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沙海镇中学 122431
古往今来,音乐都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音乐,也可以说是一门古老的重要的艺术。音乐课在我国的教育中也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这一学科直接影响着学生美育的发展,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缺的一门学科。音乐这一学科可以美来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创造生活,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除此之外,音乐这一学科还能够使学生积累一些乐理知识、掌握一些音乐技巧等,这也算是学到了更多的知识,掌握了一门技能。音乐教育还是一个塑造人、开发人智慧的系统工程,注重的是开发人智慧深处的潜能。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艺术素质,使其得到全面的、充分的、和谐的发展。
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在中学时期所接受的主要是素质教育的内容,音乐这一学科是必不可少的。 关于如何有效学习中学音乐,我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得到重视是关键
在现在的教育中很多学校把注意力和重视度都放在了应试考试的科目上,从而忽略了像音乐、美术这样的学科。许多学校因为教师资源不足和教学设施的缺乏而把音乐课变成了初中生的自习课。因为学校的不重视,中学生也就自然而然地忽略了这一门学科的重要性。我认为,这样的做法是错误的,对中学生来说也是有损失的。音乐课堂可以给予中学生音乐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提高中学生音乐鉴赏的能力,提高中学生审美的能力。所以,不管是学校还是中学生本身,都要将音乐这一学科重视起来。
首先,学校要重视音乐这门课程。学校要安排相应的课程,并且监督教学的进行和教学的质量。学校要保证教学设施准备齐全,把教学场地安排妥当。
其次,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音乐课堂真正成为对学校管理、对中学生自身成长有用的课堂。教师要时刻引导教育中学生,学习音乐并不是为了考试,并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更好地提升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并要让中学生在每一节音乐课上都有收获,都能学到东西。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不管是知识上还是素质上,都要不断更新、不断提高。
只要学校和教师都重视这门学科,中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重视起来。要想做好一件事或者学好一门学科,关键就在于你是否重视,只有从心理上重视起来,才会心甘情愿地主动地努力去做。
二、提高兴趣是基础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有好的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基本要求,音乐这一学科也不例外。 那么,如何提高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呢?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音乐氛围。教师不要只是一味地讲解、灌输知识,而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谈论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变得新颖,才能克服教学枯燥、乏味这一难题。只有新颖的教学才能吸引中学生,才能激起中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2.要充分调动中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创造一些情境,把中学生带入其中,多给中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多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歌唱比赛、音乐表演等。教师应创造一个活跃的课堂气氛,让中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让每一位中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参与到音乐中,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感悟和兴趣。
4.教师要尊重中学生、重视中学生,要以中学生为主体,多听从中学生的意见。
5.要创造现代化的课堂,多利用多媒体等技术,给中学生带来新的活力。
6.多给中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鼓励中学生多多展现自己,并且给予积极的评论。这样有助于中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还有助于中学生树立信心。
7.教师要与中学生打成一片,忽略教师与学生这一层关系,做没有代沟的、友好的、亲密的好朋友。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中学生就会向教师敞开情感的大门。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教师,才会爱上这门学科。
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就是兴趣,兴趣也支配着学习的积极性。初中生对音乐知识的渴望往往比对科学知识的追求欲望强烈得多。如果能把音乐知识以丰富的、新颖的方式呈现给中学生的话,相信中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总之,只有重视兴趣的培养,才能使中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从而才能达到有效的学习,做到真正的学习。
三、交流沟通是方式
交流就是彼此把自己拥有的信息与对方沟通。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是教师把自己已有的知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表现音乐的过程和方法等传达给学生,学生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学习音乐的过程反馈给教师。 在社会生活中,沟通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 一个人能够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才能建立起人际关系。在教育中也是如此,成功的教育取决于多个因素,但是一个尤为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只有教师与学生多沟通,才能产生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与中学生形成良好的沟通, 多站在中学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解决问题,还要充分理解初中生的心理, 并用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去分析问题。 教师只有这样做,才能使中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理解和温暖, 从而形成更好的沟通。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交流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作为音乐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中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中,教师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中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中学生,进而使中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
2.每一位中学生的音乐基础都不一样,对于音乐的理解和对音乐类型的爱好也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中学生在发表自己对音乐的见解时,在追求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时,音乐教师要给予中学生百分百的尊重,并且可以与中学生一起探讨,一起学习不同的音乐类型。这样既能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又能使教师与初中生都学到新的音乐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流。
3.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有优美的语言、和蔼的态度、饱满的热情。这样就会与中学生更加亲近,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和交流。
只要学校、教师和中学生都有一个端正的态度,尊重每一位中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创造浅谈教师如何关爱学生一个生动的、丰富的、多样的、和谐的、能够吸引中学生的音乐课堂,就能使学生学好中学音乐这一门学科,就会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上一层楼。
论文作者:于晓敏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8
标签:中学生论文; 音乐论文; 教师论文; 这一论文; 学科论文; 学生论文; 重视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