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054400
摘要:目的:探讨河北省南和县农村孕妇焦虑、抑郁特点及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5月河北省南和县1例农村孕妇资料进行分析,对该农村孕妇采用SAS或SDS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分析农村孕妇焦虑、抑郁特点,并根据孕妇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应对。结果:孕妇分娩后,医院加强孕妇心理护理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孕妇经过3个月治疗,抑郁、焦虑症状消失,患者基本恢复。对患者进行连续3个月随访,患者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农村孕妇焦虑发生率较高,且抑郁相对复杂,医院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降低农村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
关键词:河北省南和县;农村孕妇;焦虑、抑郁;针对性;解决对策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它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的一种精神和行为失调症状,属于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为常见的类型。产后抑郁症涵盖了产后心绪不良、产后抑郁症以及超出产后心绪不良界限又未达到产后抑郁症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状态。它在产后6周内起病,经常持续3-6个月,严重者可以持续1-2年。因此,临床上研究河北省南和县农村孕妇焦虑、抑郁特点及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为了探讨河北省南和县农村孕妇焦虑、抑郁特点及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选取2015年10月-2015年11月河北省南和县1例农村孕妇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对策
1.1 资料
患者女性,年龄26岁,于2015年5月在医院成功分娩出一例男婴,孕妇妊娠期精神基本正常,无焦虑、抑郁病史。孕妇分娩后焦虑、抑郁症状加剧,经过SAS或SDS评估量表评定,患者确诊为产后抑郁症。孕妇分娩后,医院加强孕妇心理护理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孕妇经过3个月治疗,抑郁、焦虑症状消失,患者基本恢复。对患者进行连续3个月随访,患者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1.2 解决对策
(1)产前心理护理。分娩前,部分产妇存在畏惧心理,甚至害怕分娩,导致产妇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产妇无法排解焦虑,甚至出现产后抑郁情况。针对该情况,护士应该让孕妇进行有效的产前心理护理,及时扭转产妇的不良情绪,使得产妇保持良好的状态分娩,更加有助于产妇产后身心健康。同时,很多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非常在意,过分在意新生儿性别等,增加抑郁、焦虑发生率[2]。因此,应该加强孕妇心理护理,更加有助于产妇顺利分娩。(2)沟通教育。产妇分娩期应该根据每一位孕妇情况,实施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对于产妇的心理变化、性情秉性等实施针对性的护理,避免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妇产后恢复[3]。(3)帮助产妇转变角色。产妇分娩后,为了进一步降低抑郁症、焦虑症发生率,应该及时帮助产妇转变角色,使得产妇能够与家属分享喜悦,及时的感受妈妈责任,让孕妇产后保持愉悦的心情,降低抑郁焦虑发生率。(4)出院后护理。产妇出院后,应该告知产妇出院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告知其如何释怀自己的紧张、压抑情绪,告知产妇照顾新生儿方法,降低产后抑郁症发生率,促进新生儿得到科学的护理[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结果
本研究中,孕妇分娩后,医院加强孕妇心理护理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孕妇经过3个月治疗,抑郁、焦虑症状消失,患者基本恢复。对患者进行连续3个月随访,患者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3 分析
产后抑郁症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产科疾病,其影响因素也相对较多,如:产妇自身因素、产妇家属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等。而产妇出现抑郁、焦虑症状后,容易对孕妇和新生儿造成较大的影响,不利于产妇产后身体的恢复,也影响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因此,产妇分娩后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焦虑发生率,最大限度的保证产妇的身心健康。本研究中,孕妇分娩后,医院加强孕妇心理护理和适当的药物治疗,孕妇经过3个月治疗,抑郁、焦虑症状消失,患者基本恢复。对患者进行连续3个月随访,患者并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5]。同时,在对产妇进行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时,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1)在对产妇实施针对性对策前应该根据孕妇实际情况制定,由于产妇在实际情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采取措施时应该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2)产妇分娩后,应该为产妇制定科学的恢复计划,根据孕妇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策,从而更加有利于产妇恢复,减少产妇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促进产妇早期恢复。(3)产妇出院之际,应该加强产妇科学的出院指导。由于一些产妇出院后,在照顾新生儿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压力,再加上生活上的压力等,导致抑郁症、焦虑症发生率。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加强产妇出院指导,详细告知产妇如何照顾新生儿以及释放自身的精神压力,减少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最大限度的保护力产妇产后身体恢复,保证新生儿能够得到全面的照顾[6]。
综上所述,农村孕妇焦虑发生率较高,且抑郁相对复杂,医院应该引起重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降低农村孕妇焦虑、抑郁发生率。
4 小结
本文针对一位26岁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在接受SAS或SDS评估量表评定后确诊为产后抑郁症患者,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和必要的药物治疗,稳定了患者情绪,提高了治疗积极性,缩短了治疗时间,分娩后恢复良好,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产后抑郁症患者中具有高效性、可行性。
参考文献:
[1]陈娟慧,尹心红.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2):35-37.
[2]陆丽,代莉,刘岚,等.导乐分娩对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3-25.
[3]韩思敏,许波,何文静.产后抑郁症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1):59-60.
[4]王彩霞.产妇产后抑郁相关因素及认知功能护理干预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40-41.
[5]顾春怡,张铮,朱新丽,等.孕晚期干预支持对孕妇产时认知行为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6):569-571.
[6]赖敏华,温馨,李文硕,等.新生儿父亲产后抑郁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5,50(5):546-551.
论文作者:李艳霞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3
标签:产妇论文; 孕妇论文; 产后论文; 抑郁论文; 焦虑论文; 抑郁症论文; 患者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