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述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各科论文,课程标准论文,方案论文,高中课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家教育部制订的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实验)目前已由教育部直属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 关于课程方案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下简称《方案》)包括4个部分:(一)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二)课程结构;(三)课程内容;(四)课程实施与评价.
(一)关于培养目标
《方案》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方案》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所确定的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并对有些培养目标作了特别强调.
(二)关于课程结构
普通高中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3个层次构成.
1.学习领域.《方案》共设置了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方案》认为,学习领域的设置,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发展趋势;有利于整体规划课程内容;防止学生过早偏科、避免并学科目过多,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2.科目.每一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干科目组成.8个学习领域共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科目.其中,技术、艺术是新增设的科目,艺术与音乐、美术并行设置,供学校选择.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设两种或多种外语.
3.模块.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每一模块都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某一特定内容,整合学生经验和相关内容,构成相对完整的学习单元;每一模块都对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提出要求和建议.
模块的设置有利于解决学校科目设置相对稳定与现代科学迅猛发展的矛盾,并便于适时调整课程内容;有利于学校充分利用场地、设备等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为学校有特色的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校灵活安排课程,学生自主选择并及时调整课程,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
《方案》规定,普通高中学制为3年.课程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并通过学分描述学生的课程修习状况.具体课程设置如表所示(见下页).
《方案》规定,每学期分两段安排课程,每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每个模块通常为36学时,一般按周4学时安排,可在1个学段内完成.
学生学习1个模块并通过考核,可获得2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艺术、音乐、美术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相当于1学分),学分由学校认定.技术的8个必修学分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各4学分.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3年共计15学分.设置研究性学习活动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自主探究、亲身实践的过程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问题,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
此外,学生每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3年中,学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获得2学分.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至少获得6学分,总计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
(三)关于课程内容
《方案》规定,高中课程内容的选择要遵循3个基本原则: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
(四)关于课程实施与评价
《方案》强调5点:1.合理而有序地安排课程;2.建立选课指导制度,引导学生形成有个性的课程修习计划;3.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4.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共享机制;5.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
二 关于《课程标准》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共有15个学科: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地理、历史、英语、日语、俄语、体育与健康、音乐、艺术、美术、技术.每个课程标准一般包括4部分:(一)前言;(二)课程目标;(三)内容标准;(四)实施建议.“前言”部分阐明了各门课程的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部分规定了各门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内容标准”部分规定了各门课程主要内容和要求;“实施建议”对各门课程在教学、教学评价、教科书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和课程设计思路引人注目.例如:
语文必修课程包含“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组成“语文1”至“语文5”5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综合的,体现“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目标和内容.
语文选修课程设计5个系列.系列1:诗歌与散文;系列2:小说与戏剧;系列3:新闻与传记;系列4:语言文字应用;系列5:文化论著研读.每个系列可设计若干模块.课程名称由学校定.
必修和选修课程均按照模块组织学习内容,每个模块2学分.半个学期(约36个学时)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
数学必修课程是每个学生都必须学习的数学内容,包括5个模块.
数学选修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未来发展的愿望进行选择.选择课程由系列1、系列2、系列3、系列4组成.系列1由2个模块组成.系列2由3个模块组成.系列3由6个专题组成.系列4由10个专题组成.
每个模块2学分(36学时),每个专题1学分(18学时).
注:上图中□代表模块(36学时),◇代表专题(18学时).
英语必修课程共10个学分,按模块1—5(即英语1至英语5)顺序开设.每个模块2个学分,36学时(每周4学时).
英语选修课程分为两个系列.系列Ⅰ的课程是在必修课程模块1—5的基础上顺序开设的课程,共有6个模块(即英语6至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创造条件开设9—11.系列Ⅱ的课程为任意选修课程.这个系列的课程分为三类:语言知识与技能类,语言应用类,欣赏类.下列课程可供学校开设选修模块时参考.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初级英语语法与修辞、英汉初级笔译、英语应用文写作.英语报刊阅读、英语演讲与辩论;
语言应用类:文秘英语、科技英语、信息技术英语、初级旅游英语、初级经贸英语;
欣赏类:英语文学欣赏入门、英语影视欣赏入门、英语戏剧与表演入门、英语歌曲欣赏.
据了解,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科《课程标准》及相应的新教材将在少数省(自治区、直辖市)先整体实验.上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包括新课程计划、各科新大纲和新教材)是1997年起在两省一市(山西、江西、天津)先进行整体实验的,三年后即2000年扩大到10个省(区、市),2001年扩大到24个省(区、市),2002年扩大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