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_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及对绩效影响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绩效论文,资产论文,我国论文,城市商业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及其特征概述

城市商业银行是在城市信用合作社清产核资基础上,通过吸收地方财政、企业、银行内部职工入股组成的,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原则进行经营,具有一级法人,统一核算体制的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城市商业银行的前身是上世纪改革开放以来兴起的为解决个体、私营企业融资问题的城市信用合作社。1994年底,全国城市信用合作社有5200家,资产总额3171.88亿元,各项存款2353.67亿元,各项贷款1323.62亿元,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为了解决城市信用合作社体制上存在的问题,199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组建城市合作银行的通知》,提出在城市信用合作社基础上组建城市合作银行。1995年全国首家城市合作银行——深圳城市合作银行成立。1998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发文,要求各地“城市合作银行”统一更名为“城市商业银行”。[1]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截至2008年末,全国共有136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达到41319.7亿元。①其中,以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和资本实力都已可以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相媲美,并已实现了引入境外投资者、跨地区经营和上市。

城市商业银行为城市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了便利的金融服务,在地方经济的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在我国金融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作为银行业中一个特殊群体,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也直接影响了城市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

(一)依赖当地经济发展

目前全国有19家城市商业银行被批准跨地区经营,但大多数仍然是立足本地区经营。经营绩效好的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集中在东部等经济发达地区。东部地区盈利能力强的中小民营企业数量众多,人均收入较高,市场活跃,很大程度上支持了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而在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城市商业银行从资产规模、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上都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商业银行。

(二)市场定位模糊

城市商业银行在成立之初定位为“市民银行”,顾名思义,其主要服务对象为城市及周边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但相当数量的城市商业银行表现出市场定位摇摆不定的现象。很多城市商业银行热衷于跟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争抢大客户、大项目,并没有在细分市场中寻求准确的定位,而在争抢过程中,其竞争优势又明显弱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

(三)金融服务较单一,受限较多

城市商业银行各类产品主要集中在存款、贷款方面,品种相对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与创新能力较低。一方面是科技水平及员工素质所限,一方面是由于客观上受到经营地域、市场准入及业务开展的限制。

二、资产配置对绩效影响的理论基础[2]

资产业务是商业银行最主要的业务和收入来源。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合理地配置资产,谋取资产的最佳盈利性目标。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就是如何在现金、贷款、证券及其他资产中选则和分配,以满足经营的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资产管理的失误,从微观层面看,轻则会导致资产质量恶化,影响银行的经营效益,重则会影响银行的清偿能力,引发存款人挤兑,产生银行危机;从宏观层面看,个别银行的资产配置失误可能会引发整个经济体系全局性的灾难。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理论是指导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管理实践的哲学,大致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三个阶段。这里主要介绍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兴起的,商业银行向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全面管理转变的理论。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只有根据经济情况的变化,通过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通过资产、负债两方面的统一协调管理,才能实现经营总方针的要求。该理论实践的要点在于资产与负债结构是否合理,这可从以下几方面反映出来:第一,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状况对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有直接影响。倘若银行的资金来源是长期的,银行资金运用是短期的,则银行资金流动性必然较高,但这会影响银行的收益。若银行资金来源是短期的,而资金运用多为长期的,则银行资金流动性必然较差,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第二,资产与负债的总量结构状况对银行的利率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利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银行随时要对其资产负债的总量结构进行调整。第三,资产负债内部结构合理,对银行的资本管理效率有重要影响。根据银行资产管理模式,资产可按其风险不同而分为六类,每类资产都有不同的资本比率要求,资产风险越小,资本比率要求越低,反之,则越高。第四,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是否协调,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单位资产的收益与单位负债成本的差额是决定银行利润的要素,也是综合反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

三、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慎贷与定位迷失

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最主要的指标之一是存贷比,存贷比是银行贷款总额与存款总额之比,一家正在积极扩展业务的银行存贷比可能大于1。存贷比大的银行,其资产中各类债券的比重要相应低些,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也相应差些。由于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主要经营收益仍来自存贷利差,存贷比指标对金融机构的绩效影响相当明显。[2]

如表1表2所示,截至2008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比为65%,而城市商业银行的存贷比为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该现象表明城市商业银行信贷投入不足,反映在资产配置上就是信贷资产占比低于全国金融机构该项资产配置。此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城市商业银行慎贷和定位迷失所致。

随着风险控制意识的增强,近几年来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为达到资本充足率监管要求,不约而同采取了约束风险资产扩张的资产管理战略。此外,因成立初期盲目扩张和受政府干预,存在大量信誉及盈利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及政府关联坏债,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在具体经营中逐渐产生慎贷倾向,并积极将资产向低风险的货币市场投资。同时,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逐渐淡忘其最初立足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资产配置逐渐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趋同。在强大的竞争对手面前,其信贷资产运用能力被削弱。而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在激烈竞争的背景下,城市商业银行资产运用与其他商业银行同化趋势越发明显,信贷资金越来越多地向一些信贷客户集中,这就致使了其存贷比的下降。

由于存贷比下降,城市商业银行采取了加强货币资金运用配置等方式来增加经营收益。但城市商业银行的生息资产收益率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并不突出,如下表中北京银行2008年生息资产收益率就低于招商银行和工商银行,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也较招商银行要低。由此可见,城市商业银行由于定位迷失和慎贷,致使其存贷比下降。在规模效应弱于其他商业银行的同时,人才优势和研发能力也明显弱于国有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这就会失去竞争优势,逐步陷入被动境地。

慎贷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银行流动性风险,但由于我国金融体制实行分业经营,贷款的利息收入在银行营业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贷款比重的下降会导致银行利润率的降低。[3]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与城市中小企业相互依存,慎贷增加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不利于经济发展。

(二)资产质量有所提高

据银监会统计,2005年12月末我国境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比年初减少5176.4亿元,不良贷款率为8.6%。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个位数。

如表3所示,2004—2008年的5年期间,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一样,逐年大幅下降。与2004年末的11.7%相比,截止2008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仅占城市商业银行全部贷款的2.33%。尽管与股份制商业银行存在一定差距,但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明显低于国有商业银行。

这种良好趋势一方面得力于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克服盲目扩张冲动,采用资产置换、引入大型国企实施控股等重组措施,剥离不良资产,积极消化历史坏债。另一方面,城市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对象地方中小企业,与国有企业相比,运行效率更高,使得城市商业银行坏债相对较少,同时政策性不良贷款也少于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贷款的减少,使得不良资产对拨备覆盖的影响也随之减弱,进而改善了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状况,突出表现在其资本充足率、资产利润率等指标的大幅提升。

随着人民币升值加速,城市商业银行股权成为境内外资本投资的热门资产,这也使得其资本金补充机制渠道更加多元化。如图1和图2所示,截至2007年底,城商行平均资本充足率比上一年上升了2.3个百分点,达到9.79%。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利润增速高达98.54%,远超信贷扩张24%的增速,城市商业银行盈利条件明显改善。这是得益于利差的扩大,信贷需求旺盛,商业行议价能力提高,即传统业务所为,而非大力投入投资业务带来的;财务重组效果显现,大量低效资产剥离,提高了盈利资产的比重。[4]

图1 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资料来源:《2007—2008年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

图2 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利润率

资料来源:《2007—2008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

(三)资产规模小,市场份额低,结构单一

如表4所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近5年来资产规模扩张迅速,2008年末资产就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3.7%。其中一些超大规模城市商业银行,经营范围已跨出省区,辐射整个经济区。这种发展模式本质上已经脱离了城市商业银行“地区银行”、“市民银行”的范畴。而一些中等规模的城市商行,如徽商银行、江苏银行,则是通过省内多所城市商业银行合并重组而成,拉开了省内联合重组的序幕。

虽然如此,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仍普遍存在地域辐射能力差、资产规模小、市场份额低的问题。据银监会统计,截至2008年末,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41319.7亿元,仅占全部银行金融机构总资产的6.6%,而仅四家国有商业银行总资产就占到了全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52.2%,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占到了14.0%。城市商业银行在实力上远远弱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甚至无法与农村合作机构相比。这是由于,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既有总行的支持,又有国家政策的支持,而城市商业银行主要得到地方政府的少量扶持,服务地域局限,金融服务较单一,影响力还有待提高。

从表5看出,我国城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资产结构单一化问题,主要表现在资产主要用于贷款,贷款占总资产的比重达50%以上。贷款占总资产比重过大是城市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不强,中间业务开拓不足,过于依赖传统利息收入的表现。据2006年统计,城市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3.67%,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为17.5%,②而国际市场中领先的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70%—80%,一般的好银行也达到50%。资产结构单一的直接效应是弱化商业银行的变现能力,易引发流动性风险。此外,2007年城市商业银行中长期贷款也占到各项贷款总和的40%。③按国际惯例,一年期长期贷款的比重应不宜超过20%。中长期贷款比重过大会造成贷款总量的流转速度下降,影响信贷资产的质量。

四、优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提高其绩效的建议

根据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现状,对于优化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提高其绩效有如下建议:

(一)立足区域、打造精品、面向中小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应明确找准细分市场,弥补市场缺口,与中小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走出真正有别于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特色化经营道路。其完整的市场定位应是“立足区域、打造精品、面向中小”。

“立足区域”就是要立足城市商业银行所在城市,与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配合政府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并逐步辐射至省内。同时要打破传统的“等客上门”信贷营销观念,主动出击,围绕当地城市所制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具有政府背景性质的客户群,同时培育目前正焕发强大生命力的优质中下企业客户群。

“打造精品”,就是按照目前国际通行的商业银行管理理念,将城市商业银行重新构造为新型的现代商业银行,使其成为资本相当充足、资产质量优良、管理水平较高、盈利能力和流动性较佳的商业银行。

“面向中小”,城市商业银行不仅要延续和完善原有的“市民银行”“中小企业银行”形象,还可以借鉴美国社区银行,对小企业实行“关系型”贷款服务,同时以社区为单位,吸引小额存款者。中小客户通常是大银行不愿花大力气争取的客户群体,但其所具有的“信用等级低、需求金额小、需求急、发生频率高”等经营特性却适合城市商业银行这样的中小银行,应该作为城市商业银行生存的基石,在他们那里大力拓展消费信贷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从长远角度解决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缺乏后劲的问题。根据我国信贷需求在一定时期内还相当旺盛的实情,通过建立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服务体系,进一步挖掘发展潜能,在保证流动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信贷的有效投入,最大限度地实现资金收益。

(二)加大专业化资产配置力度,探索轻资产战略

城市商业银行应进一步加大其专业化资产配置力度,针对中小企业客户,旨在获得较高的利差和较高的资产使用效率,使其在总资产回报率方面得到较其他大银行高的效果。城市商业银行还应实施以证券化为依托的轻资产发展战略,减轻对资本的耗用,以适度资本、高收益的轻资产来加快实现规模化发展战略目标。

(三)实施合并重组,拓展规模

通过合并重组等方式,拓展城市商业银行的规模和地区辐射范围,做大做强。在这方面,已有徽商银行、江苏银行等成功先例。城市商业银行向区域性银行的转型必然通过地域规模与业务范围同步拓展来实现,这就需要城市商业银行在扩张时引入适合自己规模的新业务。

注释: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

②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http://www.cbrc.gov.cn/)

③数据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8》.p517

标签:;  ;  ;  ;  ;  ;  ;  ;  ;  ;  ;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_城市商业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