,从而构建了一个“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多功能空间综合体。

参考文献

[1]刘士林,王晓静.特色小镇建设实践及概念界定[J].中国国情国力,2017(6):10-12.

[2]曹爽,罗娟.我国特色小镇建设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改革与开放,2017(11):14-15.

[3]应云仙,汤坚立,朱利亚.基于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研究 ——以浙江慈溪智美家电特色小镇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7(9):199-201.

论文作者:袁文颖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  ;  ;  ;  ;  ;  ;  ;  

多维度融合的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实践研究论文_袁文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