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刍议论文_彭慧敏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刍议论文_彭慧敏

四川省巴中市医疗保险管理局

【摘 要】中医妇科学是运用中医学最基础的理论与方法,逐渐认识和研究妇女的解剖、生理、病因和病机、诊治的规律,主要是以防治妇女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中医临床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妇科疾病除了以内治法为主,还要用中药进行内外调理,对于妇科疾病的治疗方法应该是多式多样的。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医在妇科疾病治疗方面的具体用药理念和用药的特点,结合几种比较普遍的妇科疾病探讨了如何提升中医治疗的效果,如何展开科学用药。

【关键词】中医;妇科疾病;用药特点

前言

针对目前妇科疾病的主要疾病类别,中医有比较丰富的治疗理念和治疗的用药体系,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注重辨证治疗的原则和因人而异、因病而已的治疗方法,因此,分析中医治疗妇科疾病极为有意义。

1、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的基本理念

中医对妇科疾病的治疗着重整体的调治,但当病变局限而全身症状不明显时,也可以采用局部治疗,或整体治疗的同时兼用局部治疗。在临证时,必须运用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的原则,结合妇科生理、病理的特点,分清寒、热、虚、实,在表、在里,属阴、属阳;在气、在血,属何脏何腑,然后定出治法。如属全身病变,应以内治法为主;如属局部病变,可兼用外治法治疗,凡妇科疾病,均可辅以饮食疗法,务求疾病的及早痊愈。

妇科内治法是根据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而立的。根据血气失调而立补益气血、活血化瘀、理气行滞的治法;根据易感的热、寒、湿邪而立清热凉血、温经散寒、利湿除痰的治法。

2、中医用药的主要特点

2.1月经病

月经病的发病居于妇科疾病之首,在治疗用药方面,古代文献记载颇多,如《校注妇人良方?调经门》有“经行之际,禁用苦寒辛散之药”的告诫;《陈素庵妇科补解?调经门》有“调经不宜过用寒凉药论”及“调经不宜过用大辛热药论”的专论。

月经病种类较多,如月经先期、月经过多、崩漏、痛经、闭经等,治疗时根据“经前勿乱补,经后勿乱攻”的原则选择药物。如在行经期间,多采用活血通经、乘势利导的药物,以促进经血排出,如当归、川芎、桃仁、红花之类,但应注意月经过多者慎用红花、丹参等活血化瘀功效较强的药物,以免引起阴道出血过多。

可以选用夏枯草,独降肝火,避免因经期阴血下聚胞宫,肝失所藏,疏泄不利;蒲黄,生用活血,助益母草收缩子宫之力,又能利尿消水,缓解经期水肿;炒用则祛瘀止血,以防行血活血太过,血不归经;病在冲任者,用血肉有情之品直入冲任,峻补气血阴阳,补益阴精常用炙龟板、炙鳖甲,温补肾阳多用鹿角胶或鹿角霜,滋养阴血则以紫河车、阿胶为主。经后期,多用滋养肝肾之品,如白芍、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丹参等。经前期则常用柴胡、郁金、橘叶、合欢皮疏肝理气,调畅情志。但应注意柴胡用量,柴胡虽有疏肝之效,但是如若疏肝太过,则会引动相火,伤及阴津,患者表现为耳鸣、头胀头痛,自觉有热气从尾椎循后脊向上到大椎,后分散为两股从凤池处入脑,脑鸣甚,心中烦躁[3]。

月经稀发者多属脾虚湿盛者,选择桑白皮、威灵仙、冬瓜皮、生苡仁可健脾祛湿,痛经者多为肾阳亏虚,不通则痛,采用生麻黄、桂枝、吴茱萸、干姜、肉桂等到达温阳行气止痛之效,阴道出血淋漓不尽者可选用侧柏叶、蒲黄炭、海螵蛸参、三七等止血药,对于长期阴道不规则出血而致气血亏虚者,可加入人参、炒白术等补气药,但为防止人参温燥之性,常配麦冬、沙参等甘寒滋润之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带下病

带下病用药,《素问玄机原病式》主张用辛、苦、寒药按法治之,使郁结开通,热去燥结而愈,不可用辛热药。《丹溪心法》提出,治法以燥湿为先,湿痰下注者采用升提为主。薛立斋主张用健脾升阳止带为主。

《傅青主女科?带下篇》指出“带下俱是湿证”,因此辩证治疗多从湿论治,临床常用完带汤、易黄汤、四妙散之类清热健脾除湿止带的方剂。但完带汤对于脾虚湿盛症情较轻者疗效确切,对劳倦过度、中气下陷者则力有不逮,可改用益气聪明汤治疗。对于湿热内蕴,兼有阴虚内热者,可用四妙丸合青蒿鳖甲汤治疗,将苍术易以白术,燥性大减,且白术多脂,无伤阴之弊。二方合用,以清、透为主,滋阴而不腻,化湿而不伤阴,使湿热除而阴虚复。由于带下病与湿关系密切,因此考虑到白芍养阴助湿,故多不用,而用白芷燥湿止带,兼以止痛。有医家总结到:治疗带下病,祛湿药多用、苦寒药慎用、滋阴药少用、辛热药不用。

除了内服用药外,使用中药熏洗,借助药物的挥发作用,疗效亦佳。常用外洗药为蛇床子、苦参、黄柏、蒲公英、百部、枯矾、花椒等,伴阴道干涩者减枯矾加马鞭草、丹参、甘草;外阴白色病变者减枯矾加姜黄、补骨脂;有皲裂破溃者减花椒加乌梅、诃子,并用蛋黄油外涂。

2.3妊娠病

妊娠期间用药,凡峻下、滑利、祛瘀、破血、耗气、散气以及一切有毒药品,都宜慎用或禁用,因为可能对孕妇的健康及胎儿的发育产生某种程度的影响,甚至会引起堕胎、小产或胎儿畸形,因此,重视妊娠病用药意义重大。《妇人大全良方》指出:“妊娠用药,宜清凉,不可轻用桂枝、半夏、桃仁、芒硝等类。凡用药,病情退则止,不可尽剂,此为大法”。关于用药原则,《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曰:“胎前清热养血为主,理脾疏气是为兼,三禁汗下利小便,随症虚实寒热看。”

自古有“胎前宜凉”的说法,因此妊娠早期一般以清热理脾安胎为主,多用黄芩、白术、栀子;中晚期则重滋阴安胎,多用白芍、熟地、山茱萸、枸杞子。用药虽以益阴敛阴药物为主,但不能选用过分苦寒或有走下作用的药物,如寒水石、黄柏、泽泻等,防止过分苦寒伤阴,导致胎元不固;另外,清热之品应选择性味较为平稳的药物,以免过分寒凉影响胎儿的发育,常用金银花、黄芩、青蒿等;不宜用当归、川芎等辛温“走而不守”之品。考虑早孕期妊娠反应的问题,慎用过分滋腻的药物,如大枣、白芍等,以防碍胃。

对于兼症,如大便秘结者,可用山药、生地黄、肉苁蓉等滋补肾精,润肠通便之品,慎用茯苓、泽泻等渗利之药;夜尿频者,可用覆盆子、益智仁;腰痛者,常加杜仲、黄精、狗脊等。对于母儿血型不合者,常用茵陈降低其抗体效价,疗效甚佳。

对于妊娠禁忌药,如半夏、莪术、牛膝、水蛭、甘遂、芫花、蜈蚣、全蝎等,治疗时应慎用或禁用,但在病情需要的情况下,亦可适当选用,即所谓“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医对治疗妇科疾病有独到的功效,只要能够辩证看待妇科疾病的种类,并结合个体的疾病情况展开治疗,就能够提高中医治疗的效果,帮助妇科疾病患者更快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杨利.章文庚先生治疗带下病的特色经验[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7(4):51.

[2]吴玲.吕美农治疗带下病经验[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5,20(5):435.

[3]李玲玲,郭瑞,何春晖.褚玉霞教授治疗带下病经验[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5(9):746.

[4]华苓,佟庆,张巨明.柴松岩治疗妊娠病经验探讨[J].北京中医药,2015,29(10):751.

论文作者:彭慧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2

标签:;  ;  ;  ;  ;  ;  ;  ;  

中医治疗妇科疾病用药特点刍议论文_彭慧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