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模型_绩效评价论文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利益论文,模式论文,绩效评价论文,社会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80X(2002)07-0057-07

当我们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时,往往要求企业能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对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方面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对企业社会效益评价的研究基本上是一片空白。对于如何评价企业社会效益的指标体系、方法和模型,我国理论界几乎没有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企业效益的全面、系统、公正的评价。近年来国外对企业评价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企业社会绩效评价领域。本文将总结借鉴国外的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模式,并试图以此为基础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系统。

一、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理论研究的进展

国外理论界对企业社会绩效评价(Evaluation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的早期的研究主要从企业如何处理社会问题和承担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两个方面来评价企业的社会绩效。例如加拿大企业皇家调查委员会(1977)关于企业社会绩效的实证研究,在该研究中普瑞斯顿(Preston )认为应按照企业处理社会问题的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对问题的认识、分析和计划、政策制定、执行实施;卡罗尔(Carroll,1979 )把企业面临的社会问题定义为销售服务、环境保护、雇用歧视等,并从这三个方面建立了三维立体评价模型,同时把企业社会敏感性(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veness)定义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过程;沃提克和寇克兰(Wartick,Cochran,1985)把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其他责任,认为应从这四个方面搜集数据对社会绩效进行评价。

利益相关者理论日渐盛行后,理论界对企业社会绩效应由利益相关者来评价达成了共识。利益相关者这一概念最早由伊戈尔·安索夫(Igor Ansoff,1965)在他的《公司战略》一书中首次提及。 在弗瑞曼(Freeman,1984)的《战略管理—利益相关者方式》出版后,“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管理”、“利益相关者理论”等术语在很多地方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却很少透析其确切的含义。普瑞斯顿(Preston,1995)通过对传统投入产出模式(图1)和利益相关者模式(图2)的比较研究澄清了这一系列术语的内涵。

图1 传统的投入产出模式下的企业

图2 利益相关者模式下的企业在投入产出模式下,供应商、投资机构和员工被当作是投入要素,根据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经过长期平衡这些投入者只能获取市场平均收益。马克思则认为企业只为资本家创造效益。图2 表明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除了传统模式下的顾客、员工、投资机构、供应商外,还包括政府、社区、政治集团、行业协会等。只要在企业中有合法利益的利益相关者都会投入到企业活动中获取收益,而且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种利益优先于其他利益。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理论界针对企业社会绩效相继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型,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美国学者索尼菲尔德(Jeffrey Sonnenfeld,1982)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加拿大学者克拉克森(Clarkson,1995)的RDAP模式。

相比之下,国内在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尚未起步,虽然姜喜荣、马风光(2000)等人从企业的社会性角度对企业的社会责任进行了界定,但没有提出对企业社会绩效进行评价的模式或方法。与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有关联的研究有:刘文鹏(1998)提出的非财务性业绩评价系统;赵雯(1995)从企业是生产组织并且是生产关系的载体出发,认为企业评价应以满足各不相同的利益集团的要求与期望;中国企业联合课题组(1999)提出的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评价主体的范围,但均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和完善的评价方法,把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关系的评价仅限于顾客对企业的评价,或外部市场和内部市场对企业的评价。但是,上述研究仅仅是在观念上突破了传统的企业财务评价理论,对于如何具体评价企业的社会绩效,并没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从以上综述不难看出我国在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研究方面与西方的差距,为了缩小与国外理论研究的差距,提高我国企业的社会绩效,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下文将着重介绍索尼菲尔德的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和克拉克森的RDAP模式。

二、外部利益相关者评价模式

索尼菲尔德认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应是企业为了完善自己的管理特别是利益相关者管理,让外部利益相关者对自身的社会绩效进行评价,应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社会影响(社会敏感性),如是否合法地进行生产经营,是否导致严重污染,是否正确对待少数民族员工,是否恰当处理社区关系,是否正确处理顾客问题等。这样不仅可以使企业清楚自己的社会绩效在同行业中的位置,知道企业资源应重点分配给哪些利益相关者,还能促进企业经理与利益相关者的沟通。

索尼菲尔德通过对美国林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从社会责任和社会敏感性两个方面对六家林业企业进行社会绩效评价。这几家企业的市场和规模大致相当(20亿美元以上的销售收入和2500名员工)。他通过与这六家企业的103位经理反复面谈确定了调查内容和对象。问卷要求利益相关者们(包括投资分析家、工会领导、环保主义者、政府监管员、联邦监管员、国会议员、行业协会官员、学者等)对这几家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敏感性的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社会敏感性的七个维度分别评价,评分标准为5分制,4-5分为较好,3分为一般,1-2分为较差。社会敏感性的七个维度是:①局外人的可接近性(“Accessibility”to Outsiders);②对公共事务的有准备性(“Preparedness”for Public Issues);③在公共活动中的可靠性、一贯性(“Reliability”or Consistency in Public Actions);④企业对外言论的可信性(“Credibility”of Company Statement);⑤在外部批评者眼中的合法性(“Perceived Legitimacy” of Outside Critics);⑥对外界重大事件的关注程度(“Attentiveness” to Outside Events);⑦公众利益与企业利益的清晰度(the“Clarity of Company Interests”from the Public Interest)。问卷收回后进行了一系列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利益相关者对六家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社会敏感性的综合评价

图3表明,三家企业(太平洋木材、纽约纸业、 中央纸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总的说来,这六家企业在利益相关者评价上没有显著区别,但得到最高和最低评价的两家企业,太平洋木材和西北森林有显著的不同(t=7.05,df=71,p<0.001)。 同样的太平洋木材的得分显著高于西北森林(在社会敏感性方面也是两个极端,t=5.88,df=71,p<0.001)。

注:括号中的第一个数字指责任的平均得分,第二个数字指敏感性的平均得分。

图3 企业社会绩效总结

统计分析表明,不同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结果有显著区别(f=3.62,df=71,p<0.001)。为了避免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偏好对整个评价结果的影响,索尼菲尔德按利益相关集团的类别分组进行了统计分析。

图4表明, 利益相关集团对该行业的友好程度按降序排列如下:行业协会官员、投资机构、地方监管员、学者、新闻记者、联邦监管员和环保主义者。对该行业态度更友好的利益相关集团往往在林业有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利益联系,而对该行业态度不太友好的利益相关集团往往与这些公司只有较少的具体利益联系。

图4 不同利益相关集团对六家企业的社会责任的评价

2.利益相关者对社会敏感性的七个维度的评价

图5表明,该行业在对局外人的可接近性(4.70)、 对公众问题的有准备性(4.66)、可靠性和一贯性(4.62)等方面表现得更好,在对公众问题的关注程度(4.21)、利益的清晰度(4.13)、对外言论的可信性(4.12)、外界批评者眼中的合法性(3.74)等方面表现略差。

图5 利益相关者对六家企业社会敏感性的七个维度的评价

索尼菲尔德还发现,外部相关者的这些评价与企业经理们对本企业的社会绩效评价并不一致,没有一家企业对自己在同行中的社会绩效排名与利益相关者的评价相同。因此,企业内部人士和企业外部人士对企业社会绩效的理解和评价存在显著的差异。

通过上述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不同的利益相关集团对同一行业的社会绩效评价不同。从本质上讲,在该行业有较大利益的相关者对该行业更友好;反之,在该行业只有较少利益的相关者对该行业不太友好。二是对企业社会敏感性的评价可以分为不同的维度。三是企业经理们对本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评价有很大的区别。

三、RDAP模式

克拉克森认为企业不是政府或慈善机构,只需要处理利益相关者问题,不需要处理社会问题。而且我们很难准确界定企业社会责任、社会敏感性的确切涵义,以及社会责任与社会问题的区别,因此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评价模式不应建立在概念上,而应该以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框架为基础建立评价模式。

他认为利益相关者是指在企业的过去、现在、未来的活动中具有或要求所有权、权益、权利等的个人或集团。他把利益相关者分为主要利益相关者(Primary Stakeholders)和次要利益相关者(Secondary Stakeholders)。主要利益相关者是指一旦没有他们企业就无法正常运行的利益相关者。典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投资机构、职工、顾客、供应商和政府。次要利益相关者是指可以影响企业也可以被企业影响的群体,但他们不介入企业的事务。根据这个定义,典型的次要利益相关者包括媒体、社会团体、民族组织、宗教组织和一些非盈利组织等等。

经过长期的实证研究,克拉克森总结典型的企业利益相关者问题,认为应从企业、员工、股东、顾客、供应商、公众利益相关者等方面搜集数据来评价企业社会绩效。其中企业方面包括企业历史、行业背景、组织结构、竞争环境、经济绩效,在利益相关者管理方面的目标、准则,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和社会问题管理系统的概况。其他方面则是企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政策,对员工在不同利益相关者管理方面的培训考核和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结果或反响。例如,在公共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数据需要从以下六个方面搜集:①公众健康,安全与保护;②能源与原料保护;③投资项目的环保评估及其他环保问题;④公共政策参与;⑤社区关系;⑥社会投资与捐赠。

那么,如何搜集数据,具体搜集哪些指标呢?克拉克森编制了指标描述与数据搜集指南,仍以公众利益相关者方面为例:

(1)公众健康、安全与保护,是指企业在公众健康、 安全与保护方面的政策、行为准则、目标,包括企业对员工在这方面的培训和考核,以及对企业的供应商、分销商、顾客等在公众健康、安全与保护方面的政策延伸。其绩效数据有:公众投诉和批评的原始记录,处理紧急事务的有效性,是否只在政府施加压力时才变革政策,公关危机的决策速度,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2)能源保护与原材料节约, 是指企业在能源保护与原材料节约方面的政策、目标和计划,包括企业对员工在这方面的培训与考核;企业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再利用、循环使用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废品管理措施;企业对供应商、分销商、顾客在能源保护与原材料节约方面的政策延伸。其绩效数据有:原材料节约数据、消耗量的变化数据、废物减少数据、相关研发费用,以及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3)环保方面, 主要是投资项目中是否贯彻环保原则以及对投资项目的环保评价。其绩效数据包括:利益相关者对投资项目的投诉记录,在投资项目中成功处理环保问题的记录,企业有投资项目中宣称的环保原则是否与实际相符。

(4)公共政策参与, 是指企业是否直接或通过行业协会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发挥作用,企业在公共政策参与方面的政策,以及企业的董事会在公共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其绩效数据包括:企业参与制定公共政策的相关记录,企业在公共政策参与方面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5)社区关系,是指企业在社区联系与沟通方面的计划和政策,及企业对员工在这方面的考核;企业是否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定影响社会的决策;是否给予当地社区一些具体的利益和回报(如雇用本社区的员工,为社区提供商业机会等)。其绩效数据包括:企业与利益相关者协商制定决策的记录;企业为社区提供的价值与利益;企业员工为社区服务的记录;企业用于奖励员工在社区服务方面的优良表现的费用。

(6)社会投资与捐赠, 是指企业是否有详细的社会投资与捐赠的政策、计划、准则。其绩效数据包括:企业每年用在社会投资与捐赠方面的费用及这项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与竞争对手在这方面的比较。

在此基础上,克拉克森借鉴了沃提克和寇克兰(Wartick,Cochran,1985)描述企业社会绩效战略的四个术语,建立了评价企业社会绩效的RDAP模式,这四个术语是:“对抗型”(Reactive)、“防御型”(Defensive)、“适应型”(Accommodative)和“预见型”(Proactive)。克拉克森对RDAP模式做出了如下解释(见表1)。

表1 RDAP模式

等级 定位或战略

绩效

1.对抗型 否认责任比要求的做得少

2.防御型 承认责任但消极对抗 尽量少履行

3.适应型 承认并接受责任 仅做到所有要求的事项

4.预见型 预见将要担负的责任 比要求的做得多

资料来源:作者整理。

他认为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要求来自四个方面:一是法律要求,法律对企业的租赁业务做出了详细的要求。二是当一家企业用广告或其他形式特别声明他们对特定的利益相关者负有一定的责任时,这些责任就是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要求。三是在交易中由利益相关者规定的企业必须履行的义务。四是企业为了维系与主要利益相关集团的关系让其满意而对自己的要求。

他认为企业社会绩效评价关键在于获取数据而不是用什么模式来界定绩效的高低。因此虽然RDAP模式引入了一些定性的术语,这些术语却很适合描述企业在利益相关者方面的战略。如果一个问题的数据难以得到或者根本就没有,这个事实本身说明企业没有进行这方面的管理。如果可以获得数据,则说明企业对特定的利益相关者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通过对企业在利益相关者管理方面的数据搜集,就可以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战略归纳为四种战略中的一种。例如,曼维尔(Manville)公司否认对他们的职工和顾客方面的行为后果负责,他们的定位和绩效可以评定为“对抗型”;反之,强生公司(Johnson & Johnson)允许员工带孩子去企业,并负责孩子们暑期夏令营的接送,因此他们的社会绩效可以评定为“预见型”。企业社会绩效的四种类型中,“预见型”企业的社会绩效最好,“适应型”企业的社会绩效次之,“防御型”企业的社会绩效较差,“对抗型”企业的社会绩效最差。

四、争议与思考

对企业社会绩效的这两种评价模式各有短长。索尼菲尔德模式的优点在于:①通过对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调查来对企业的社会绩效进行评价,给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提供了有益的指导,有利于不断提高企业的社会绩效;②采用了定量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不同企业的社会绩效进行精确评价。该模式的缺点在于:①社会责任和社会敏感性两个概念的含义仍然很模糊;②忽略了企业内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如职工;③社会敏感性的七个维度没有权重区别。

克拉克森的RDAP模式的优点在于避开了社会责任和社会敏感性两个术语难以界定的问题,从利益相关者管理的角度进行评价。但缺点在于:①采用了定性的方法把企业的社会绩效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即四个等级),同一类型或级别的企业的社会绩效难以精确地相互比较;②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资料和数据均来源于企业内部,可靠性、真实性存在一定的问题,且不利于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沟通。

上述两种模式都没有解决的问题:一是各类利益相关者孰轻孰重?我们认为,企业只有与各利益相关者保持协调的关系,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但是,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重要程度显然是不一致的,在企业社会绩效评价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权重如何确定呢?当企业为了保护员工利益而损害了中小投资机构的利益,应如何对该企业的社会绩效做出评价呢?二是各类指标、维度孰轻孰重?两种模式均未涉及指标、维度的权重,例如社区关系与环境保护哪一项更重要?如果林业企业因为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或赞助了不少社区活动而建立了良好的社区关系,同时又因为过度砍伐遭到众多环保主义者的抗议,它的社会绩效应如何评价呢?三是,如何对企业的经济绩效与社会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两种模式均未涉及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时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均未讨论企业是否会因为提高社会绩效产生的成本导致经济绩效偏低或者相反。例如一些造纸企业往往因为污染治理成本过高而放弃污染治理,却同时创造了利润和就业机会。这种情况下应如何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呢?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社会绩效评价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对上述国外相关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对中国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研究提出以下设想:①首先确定中国企业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及其重要程度。②通过对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确定中国企业社会绩效的维度、指标和权重。③通过对部分企业的主要内部、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问卷调查量化中国企业社会绩效,并建立常模。④在研究中测定企业社会绩效与经济绩效的相关关系,并将企业的社会绩效和经济绩效集成为一个综合评价模型。⑤在研究中对照不同所有制企业的社会绩效,因为企业的所有权或性质可能成为企业社会绩效的干扰变量。

标签:;  ;  ;  ;  ;  ;  ;  ;  ;  ;  

企业社会绩效评价的利益相关者模型_绩效评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