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职业能力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指标体系论文,中等职业学校论文,能力论文,职业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16(2003)06-0064-04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既是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优劣的具体体现,更是中等职业教育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如何客观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高低,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当前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对安徽省20个中等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就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构建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相关调查与结果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涉及安徽省滁州市、淮北市、芜湖市、黄山市、巢湖市、宣州市、阜阳市、六安市共20个中等职业学校和用人单位,其中,中等职业学校12家,非教育事业单位1家,企业单位7家。涉及调查人员58人,其中教学管理人员9人,教师39人,企业人员(原职中学生)10人。

本次调查涉及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相关的九个方面问题,分别是:①您认为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谁更重要?②您认为基本职业能力中,基本专业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和基本社会能力各自的重要程度如何?重要程度由大到小排列是什么?③您认为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相比,重要程度如何?④您认为职业学习方法和职业工作方法相比,重要程度如何?⑤您认为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环境意识和职业道德的重要程度排序应如何?⑥您认为综合职业能力中,综合专业能力、综合方法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各自的重要程度如何?⑦您认为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质量与经济意识、市场运作能力各自的重要程度如何?⑧您认为分析和综合能力、联想与创造能力、信息能力、谋略与决策能力各自的重要程度如何?⑨您认为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工作主动性、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各自的重要程度如何?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见下表1~9。

表1 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人数占总数的百分比(%)

基本职业能力重要14

 24.14

综合职业能力重要44

 75.86

表2 基本专业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和基本社会能力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分值占总分值百分比(%)

基本专业能力重要135

38.79

基本方法能力重要102

29.31

基本社会能力重要111

31.90

注:本研究有关分值的计算是根据被调查者对调查项目重要程度的判断而定的,如表2中,一被调查者认为基本专业能力最重要、基本方法能力次重要、基本社会能力最不重要,则他在基本专业能力方面的得分为3,在基本方法能力方面的得分为2,在基本社会能力方面的得分为1。由此加总得基本专业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和基本社会能力各自的分值。

表3 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人数 占总数百分比(%)

职业知识重要

6

  10.34

职业技能重要

13

 22.24

两者同等重要

39

 67.42

表4 职业学习方法和职业工作方法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人数 占总数百分比(%)

职业学习方法重要46.90

职业工作方法重要22

 37.93

两者同等重要

32

 55.17

表5 合作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环境意识和职业道德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分值占总分值百分比(%)

合作能力重要

154

26.78

社会交际能力重要147

25.57

环境意识重要

183

31.83

职业道德重要

91

15.82

表6 综合职业能力中,综合专业能力、综合方法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分值占总分值百分比(%)

综合专业能力重要128

36.78

综合方法能力重要96

27.59

综合社会能力重要124

35.63

表7 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质量与经济意识、市场运作能力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分值占总分值百分比(%)

对新技术的理解力重要

110

17.54

职业的适应能力重要

 135

21.53

技术改造能力重要122

19.46

质量与经济意识重要

 120

19.14

市场运作能力重要140

22.33

表8 分析和综合能力、联想与创造能力、信息能力、谋略与决策能力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分值占总分值百分比(%)

分析和综合能力重要

 106

22.18

联想与创造能力重要

 126

26.36

信息能力重要

129

27.00

谋略与决策能力重要

 117

24.48

表9 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工作主动性、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重要程度一览表

 项目

 分值占总分值百分比(%)

组织协调能力重要85

15.54

心理承受能力重要112   20.48

社会责任感重要 83

15.17

工作主动性重要 115   21.02

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重要 152   27.79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一)关于职业能力的几种定义

1.性质定义

职业能力指直接影响职业活动效率和使职业活动顺利进行的个体心理特征。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运用心理学的能力原理对职业能力的本质属性加以揭示,是较为严密和科学的,但如果将其应用于职业教育,则过于抽象。

2.条件定义

职业能力指完成一定职业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这一定义对我们当前的职业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许多职业学校都把这三个方面作为进行职业分析的主要内容,通过职业分析使职业能力形成的目标具体化,但该定义与我们所说的职业能力仍然有一定的距离。

3.结构定义

职业能力是由多种元素复合而成,因而也将职业能力称为综合职业能力。许多人认为,它包括身心素质、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和知识、经验技能等完成职业活动任务所需的一切内容。这种理解和解释比较切合职业教育的实际,与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但存在忽视“能力”“知识”“素质”的不同含义之间的包含关系。

4.过程定义

职业能力是指与一般能力相对应的特殊能力,它是由一般能力经过发展和整合而形成的。这一解释注意到了职业能力与一般能力的区别,同时也注意到了二者的联系,通过对一般能力向特殊能力转化过程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

综合上述有关职业能力的四种定义,我们认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应概括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方法和态度在特定职业活动或情境中进行类化迁移与整合所形成的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内涵涉及两个层次各三个方面的内容。“两个层次”分别是基本职业能力层次(基本职业能力指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能力,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和基本社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层次(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专业能力、综合方法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分别是专业能力(基本专业能力指胜任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综合专业能力指对基本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抽象,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质量与经济意识、市场运作能力)、方法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和综合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基本社会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

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估方法

运用评估指标体系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进行评估与比较,我们首要解决的是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问题。简便可行的方法是采用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方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这种方法是T.L.Saaty等人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理论上相对成熟,应用上比较广泛,简明、易行、可操作性强。

(二)指标的选择

依据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内涵的理解,本研究从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两个层面上来揭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大小。在这个结构系统中,基本职业能力是基础,综合职业能力是关键。在此基础上,对每一个准则层进行分解,即按照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来进行划分。以此为基础,对每一项能力进行细化,最终构成一个由四个层次组成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三)四个层次(A、B、C、D)指标的设定

A层指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

B层指标:基本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B1(基本职业能力):指劳动者成功地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所必备的能力,包括基本专业能力、基本方法能力和基本社会能力。

B2(综合职业能力):指从事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具备的能力,包括综合专业能力、综合方法能力和综合社会能力。

C层指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C11(基本专业能力):指胜任某岗位工作所需要的实用性职业能力。

C12(基本方法能力):指从事职业活动不断获取职业技能和知识的职业工作方法和职业学习方法。

C13(基本社会能力):指从事职业所需的行为能力。

C21(综合专业能力):指对基本专业能力进一步抽象,包括对新技术的理解力、职业的适应能力、技术改造能力、质量与经济意识、市场运作能力。

C22(综合方法能力):是基本方法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包括分析和综合能力、联想与创造能力、信息能力、谋略与决策能力。

C23(综合社会能力):是比基本社会能力更高层次的能力,包括组织协调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社会责任感、工作主动性、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

D层指标:

D111职业知识;D112职业技能。

D121职业学习方法;D122职业工作方法。

D131合作能力;D132社会交际能力;D133环境意识;D134职业道德。

D211对新技术的理解力;D212职业的适应能力;D213技术改造能力;D214质量与经济意识;D215市场运作能力。

D221分析和综合能力;D222联想与创造能力;D223信息能力;D224谋略与决策能力。

D231组织协调能力;D232心理承受能力;D233社会责任感;D234工作主动性;D235批评与自我批评能力。

(四)权重系数的确定

权重是表示各指标在目标评价中作用不同的系数,权重的确定对总体评价结果有重要影响。同一组指标值,不同的权重系数会导致相差很大的评价结果。考虑到本次调研涉及的面较广,同时,调研对象来自与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的几类人群,因此,本研究有关权重的确定是通过具体的调研数据来反映的,这与传统的权重的确定存在明显的差异。

(五)各指标分值的确定

总的来说,各指标分值的确定是先确定D层指标分值,然后倒推而来的。问题的关键是确定D层指标的分值,具体确定原则是:根据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的分值。例如在确定第四层指标D231、D232、D233、D234、D235分值的时候,根据重要程度由大到小依此设定分值5、4、3、2、1、0,其中0的设定是针对未提及的因素,即认为该因素应该忽略。

由此倒推,可建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见表10)。

表10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标签:;  ;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职业能力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