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长河源镇中心小学,642372)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接受正规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学生的认知意识以及启蒙意识都会得到较强的发展以及训练,并且其自身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习惯也能够得以形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注重调整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强化学生的基本素养,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基于此,本文将以小学体育教学为例,对如何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展开分析。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习兴趣;培养对策;教学分析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贯彻,在当前的教学领域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比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更加重要。在小学阶段,体育教育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身心素养,完善学生的体育意识以及德育精神。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需要结合多样性的教学理念以及创新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以此调动学生的主动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强化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发展能力。
一、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大部分教师以及学生的家长都会将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视为主要的教学任务。虽然,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素质教育理念以及新课程教育理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普及以及渗透,但由于应试教育模式的沿用,导致大部分教师仍旧会将文化课教学视为教育核心,对于体能训练并没有形成应有的关注程度[1]。就当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情况来说,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都形成了一定的形式化主义,只是简单的引导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导致学生对体育学习无法形成兴趣。
二、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强化学生学习兴趣的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兴趣
总体来说,在小学阶段,大部分小学生都具备较强的好奇心以及好动性,在学习过程中会对新奇的事物产生主动了解的兴致。所以,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可以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了解意识,从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教学效果。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故事情景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当教师在讲解与排球相关的知识就可以开展如下活动:在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下载一些与排球相关的影视作品,比如《排球女将》以及动画片《排球小将》;在正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可以先为学生播放这些视频,以此对学生形成直观的视觉冲击,调动学生的了解兴趣;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训练方式,并与自己的小伙伴共同进行练习,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能力[2]。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当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跳绳训练时,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然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跳绳比赛;当小组成员完成一轮跳绳后,教师可以对小组成员的总跳绳数量进行统计,并对获胜的小组进行奖励,以此既能够加强学生的跳绳水准以及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活动参与意识,并能够帮助学生意识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精神,丰富学生的素养。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与篮球相关的知识时,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这样的一个小游戏: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可以收集一些废弃的纸箱,并将其组合成一个大的格子;然后,教师可以在不同的箱口处张贴白纸,并在白纸上写上不同的编号;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被改装过的箱子放在终点线上,并要求学生站在起始线进行射球训练,成功射到目标箱口处的学生视为胜利,以此有效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以及学习主动性。
(二)转变学生角色,强化学生意识
虽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控制能力都比较差,但教师仍旧应该将学生视为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基础,对其进行引导,强化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在组织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时候,教师们就不能用传统的单向教学思维以及师生授受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将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上,对其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这样不仅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会禁锢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3]。
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对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调整,将学生视为自己的朋友,与学生共同开展体育活动,以此缓解学生的学习紧张感。比如,在进行体育热身活动时,教师可以与学生站成一排,或者围成一个圆圈,要求体育委员喊口号,引导师生共同参与训练;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课堂主导意识。比如在进行跑步训练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多种不同的跑步形式,比如长跑、短跑、接力跑以及往返跑等等,然后鼓励学生自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训练,尊重学生的想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兴趣。
(三)注重情感渗透,完善学生素养
对于思想还没有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教师是他们主要的知识获取途径,同时也是他们进行效仿的主要人员。通常学生会因为喜欢上一个老师,而对其所教授的学科产生兴趣,也会因为讨厌一个老师而对其所遭受的学科产生厌恶感,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注重强化自身的个人魅力,加强教学的情感渗透,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们可以与学生共同开展一些简单的体育游戏,参与到活动中;或者,在教学之余,教师们也可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烦恼,并为其提供合理的建议,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强化学生对自己的依赖,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完善学生的综合素养。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心理素养形成较强的推动性作用。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对这门学科形成正确的认知态度。此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质量通常会被自身的兴趣影响,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成为教师们应该关注的一个任务。在教学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手段、转变学生角色以及注重情感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调动,推动体育教学的稳定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参考文献
[1]李军.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策略[J].中国教师,2018(S2):2.
[2]赵玉霞.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才智,2018(29):41.
[3]包书娟.探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兴趣的培养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8,8(29):123-124.
[4]邵尚贤.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探讨[J].青少年体育,2018(09):80-81.z.
论文作者:曾令芝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8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过程中论文; 小学论文; 学生进行论文; 兴趣论文; 体育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9月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