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群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产业论文,产业集群论文,竞争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按照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注:波特是竞争力优势理论的创始人,美国哈佛 大学知名教授,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管理大师和竞争战略专家。)(Porter,1998)的看法, 产业集群(Cluster Industries)是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 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 ,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产业集群包括了一批对竞争起重要作用的、相互联 系的产业和其他实体。此外,产业集群具备着天然的横向扩张和纵向扩展的内在动力机 制,因此,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将伴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张,不断扩张的产业规模 又反过来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壮大,从而对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一、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各国都在不断探索符合本国特色的国家竞争优 势,而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又是与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竞争优势, 产业竞争优势的养成自然而然催生了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产业集群 的竞争优势不仅在发达国家体现得非常明显,而且也在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优势的形成过 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传统产业的美国加州的葡萄酒产业集群、意大利萨索尔 洛的瓷砖集群等,到高新技术产业的硅谷微电子产业集群、印度班加罗尔的软件集群等 ,到文化产业的美国好莱坞、摩纳哥公国的文化产业集群等。这些独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一方面为所在的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一方面又为所在国家竞争优 势的提升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日益深入,很多西方发达国家 在追求传统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还在投入巨大的精力提升其文化产 业的竞争优势。由于文化不仅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土壤,还是一个民族得以屹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纽带,因此,提升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具备着重大的经 济价值,还具备着无限深远的社会意义以及民族价值。而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又 离不开完善而高效的文化产业集群。因此,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不仅事关区域经济核心 竞争优势的形成,而且还关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
正是在这种宏观背景下,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迈克尔·波特(Porter,1998)首次系统地阐 述了产业集群理论。因此,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集群既包括了下游产业的企业、互补产品 的供应商、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 机构,例如大学、智囊团和技术标准机构等。很多产业集群还包括了商会和涵盖集群成 员的其他集体组织。这种集合了系统产业价值链在内的产业集群从诞生之初就具备了明 显的竞争优势,特别是在规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领域所具 备的独特优势,从而在世界各国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注:其中北京的中关村IT产业集群 就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成功案例。)。文化产业领域的好莱坞、迪斯尼等产业集 群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二、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集群
正是伴随着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才开始得到了学者、官员 和企业家们的广泛关注。只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从而使得文化 产业集群的发展仍然停留在初期阶段。
1.文化产业的概念和特点
无论是法兰克福学派于20世纪40年代对文化工业的批评和抨击,还是我们现在耳熟能 详的文化产业,都是以大众传播媒介(包括出版、报刊、广播、电影、电视、音像、广 告和网络传媒等)为核心的产业集合。随着发展文化产业成为我国党和国家最高领导集 体的共识后,我国的文化产业开始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种发展不仅体现在我国加 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的承诺条款中,而且还体现在我国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的文 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中。虽然学术界对文化产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 ,但是概括起来,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文化产业是由市场化的行为主体实施的,以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为目的而提供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大规模商业活动的集 合(注:参见《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03》,叶朗主编,湖南人民出版社,200 3年9月。)。因此,文化产业主体应该存在着如下特点:
以生产和经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主要业务;
满足广大消费者的精神消费需求;
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提供过程就是创意的转化过程;
以创造经营利润为核心,追求商业利润的最大化;
以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协作关系为纽带。
正是因为文化产业主体为人们提供的是以精神消费需求为目的的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 ,因此,“创意”一直被公认为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属性。因此,西欧很多国家都将文化 产业称为“创意工业”。如果考虑到很多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传输都是通过音频或视 频实现的,文化产业又经常被称为“内容产业”。无论是“创意工业”,还是“内容产 业”,“创意”都是该产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由此,我们可以发现,文化产业价 值链就是一条以“创意”的产生、传输和消费为核心环节的价值链。
2.文化产业集群的概念
综合上面所说的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的概念可以知道,文化产业集群就是在文化产业 领域中(通常以传媒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文化产业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 (包括研究机构)在空间上集聚,通过协同作用,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因此 ,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产业集群既包括了下游产业的文化产业企业、互补产品的供应商、 专业化基础结构的供应者和提供培训、教育、信息、研究、技术支持的其他机构,例如 大学、智囊团和技术标准机构等。根据文化产业的“创意”属性的强弱,我们可以将文 化产业集群划分为如下类别:核心文化产业集群、外围文化产业集群和相关支撑机构等 。
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了图书出版产业、报刊产业、电影产业、广播电视 产业、音像产业、广告产业、艺术产业等。之所以将这七大产业确定为文化产业的核心 产业集群,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产业都是以“创意”为核心的文化产业群体,另一方面, 这些产业在我国的文化产业集群中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产业具 备着文化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基本特点:创造性和精神性。因此,这些产业的发展状 况将直接反映着一国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竞争能力—文化创新能力。无论是在西方发达国 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这些产业都被界定为文化产业的核心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的外围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了旅游产业、体育娱乐产业、会展产业(由于会展产 业在特定区域的文化产业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因此,在考察特定区域的文化 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将文化会展产业纳入核心文化产业集群中一并考察)和网络 传媒产业等。从总产值角度看,虽然这些产业在整个文化产业体系中,甚至在国民经济 体系中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这些产业的属性离“创意”属性和“精神” 属性都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我们将这些产业统一纳入文化产业的外围产业集群。
文化产业集群的相关支撑机构则包括了为使文化产业集群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 外部配套机构的总和。这些相关支撑机构包括了教育产业、科研机构、资本市场、经济 发展水平、物流体系等。正是因为有了文化产业集群的相关支撑机构的发展和完善,才 使得文化产业集群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理论模型
与任何产业集群的分析和讨论一样,文化产业集群的分析和考察也离不开特定的理论 模型基础。而在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诸多基础理论模型中,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 又称菱形模型)堪称其中最具说服力的理论模型。波特认为,产业是为生产直接相互竞 争的产品或服务的企业集合,产业竞争力则是指一个国家能否创造一个良好的商业环境 使该国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波特的产业竞争优势理论将企业、产业和国家有机地 结合起来,将影响产业发展的各主要因素纳入到其理论模型中来。波特理论中最为显著 的特点就是突出强调产业集群中企业战略结构的重要性。由于世界各国都在通过强大的 产业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内推销其文化价值观和文化产品(例如美国和法国就是最为典 型的代表),同时,我国在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时也明确承诺了相 关文化产业的开放进度表,为了在这种复杂的全球市场格局中讨论我国的文化产业集群 发展战略,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将更具现实意义。
按照波特有关产业竞争优势的“钻石理论”模型,影响文化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要素 主要包括了生产要素系统、需求状况系统、文化企业战略系统、相关辅助产业系统和政 府行为系统等。其中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和需求状况系统共同组成了核心竞争力模块,生 产要素系统和相关辅助产业系统共同组成了基础竞争力模块,政府行为和机遇因素共同 组成了环境竞争力模块。
1.核心竞争力模块
核心竞争力模块主要包括了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和需求状况系统。文化企业战略系统包 括了文化企业的经营战略、治理结构、营销方式和竞争状况等。文化企业是文化产品和 文化服务的具体提供者,因此,一国文化企业的竞争力状况将直接影响着该国文化产业 的竞争力状况。而需求状况系统则反映了公众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是文化产 业集群发展的原动力。有效需求能够不断刺激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有效供给,进而促 进文化产业集群和文化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需求又包括 了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两个层次的需求状况。
2.基础竞争力模块
基础竞争力模块主要包括了生产要素系统和相关辅助产业系统。文化产业生产要素包 括文化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资源等。上述生产要素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基 本要素(天然拥有或者不用付出太大的代价就能获得)和高级要素(需要经过长期投资和 培育才能形成)两大类。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天然要素的重要性正在不断下 降,而高级要素的重要性正在不断提高。由于文化产业集群通常都是由一系列产业价值 链所组成,从上游产业一直延伸到下游产业,而且产业关联度都比较大,文化产业集群 竞争优势的形成必然离不开相关辅助产业群的强大支撑,只有具备强大的相关辅助产业 群才能真正发挥出文化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例如信息、网络、教育和金融等都是 文化产业集群赖以发展的基础产业。
3.环境竞争力模块
环境竞争力模块主要包括了政府行为系统和机遇因素。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过程中 ,政府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处在转型发展期的中国来说,政府在文化产业集 群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综观全球成功的产业集群案例可以看 出,政府在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应主要体现在文化产业政策制定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适时性以及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和文化市场的规范程度等方面。而机遇因素 虽然可以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发挥重要的催化作用,但是这种机遇因素却并不 是依靠人工努力可以获得的。因此,机遇因素虽然很重要,但是却很难在文化产业集群 的发展规划中进行人为预测(例如北京市主办2008年奥运会这一历史性机遇就并非文化 产业政策的制定者所能左右)。
当然,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并不能由某一特定的竞争模块决定,而是多个竞争模 块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在应用波特的“钻石理论”模型分析文化产业集群的竞 争优势时,还必须将上述的各大竞争力模块综合考虑在内。
四、启示和政策性建议
正是由于产业集群所具备的独特竞争优势,使得产业集群理论和实践都获得了飞速的 发展。特别是在创新和创意要求比较高的文化产业领域,产业集群的理论和实践又将具 备着更为鲜明的比较优势。随着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职责分工日益明确,特别是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时承诺的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条款逐步兑现,文化产 业的市场化进程必将不断深化。不断深化的市场取向改革必将对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模 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在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上,我们可以从如下方面着手强化我 国本土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实力。
1.在区域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启动并完善文化产业集群战略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地都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了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将这些静态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完全可以通过充分挖掘自身的比较优势 ,然后在此基础上启动并完善本区域的文化产业集群战略。当然,文化产业集群的启动 和完善还有别于传统的制造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只有在寻找出自己的区域比较优势 和行业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才能制订出完善的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
2.充分发挥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
由于文化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形态,因此,创意的竞争优势(包括静态文化资源 的比较优势)将直接关系到文化产业的竞争优势。而在文化产业集群内,除了需要强化 创意的竞争优势外,还必须充分发挥出文化产业集群的比较优势。产业集群所具备的规 模经济性、范围经济性、知识积累性和学习创新性不仅将对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产生巨 大的推动作用,而且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又将反过来强化文化产业集群所具备的各类天 然优势。因此,在发展各地的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重视并发挥出 文化产业集群自身的比较优势。
3.制定科学而完善的发展规划
要启动并完善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必须首先制订出科学而完善的发展规划 。虽然我们目前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文化产业集群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中的 重要性,但是尚未完全意识到科学而完善的发展规划的重要性。随着文化产业领域的市 场竞争日渐加剧,融战略定位和战术安排于一体的科学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将日益突显。
4.完善文化产业集群的政策体系
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完善而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要形成区域性的优势文化产 业集群,不仅需要在宏观层面界定清楚政府和市场的作用范围,划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 业的效率边界,还必须在文化产业集群区域内改善政府的投入和管理,优化政府对公共 性文化资源的配置能力,强化文化产业集群内各类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提升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能力。
当然,上述各方面都是建立在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集群基础上的原则性建议。要想真 正发挥出区域性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还必须充分结合本区域的既有资源优势和政 策安排,辅之以深刻的文化和市场的双重洞察力,才能制定出科学而完善的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