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的教育需要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新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既有利于教师尽快地熟悉新教材,又有助于教师形成课程理念下的自身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优质资源的建设与应用,将为深化课改架起从理念到实践的桥梁,从而解决新课改理念的问题,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体育电子资源包的建设研究:
一、对体育教学项目的理解与把握
在体育课程中有数十个教学项目,每个项目均强调可行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课程性、针对性与仿真性,概括起来,需注意以下问题:如以行动化的主题学习任务为载体来整合理论和实践知识。合理设置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项目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项目设置不宜过大,以免知识量太多,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合理设置项目,使项目之间的相关理论知识围绕项目内容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每个项目应该有侧重点,不要期望一个项目能够解决教学方面的全部问题。项目设置不宜过大,以免知识量太多,导致教学组织困难。必须够用,适应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每个项目应该有侧重点,不要期望一个项目能够解决教学方面的全部问题。要不断跟踪新知识、新技术,进行教学项目的动态更新。必须够用,适应学生特点,结合学校实际,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要不断跟踪新知识、新技术,进行教学项目的动态更新等。
体育课程教学项目设计和教学资源开发是立足于体育课程专业知识点和技能提升两个要素来开展,是适用于体育课程培养目标的项目教学。只有充分地把握理解教学项目特点,开发相关教学资源,才能更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二、教学项目资源包设计开发模式
教学项目资源包设计开发模式,具体的设计开发过程可以用如下操作流程来表示:
1.搜集筛选。通过自主开发制作、网络下载、征订购买等形式,对教学资源进行搜集并数字化,这一阶段的主要执行者是学校和教师。教师要深入分析课程标准和需达成的体育与健康知识与运动技能目标,根据课程中对应的项目,进行资源搜集和开发,所有资源按项目、资源类型整理妥当。目前,素材资源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种:如教师自主开发和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视频、音频等。各种市场上出售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历年来搜集的一些光盘、音像素材等。通过互联网下载的可用于教学的信息化教学资源。数字化处理(如扫描)现有纸张载体的资料(图片、文本)后所得到的信息化教学资源。通过征订、购买、对外交换等手段获取的信息化教学资源等。
这些搜集到的素材资源应主要从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筛选,必须准确无误,清晰可用,富有教育意义,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建构与技能形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修改裁剪。搜集、筛选、整理出的素材,要进行修改、裁剪、优化或二次开发,以符合教学要求和文件的一定格式规范。以下要求可供参考:首先,文本素材要求:把教学中要用到的一些文字背景资料输入电脑转化为文本文件,保存成TXT、Html、DOC、HTM、PDF等格式,方便网上传输。其次,图形/图像的要求:彩色图像的颜色数不少于256色,扫描分辨率不低于72dpi。可使用扫描仪、数码相机,并转换成jpg或gif格式,使文件变小,易于存储和传送。然后是音频素材的要求、视频素材的要求、动画素材的要求以及课件/网络课件的要求:课件运行没有故障。课件中的有关媒体素材,必须符合媒体素材的要求,能够跨平台运行。最后,资料目录索引的要求:提供的网址链接应没有中断,且被索引的资源具有确实的来源。
3.整合打包。将搜集和开发的资源,围绕教学项目,以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学案)为主线,或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科学整合,形成教学项目资源包,并对应一定的教学模式流程来铺陈和展开,以方便课堂教学应用。
4.评价优化。为了科学引导教师开发建设优秀教学资源,其主要评价指标主要从资源内容、教学设计、技术指标和其他要求进行评价。
三、借力资源开发应用,创新备课新模式
有效教学是各教学资源要素集体发力的结果,传统纸质备课往往只注重备过程,不注重备资源,在推进教学资源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应打破原来传统的沿用多年的纸质备课模式,逐渐使用“教学项目资源包备课模式”。即围绕教学项目,整合各类素材资源,按照课改新模式,遵循教学的易用性、针对性、有效性原则,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化设计。教学资源包备课形式直接针对某一课(项目单元)教学,具有“共享方便、便于移植、修改容易、使用便捷”的优点,新资源的建设要求我们主动适应课改要求,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开发教学资源,使之更具趣味性、直观性、启发性,从而有效地解决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资源的建设开发直接提升了教师的课程、资源开发能力和信息素养,也有利于提高教师主动学习、探究实践的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推手。
四、加大师生的“交互度”,引发学生“悟”的碰撞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其实,课堂教学应该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交流过程,教师要改变以往单向信息传递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逐步构建一种多向信息交流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所以,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改中,首先,要把握一个“度”,激发学生的“悟”,尤其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更应如此。
论文作者:于振军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6
标签:项目论文; 教学资源论文; 资源论文; 素材论文; 教师论文; 课程论文; 体育论文; 《教育学》2019年12月总第19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