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期刊的特色之路_大学论文

社会科学期刊的特色之路_大学论文

社科期刊的特色化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期刊论文,特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日趋激烈的期刊竞争中,综合类社科期刊的发展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概括地说,不少期刊成了各学科论文的“大拼盘”,选题重复陈旧、内容观点不新、缺乏创新价值的平庸之作在一部分期刊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谈到这一点,教育部袁贵仁副部长在2002年全国社科学报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中曾概括我国高校社科学报办刊中的问题为“全、散、弱、小”四个字,这也基本符合整个综合类社科期刊的办刊情况。[1]要改变这种状况,业内不少人士提出,应大力支持多办专科性期刊,走专业化办刊之路。亦有人主张,应改革现有办刊模式,实行一期集中刊发一个学科专业的文章,从而按学科专业编辑出版期刊专号。面对如此形势,综合类期刊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如有必要,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办刊之路?我觉得这是值得当前很好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我的基本看法是:专业性社科期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发展的必要性,综合类社科期刊也有其不可替代的办刊优势和继续存在甚至进一步发展的充分理由;综合类社科期刊办刊中存在的问题不是致命的、根本的,而是可以通过改革和改进工作加以解决的;要提高综合类社科期刊的办刊水平,必须走特色化办刊之路。

综合类社科期刊,就是综合了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专业稿件而定期出版的期刊。它的基本特点就在于其所涉学科的多样性和稿件内容的综合性。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以及各地方社科院、社科联等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类杂志,各高等学校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报等,均属此类。作为长期存在的一种办刊模式,综合类社科期刊具有其独自的内容特点和不可替代的办刊优势。

(一)便于跨学科专业组织力量联合攻关,探索、研究和解决某一重大课题

当代社会科学的重大课题,大都带有综合性甚至全球性。如全球性的资源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反恐怖问题等等,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腐败问题等等的研究解决,均需众多学科支持及各学科学者共同参与。在当代,单独靠某一个学科专业或某一学科专家研究解决某一重大社会科学难题已十分困难;而且随着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趋势将愈加明显。作为综合类社科期刊,如能顺应这一大势,及时利用自身学科门类齐全的优势,组织策划有关重大学科前沿问题的研究专栏,刊发从不同学科角度出发研究、攻克某一难题的成果尤其是成系列的成果,无疑将对推动学术理论研究的深入和重大难题的解决十分有利。而这一点,正是专业性学术期刊无法一比的。

(二)便于集中、连续展示主办单位或一个地区科研学术的整体面貌

我国社科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出版体制,大体上有两种模式,一为社会科学院(包括各地社科联)主办,二为高等学校(含党校等)主办。按照我国政府的规定,凡编辑出版综合类社科期刊的单位,一般都应具有较齐全的学科专业门类,具有一支水平较高的各学科专业研究队伍。创办综合类社科期刊,其根本的目的在于繁荣发展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但对主办单位来说,也还有一个发现培养本单位、本地区学术人才,及时全面地反映、展示本单位本地区科学研究成果及其整体水平,促进本单位本地区提高科学研究(含教学)水平,为促进繁荣发展地方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目的。如果一所有影响的高等学校、一家省市的社会科学院,没有一种综合性学术期刊,而只有一种或几种专业性期刊,人们就很难从全面、整体上了解其研究的水平和发展的状貌。同理,如果是一所大学,要想成为著名大学就会大受影响。正是从这一点考虑,一些有远见的大学校长都十分重视学报工作。如解放初期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著名经济学家匡亚明就曾提出:“办大学主要抓两条:一是教学,二是学报。”[2]

(三)便于读者尤其是科研工作者在关注本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时,及时了解、掌握相邻专业、相关学科研究的新进展

当今的学科发展,文、理两大学科日益交叉融合已成趋势;而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内部,各学科的交叉融合更是普遍化、深入化。因此,无论从事哪一专业学科问题的研究,都离不开对其他专业学科研究成果的借鉴与参考。蔡元培先生当年主持创办《北京大学月刊》,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以各种具体的分析性学术内容对人的思想观念进行综合性启迪和提升。“鉴于当时在一些师生研究学问中,守一家之言,排斥其他;或者学文学者蔑视科学;治一国文学者,不肯兼涉他国;治自然科学者,而不肯稍涉哲学等,这种局守一门,互不联系,对于学术研究实为不利。而创办月刊,则可以网罗各家之学说,破除学生专己守残之陋见,克服在研究工作中的偏狭之见”[3]。正如俗语所说文史哲不分家一样,作为一个文科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专业之外的其他学科研究的新进展,是开阔视野、活跃思想、触发灵感、深化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而综合类社会科学期刊正因其涉及学科面广,可为读者提供这方面的最大满足。

当然,综合类社科期刊的编者如能与时俱进,适时转变办刊观念,不断探索,改进自身工作,尤其是做好刊物内容特色的策划设计,实现由学科专栏向课题专栏、问题专栏的转型,其上述综合性优势将会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鲁迅在讲到文学的民族性时曾经说过,愈是民族的,愈是世界的。指出:现在的文学,“有地方色彩的,倒容易成为世界的,即为别国所注意”[4]。哲人的话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面对当今期刊界强手如林的形势,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要走出平庸,打造品牌,就必须下工夫办出鲜明的内容特色。有了特色,人无我有,人弱我强,人少我多,就有了自己的立足点、生长点,从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也就有了资本。据我所知,中宣部、教育部、新闻出版总署有关负责同志曾多次谈起,我国大学学报大多为综合类,刊发的文章从选题到内容不少都存在相似甚至雷同之处。由此,他们曾几次讲到今后要支持多办专业类期刊。个中原因,我想与我国大学学报多数内容特色不够突出、不够鲜明密切相关。2000年中国人文社科学报赴美考察团的考察报告中,也反映了此类的深切感受。因此,刊物有无特色,不仅影响、决定刊物的质量,而且可能关系到刊物下一步的能否生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充分的重视。

要办出特色,有几点应特别注意:一是必须为刊物准确定位。所谓期刊定位,就是应从思想上明确要把刊物办成一个什么样子。刊物内容的重点何在,读者对象是哪些,应当心中有数,清清楚楚。期刊定位,涉及的问题很多,要全面权衡。但对综合类学术期刊来说,重要的是重点学科的定位。在一般情况下,学术实力较强的科研院所、重点高校的国家科研基地、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专业、国家及省级重点学科、博士点涉及的专业,均宜列为刊物的内容重点,应长期、连续地组发文章。而对一般科研院所、高等学校来说,亦应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选准自己学科专业的强项,列为刊物内容重点。必须强调,无重点就无特色、无质量可言,那种平分秋色、面面俱到,在组发文章时照顾各个学科专业的做法,是与刊物办出特色根本对立的,必须彻底地摒弃。

二是要立足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每一种刊物都是在一个特定地域里出版的。确定刊物的内容重点,还应充分考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历史文化特点。要根据本地区、本院所、本学校的科研实力或潜力,选择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重点加以研究,在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应善于挖掘本地区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厚积淀,选择有关学术研究中的特色问题和薄弱环节加以重点研究,以形成某一地域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园地或中心,由此扩大刊物在国内外学术界的知名度。在这方面,云南大学的《思想战线》、曲阜师范大学的《齐鲁学刊》以及一些规模较小的高校如安阳师范学院主办的《殷都学刊》等,均有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

三是要精心策划设计特色栏目。期刊的栏目往往最能体现刊物的内容特色。有一些刊物总体水平平平,但却有一两个栏目策划得好,长期坚持围绕某一问题进行研讨,办出了特色,也办出了质量,在一定专业学科领域里产生了影响。如能在自己所属内容特色的专业范围里精心策划一两个画龙点睛的专栏,长期坚持连续发文,创出名牌专栏,形成重点的重点,就会更为刊物增光添彩。办好名牌栏目,必须重视开展学术问题的讨论、争鸣,这是活跃学术思想、推动学术研究深入发展的正确途径。

四是要有高水平的论文。无论是突出专业特色、地方特色,还是办好特色栏目,一切的一切,关键在于要有高水平的论文。对于学术理论期刊来说,重要的是研究的水平、研究的深度,是论文的质量。讲论文的质量,关键是作者要站在学科前沿研究解决学科建设中具有重大意义的问题,提出具有原创性的观点和理论,作出具有科学性的深刻论述,及时发现高水平的研究,及时组织高水平的论文,对论文进行锦上添花式的加工,是学术期刊编辑功力的体现。

五是要努力在形式上办出刊物的个性特色。形式在形成一个刊物的独特风格上具有重要作用。一个刊物一旦确定了自己的内容特色之后,就要考虑与之相适应的个性风格。如果一期刊物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没有重心,不能定期把相关内容的稿件集中在一起发表,就难以体现刊物自身的特色,也就难以引起读者广泛的注意,难以对读者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而各期刊物的内容选择和安排如果缺乏相对的统一性、连贯性和整体感,势必导致该刊物特色的模糊不清。至于编排版式包括封面的设计等,应在不断总结经验、吸收借鉴国内外其他刊物长处的基础上创新、求精,探寻既利于学术信息传播又能在同类期刊中独树一帜的风格,以形成鲜明、稳定的个性,创造品牌形象。

研究综合类社科学术期刊办刊的特色问题,进一步改进编辑工作,这不仅关涉学术期刊的质量,也关系着学术期刊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对此问题的研究似乎尚未引起期刊界同人应有的注意。在此,笔者呼吁,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研究。

标签:;  ;  

社会科学期刊的特色之路_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