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_潘小波

潘小波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摘要:隧道工程具有隐蔽性大、作业空间小、作业秩序性强、作业环境恶劣等特点,在施工过程中,隧道安全事故时有发生,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很多,有技术原因,也有管理原因。因此,如何做好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减少施工伤亡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隧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措施进行探索,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隧道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一、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2017年我国发生的重大隧道施工安全事故就已经有7起(见表1),造成35人的伤亡事故,主要原因是隧道坍塌及掌子面支护不合理。在建成运营后在隧道交通事故中伤亡人数有上百人,不仅造在巨大的社会财产损失,同时也严重威胁着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隧道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成为行业监管重点和社会关注热。因此,因此,深入分析隧道工程施工及管养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形成机理和演化过程,对隧道工程各阶段做出可靠的预测与评估,从而建立规范化的安全管理系统,能够保障隧道施工和使用安全,减少社会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程概况

重庆红岩村桥隧项目空间跨度大,穿越主城4个行政区、1个经济开发区,隧道总里程11.26km,桥梁3km,共穿越2000余栋建筑,穿越5个军事管理区,与既有及在建铁路、轨道隧道6次交叉,施工组织难度极大、环境极其复杂,同时红岩村隧道进口段为四层七洞室叠加隧道群,隧道间最小净距仅2米,且临近国家级地质灾害地段——滴水岩危岩,属于世界性施工技术难题。

三、隧道施工的特点

(一)隐蔽性大

在隧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虽然会进行地质勘查,但是由于地质勘察点并非全线满布,所以具有较大的隐蔽性,随时有可能发生意想不到的、与地址资料不十分吻合的情况,需要进行紧急处理。

(二)作业空间小

隧道施工需要的设备比较多,有施工设备、排水设备、通风设备、照明设备等等,这些设备占地面积比较大,加上施工人员较多,而且人员和设备要相互协调和配合,按照各自的施工顺序完成既定任务。这种情况造成隧道施工作业空间小,作业面狭窄,施工工序干扰较大。

(三)作业秩序性强

由于隧道工程纵长,施工过程必须严格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循环作业,是一种不可逆作业。所以作业的秩序性强,不能随意变动。例如,隧道的开挖必须按照“钻孔、装药、爆破、通风、出渣”的顺序进行,不能破坏顺序。

(四)作业综合性强

由于隧道施工的特殊性,综合性很强,通常要在同一个工作环境条件下进行多工种的作业,如爆破、支护、通风换气、照明、出渣、排水等等。

(五)作业环境恶劣

施工空间内,狭窄潮湿,噪声污染严重,粉尘、烟雾、有害气体多,光线暗,地质条件不稳定,用电安全问题等等,环境中的这些不良因素对给施工人员的健康、心理状况等具有负面影响。

(六)作业危险性大

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不稳定、作业空间狭小、爆破对围岩的扰动等因素,随时都有发生施工安全事故的危险,严重威胁了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极大的重视。

四、隧道施工方面的安全管理问题与解决措施

(一)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

对上述隧道施工中的事故进行原因剖析,并结合现阶段我国隧道工程施工中的研究现状,分析目前隧道施工中的安全管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工程地质调查、设计等不清晰

在隧道施工中发现,存在部分施工状况与地质调查结果、设计文件中不符的地方,这就直接导致了隧道施工的隐患,例如地下暗河就会造成隧道中突泥突水现象,像红豆山隧道中的氯化氢气体也是在之前勘察设计阶段中不曾发现的。这些潜在的与勘察设计阶段中不相符的地质状况,严重影响隧道施工安全。

2.施工操作不符合规范

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与施工人员的不规范操作也有一定的关系,例如掌子面爆破的不规范操作、危岩裸露支护不及时、拱顶排危不彻底等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这些施工人员往往专业素质不强,安全意识薄弱,对隧道施工中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出现问题时不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和正确的安全处置,往往导致了更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

3.施工环境复杂

施工中风险因素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综合性、突发性和偶然性特点,这些复杂的施工环境是导致安全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例如施工中突发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将影响到隧道的开挖和排水,引发地质松动等状况;长大隧道中照明不足,挖方运距长,排气效果差等综合性原因会加大安全管理的难度;同一种地质条件在不同的影响因素下,会诱发不同的破坏类型,对施工安全问题的预防提出了挑战。

4.安全管理监督检查不到位

现阶段安全管理的方法还有待完善,安全责任不能落实到个人,安全监督的制度有待建立。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隧道施工中,很少有监督人员进入到隧道中仔细实地查看,只是根据项目负责任人的汇报之后签名草草了事(现场例行“形式”的转一圈),不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能够专业、全面地对施工中采取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

(二)隧道施工中安全问题的解决措施

在调查分析隧道施工安全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的特点,提出包含专家会议、数值模拟、超前预报、现场监控量测等安全管理手段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流程

安全管理流程将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都囊括其中,为应对勘察设计阶段出现的问题,需要做好图纸、报告、风险评估及合同等来加强安全管理。针对风险因素突发性、偶然性特点,特别注重了隧道施工的风险分析过程,结合数值模拟、专家咨询的方式,将已识别和未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进行后果预判,从而提出预防措施。安全处理过程是事中过程,当出现安全事故时,需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将风险减轻和转移,当事故过大时需要请相关专家进行咨询,例如施工中发生拱顶围岩掉块频繁,产生渗水等问题时,在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第一时间解决问题,防止问题扩散。

施工过程中需要提高安全监测力度,主要分为现场检查、掌子面和仰拱段、渗水段的观察、现场量测及地质预报,监测过程需要细致、规范,当出现风险因素时,及时通知整改。充分利用好目前的地质超前预报方法,通过 LTD 探地雷达,来对隧道内地质状况进行描述,以观测掌子面裂隙、涌水、毛面开挖等状态,通过形成的影像来指导施工。安全监测是贯穿于整个隧道施工过程的,当检查不满足要求时,需要及时修改施工方案,变更施工方案和管理措施,

变更后必须重新进行风险因素分析。最后将隧道施工中形成的安全管理文件储存备案,以利于以后的查阅。通过上述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流程,有助于对隧道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安全控制,同时要加强负责人的责任意识,提高全体成员的安全意识,从而有效提高隧道安全施工水平。

五、隧道管养阶段的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一)隧道管养阶段产生的安全管理问题

当隧道建成通车后,在后期的管养中暴露出来的安全问题也有很多,例如隧道内的照明不足,长隧道引起的驾驶员视觉疲劳,发生交通事故后处理困难,起火引起的沥青烟,养护作业导致行车道拥堵以及隧道构造物结构强度不足、防水没有做好引起的漏水和裂缝问题等都对隧道的安全管理人员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处理好隧道管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轻则会导致交通瘫痪,增加隧道养护的费用;重则将严重威胁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社

会财富的浪费。

(二)隧道管养阶段安全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产生的安全管理问题,首先需要提高应对机制,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隧道的日常状况进行管理,必要时需要常备工程车;其次,对隧道的综合质量进行巡查,增加巡查频率,出现问题及时维修养护;第三,改善隧道内的驾驶环境,例如灯光、壁画等影响驾驶员直接感官的因素,增强通风、排水能力,提高事故的应对能力;最后需要落实隧道安全管理的责任制,提高隧道的安全管理责任意识。

参考文献:

[1]黄蛟 高速公路隧道施工管理的有效措施[J].黑龙江交通_,2014(2): 114.

[2]吴永全 浅谈高速公路隧道施工中的风险管理措施[J].科技风,2012(16): 259 , 261.

论文作者:潘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5

标签:;  ;  ;  ;  ;  ;  ;  ;  

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_潘小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