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铁莉
(南京市中医院内科 江苏 南京 210001)
【摘要】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预测价值。方法:4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41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患者为观察组,均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检测、踝臂指数测定。结果: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臂指数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联合踝臂指数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P<0.05)。冠状动脉硬化早期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明显正相关性,与踝臂指数呈明显负相关性。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关键词】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冠状动脉硬化早期
【中图分类号】R5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7-0152-02
冠状动脉硬化是临床常见病症,随着病症发展,可进展为严重冠心病而影响到患者生命安全。及早诊断和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脉病的金标准[1],但只能对发生病变的患者进行诊断,早期病变患者的诊断效果不佳,由于费用较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目前较为常用的检测手段有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踝臂指数[2]。此次研究对41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患者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联合踝臂指数诊断,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41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年龄为40~70 (58.7±9.2) 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41例冠状动脉硬化早期患者为观察组,年龄为39~71 (58.3±7.8) 岁,其中男性28例,女性13例。2组人员间年龄、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测定:使用日本ALOKA SSD-a1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7MHz。被检人员取头后仰卧位,放松颈部,将头偏向对侧45°,保持静息15min,将超声探头置于被检人员胸锁乳突肌前缘,确定颈总动脉位置,再将探头顺着颈总动脉走行方向,缓慢向头侧移动,清晰显示纵断面,观察动脉管壁内膜状况,注意避开粥样硬化斑块,测量两侧颈总动脉前后壁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取平均值。
踝臂指数测定:使用日本林电气公司生产的Doppler便携式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探头频率为8MHz。被检人员取仰卧位,将袖带缚于双侧上臂或双侧小腿最丰满处,保持静息15min,让探头从远端动脉(足背动脉、桡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最为明显处且正对血流方向开始,调整探头方向,清晰闻及动脉音时按充气键开始充气,动脉音消失后水银面可自动太高20~30mmHg,以水银柱下降2~4mmHg/s的速度进行放气,再次听到动脉音时血压值就是收缩压,先测量双侧肱动脉收缩期血压,取得平均值,如果两侧血压差值超过10mmHg,取高值,作为肱动脉收缩压,继续测量同侧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收缩压,也取踝部收缩压,踝臂指数=踝部收缩压/肱动脉收缩压,双侧踝臂指数均要测量,取较低的踝臂指数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SPSS1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和χ2检验,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比较
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大于对照组,踝臂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比较
*
3.讨论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是冠脉病的有效诊断方法之一[3],因为颈动脉是动脉粥样硬化较早累及的部位之一,其位置较浅,行超声检查较易,直接连接着心脑重要器官,可有效反映出机体冠状动脉的硬化严重程度。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是一种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且实用、重复性好的诊断方法,更易为患者所接受。踝臂指数也是诊断冠脉病的有效评价指标之一[4],是评价外周动脉疾病简便而重要的指标。临床用踝臂指数评价冠状动脉硬化严重程度的原因在于,踝臂指数与主要心血管危险因素(包括吸烟、收缩压、舒张压)密切相关,是预测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踝臂指数对冠状动脉硬化早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病变程度越严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越大,踝臂指数越小。
【参考文献】
[1] 韩江莉,梁瀛,许佳文等.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价值[J].中国循环杂志, 2011,26(2): 101-104.
[2] 吕炜俊,李浙成,胡智星等.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踝臂指数对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J].心脑血管病防治, 2012, 12(5): 387-390.
[3]王彦隆,闫旭东,王增帅等.脉搏波速度、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预测价值及联合应用的意义[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 26(12): 952-954.
[4] 徐忠武,李平.冠脉病变程度与踝臂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 吉林医学, 2013,34(5): 815-816.
论文作者:马铁莉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4
标签:冠状论文; 厚度论文; 内膜论文; 指数论文; 动脉论文; 中层论文; 颈动脉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6月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