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总体外交”,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外交论文,总体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外交”一词“指国家为实行其对外政策,由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外交代表机关等进行的诸如访问、谈判、交涉、发出外交文件、缔结条约、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对外活动。是国家实现其对外政策的重要手段”(《世界知识大辞典》)。同其他事物一样,外交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其活动内容早已超越这些范围。
涵义
时至今日,外交的最重大的发展大概莫过于“总体外交”这一概念的兴起。这一概念何时提出尚无定论,但它的流行并受到各国官方外交系统的强调则是较近的事。例如,1998年,中国新任外交部长唐家璇上任时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说:“外交部同志都要树立强烈的跨世纪外交意识和总体外交意识……总体外交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必然。当前形势下的外交早已超过了狭义的外交概念,而是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军事、民间等多个领域的总体外交,内涵深刻,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共同奋斗。”
同年2月,法国外交部长韦德里纳接见法国《回声报》记者称, 双边外交仍然存在,但多边外交在不断发展,涉及各个领域。各国外交部长不得不同时处理一些战略性问题,如北约东扩,国际危机或和平进程问题、气象问题、农业问题、文化和文化产权、知识产权和法律标准问题等。我们必须动员所有力量来采取这种行动,不管是外交官,还是以这种或那种身份使法国扩大影响的人们,都应当行动起来。
以上两位外长对总体外交的涵义做了相当清楚而具体的表述。
基于总体外交思想,一些国家对主管外事的政府机构做了调整,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把外交部和对外贸易部合并为一个部,美国有国务院、国防部、商务部等机构,又设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协调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重要对外事务,直接对美国总统负责。最近,美国宣布为主管全球事务的副国务卿任命一名科学顾问。
新特点
总体外交的兴起与国际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科技、经济突飞猛进并深深影响外交密不可分。近年来总体外交发展的趋势,可以概括为三点:
1.内容不断扩大。传统的或狭义的外交工作内容主要是有关国家利益的政治事务,也就是有关国家安全和价值观念的事务。冷战结束后,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一样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经济在外交工作中的作用已经和政治不相上下,但二者的方向并不总是一致的。它们互相渗透,有时互相促进,有时又互相制约,往往使两国关系呈现出复杂的状态。以中美关系为例,自从苏联解体后,双方几届政府多年精心培育的政治关系——“间接同盟军”或“友好的非盟国”关系——便急转直下,麻烦不断。这些年来,两国的外交部门基本上以斗争和交涉为主,只能做到“控制损害”,避免破裂。然而,中美关系的经济方面却“无心插柳柳成荫”。中美贸易总额1978年不足10亿美元,1988年为144.1亿美元,1999年为614.8亿美元。美国在华累计投资,截至1999 年底实际投入额为258亿美元。由美国充当大股东的世界银行,1998 年累计对华贷款达280亿美元。 经济全球化使中美两国之间客观存在的巨大经济互补性得到了实现。中美关系中这种政治阴晴不定、经济相对光明的局面导致了一种奇异的景观:每当中美关系濒于破裂之际,美国的大商人、大企业家就立即行动起来,奔走游说,美国的前总统、前国务卿等社会名流纷纷出面为中美关系保驾护航,而中国方面的对美斗争也总是有理、有利、有节,适可而止。因此,中美关系呈现出好好坏坏、斗而不破的特点。美国对华政策是接触加遏制,中国的对策则是两手对两手。这种情况反映出,在变化的新形势下,两国国内都有不同利益的群体,而政府的外交政策则需要从总体上予以协调。
经济政策有时能起到巨大的政治作用。例如,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我国决定人民币不贬值。这本来是一项经济决策,但却得到了从亚洲到西方乃至世界各国的普遍赞扬,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在较小的规模上,科技、教育、环境保护乃至许多专业性、技术性的领域也表现出与经济相似的趋势,即它们在外交上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而它们又各有自身的特点,其利害关系与政治关系不一定一致,它们相互之间也是既可能一致,又可能矛盾。
2.参与角色不断增加。传统上,外交工作历来由政府承担,主要是外交部以及主管外贸、国际情报和军事防务的部门。现在,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在政府内部主管经济发展、财政、金融、教育、科技乃至农业、卫生等事务的专业部门,参与外交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大为增加,有时还要唱主角。它们经常要进行双边或多边的谈判磋商,出席各种国际会议。外交和内政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尤其是在各种区域性的国际组织中,这种情况更为显著。最突出的例子是欧盟,各国政府首脑和各部部长之间的会议或会晤异常频繁,一年内要有许多次。
其次,是民间外交大发展。各国学者、专家、企业家、前政府高级官员、前外交官互相访问、交流、开会等十分活跃,对官方外交起着重要的补充作用。体育、音乐、影视等明星的言行可在国外群众中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非政府组织异军突起。20世纪初,非政府组织(指非政府性、非营利性、非政党性,但具有合法性、公益性或带有一定程度志愿性的社会组织)仅有二三百个,现在已增加到三万余个。它们被认为是公众舆论和政府之间的催化剂,影响力很大。去年11月,美国的非政府组织冲击西雅图世界贸易组织第三届部长会议,使之半途而废,可见这股力量非同小可。有人称之为“全球结社革命”,势将对联合国和各国政府提出挑战。前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认为:值得担忧的是,几乎所有的非政府组织都存在于发达国家,而在发展中国家则少得可怜。阿拉伯世界、中国和印度都几乎没有非政府组织,需要加以建立,因为非政府组织对外交事务是一种辅助。
跨国公司是另一种重要的民间外交力量。它们不仅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而且拥有包括国际经济政治专家在内的大量专业人才和独立的遍布全球的信息网,其对国际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影响是任何一个政治家都不敢小觑的。
第三,是所谓“软力量”,即一个国家通过文化和思想方面的感染力吸引他国的能力。以美国为例,每年有50万外国学生申请去美国留学。美国流行文化、生活方式等就是美国的软力量。软力量在当今的信息时代比以往更加重要,并且常常成为各国政府在外交政策中精心运用的工具。有人说,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CNN)虽然是民营商业公司, 但它对美国外交的效益却赛过一个庞大的政府部门。
最后,是人民群众本身。过去,外交被认为是政府官员和少数社会精英分子的事,广大人民群众很难直接参与。今天,由于信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外交或者外事的兴趣日益增加,互联网的普及又使群众获得直接了解国外信息和发表意见的渠道。可以预计,尽管政府将始终是外交工作的主航道,但是人民要求直接参与外交的压力将与日俱增,而外交也好比“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将越来越贴近人民。
3.方式不断变化。传统的外交主要是政府间的双边外交,由职业外交官进行操作。这种方式至今仍然是最常用的渠道,但同时也有不少新变化,如:
首脑外交。二战后,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各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参与外交,蔚然成风。且不说频繁的互访,仅每年定期召开的首脑会议就有七国集团首脑会议、非统组织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种。大国首脑尤为忙碌。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必然的规律。因为今天外交牵涉领域之广,国际关系相互依存之深,涉及国家利益之复杂,影响之重大,都远远超过以往。如何统筹兼顾,多谋善断,有所为有所不为并协调方方面面予以落实,实非任何一名部长的职权所能胜任。首脑抓外交,实际上体现了当代内政与外交高度结合、密不可分的特点。
多边外交。近年来,多边外交发展异常迅速,各种政府间的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增加,如果再加上各种民间性国际组织,几乎不可胜数。多边外交已渐渐具有与双边外交分庭抗礼之势。在多边外交中,一个组织的决定通常是大多数成员意志的体现或各方协商一致的结果,一个国家,即便是实力雄厚的超级大国,也难以独自左右国际组织的行为,而只能通过发言阐明立场或游说别国接受自己的主张,从而达到维护本国利益的目的。多边外交一般具有高度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这些都是多边外交不同于双边外交的特点。
第二轨道外交。一般由学者、专家、退休大使、知名人士和政府中下级官员参与。其范围可以是双边,也可以是多边;其内容可以是政治和经济议题,也可以是专业性质的问题。参与者一般都与本国政府有着密切关系,但又是以民间私人身份发言,不代表政府,因而比较自由,便于探讨问题,寻求共识。这种形式往往被政府用来为官方外交投石问路,铺路搭桥。
民间外交是指上述各类形式以外的对外交往。其中一些同政府有一定联系,更多的则和政府没有任何直接关系。例如,留学生、商人、境外旅游者、海外侨民等与本国的来往。这些事情看来和政治无关,但其政治作用却绝不可低估。
形式简化、返朴归真。传统外交深受欧洲宫廷和贵族社会影响,其特点是:特殊化,神秘化,重形式,讲排场,繁文缛节。总体外交的发展,使这些情况发生很大的改变。普遍的趋势是,要求提高效率,简化礼节和形式,增加透明度,以平民作风勤俭办外交,对内争取民心,对外树立形象。政府部长乃至首脑出访轻车简从已是通常的规矩。在礼宾接待和保卫方面也是力求简化,避免劳民伤财。外交平民化是当今的国际潮流。
应注重的几个问题
总体外交的难点在于,随着国家对外交往日益广泛、深入和频繁,国家的涉外利益日益复杂化,而且变化的节奏很快;另外,政策确定后,其执行往往涉及众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不易组织协调。笔者浅见认为,当务之急有以下几项:
1.改变政治和经济分割的状况。重大的外交问题往往涉及政治、经济乃至其他方面。必须鼓励各有关部门在通力合作的基础上各司其事,并且在各个环节上都养成与其他部门协商和互通情况的习惯,切忌条块切割、各自为政、互不通气。
2.加强民间外交。我国在联合国注册的非政府组织仅有十余个,这显然是不够的。对一些国际活动很多的领域,如环境保护、法律、社会、人口和一些经济领域,应鼓励成立适当的非政府组织,使我国在有关的国际活动中能够有民间的声音。
对于第二轨道一类的外交,也应予以加强,充分利用人民外交团体及有关学者、专家和官员的力量。
民间外交和官方外交应当和而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大家都按照外交部发言人的口径讲话,民间团体和政府部门应经常联系,互通情况,但不是行政上下级的关系。
3.加强横向联系。应当大力提倡官民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民间各界之间的横向联系,做到分享信息、增加沟通、促进共识。有关政府官员应当多在社会上写文章,做报告,有关外交政策的问题可以在适当范围内公开讨论。
4.培养干部。外事部门应当培养懂经济、法律、科技等专业知识的一专多能的干部。其他部门也应该培养懂外事业务的干部。有计划地在外交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实行定期的干部交流。
5.在思想观念上,由于新事物层出不穷,应提倡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既要力求稳健,保持优良传统,又要善于创新和变革。特别要注意研究跨领域、跨学科的新问题,并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制定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