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究论文_任红兵 薛小兰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究论文_任红兵 薛小兰

(陕西省榆林实验中学,719000)

摘要: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究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才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高素质的人才,是时代的需要、形势的需求。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教育评价体系也应不断完善,我们教育工作者也应当适应时代和形式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师生不仅要进行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变革,同时也必须以综合素质评价取代以往的片面的、终结性的评价方式。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深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达到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措施。这一评价方法对中学教育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课程改革的发展发挥重要意义。通过综合素质评价,能全面反映中学生的身、心、能力发展状况,其评价结果还能作为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中学教育标准和高一级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在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一同探讨学习。

一、充分认识实施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1、综合素质评价的含义

综合素质评价是依据教育部和各地区制定的,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能力发展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判断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前,学生评价强调甄别与选拔,忽视了评价对学生的促进与激励的作用;注重学业成绩,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特点;强调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评价,忽视量化积累对质的作用。而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各种潜能的辨认、开发和激励。各种潜能只有领域的不同,而没有优劣之分,轻重之别,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智能组合的个体,对学生的评价不应是关注哪一个学生更聪明,而是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哪些方面更聪明。评价内容应当是多元的;评价方式应当是多维的。要通过评价,发现、促进学生强势智慧,借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评价就是从学生的思想品德、知识技能、体质、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劳动技能等各个方面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可教育性进行判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有机整体,是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反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亮点,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

2、综合素质评价的意义

传统的以甄别与选拔为目的,忽视发展与激励的功能的教学评价方式过分注重学生终结性考试成绩,忽视学生在过程中的努力以及其独有的个性特点;注重智力因素,忽视非智力因素;注重量化标准,忽视质的评价。它将教育教学活动禁锢于思想的樊笼之中,没有将教育看成一个多因素、多变量、多层次并且有序列的动态系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要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传统教体育方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习成绩,成绩决定一切。这种评价忽视了学生具备的发展性和多元性,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特征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把“促进学生发展” 作为根本目的,把综合素质作为评价内容。这有利于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开展。因此,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必须。

(1)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使评价既能够客观公正的反映学生的学业成绩,又有助于挖掘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即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在自身发展中的需求,又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对学生的作用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在客观评价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的同时,也同样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新课程增设了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等课程,就是要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并由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进行的综合素质评价能得出更精确的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自我认识、实现自我发展、完善和提高,使学生的素质获得全方位的综合的强化。综合素质评价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

(2)转变教师评价观念,提高业务水平的需要

传统的以甄别和选拔为目的的教育和评价方式,将考试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惟一标准教学评价方式,使教师的培养思路也以考试的指挥棒为向导,不注重业务能力提高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行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特点,以新课程背景下的人才观、质量观为指导,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本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发展性评价理论等现代教育理念作为评价的理论基础,多角度的审视学生,注重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评价观念,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能力,加深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促使教师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变,运用评价的诊断功能,通过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3)培养和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既重视人才的专业化知识水平,也重视人才的创造能力;既重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重视人才的多元化素质。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时代挑战,增强综合国力,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发展状况,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招生学校要求的重要依据。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中考录取的参考,加强了对学生全面综合发展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有利于国家选拔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人才强国战略。

(4)学校整体工作优化,发挥学校特色的需要

以往的评价方式下,校际间的比较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的多少,其实也是片面强调终结性评价结果的恶果之一。新课程背景下的综合素质评价要求学校从整体的办学思路上进行根本的转变,即对学生整体培养方式从应试教育转为重视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测定转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把学科成绩当作惟一目标的状况。对学生实行多元的全面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还可以根据地区和学校特色,开发符合本校中学生发展特点的校本评价,形成和发挥学校独有特色,从整体上优化办学效率,提高学校办学质量,促进校际间良性竞争环境的形成。

二、指导思想

班主任在对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时,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有利于引导家长、社会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要有利于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行为,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健康发展,要有利于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从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评价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既要注意对学生、教师和学校的统一要求,也关注个体差异以及对其发展的不同需求,为学生成长、教师和学校有个性有特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空间。

(1)发展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改变了传统评价方式中以统一的标准来评价每个学生的错误做法。将每名学生看成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发展独特个体,在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全面发展的同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以发展的性原则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生的潜能和个性特长,因此在评价标准上并不强求划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主体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被评价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在任务型教学法下,学生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成为了评价的主体。主体性原则要求,综合素质评价的评价者由教师、学生与家长共同承担,并使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教师发挥指导者作用协助评价。通过使学生参与评价,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学习的意识,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评价内容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评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两者之间有机地融合为统一的整体。

(3)导向性原则

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将学生导向对书本知识的片面追求。综合素质评价也注重方向性和导向性,但是不同之处是,其提出的标准是对学生发展的期望,即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势利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确立适合自己情况的合理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进而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愿望。通过引导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中学新课程改革理念,反映中学新课程方案的要求,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给中学教育与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4)差异性原则

综合素质评价符合美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中“人的智力构成成分之间存在差异,每个人不可能在每种智力中都得到均衡发展,而只可能在某方面显得较为突出” 的理论。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以机会,综合素质评价能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多元性、多视角的综合评价,使每个学生都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表现,保护了学生的独特各性与创造性。

(5)操作性原则

评价方案的指标体系制定要合理,有较强的可评性;方案的实施要有多元主体的参与,要取得学生、教师、家长和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要实现信息化,简便易行,要直观、易于使教学组织、考试考查组织、高考录取等方面的操作。

四、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施办法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成为新课程评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这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项崭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更需要我们敢于承担责任,为培养新型合格建设人才而努力工作。

(1)评价的方法

学校建立成长记录袋(内容有:学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体质健康标准登记卡、体检表、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常年评估表,参加各类活动获奖证书复印件、探究实践考试试卷、学生自评互评记载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学生结合实际制定的系列表册等),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和表现,注重对学生原始资料的积累和保存。成长记录袋由学校建立,其内容包括学生在三年学习中在六个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日常表现,以文字定性描述。评价以学生自评互评为主,通过学生对照20个评价要素以班为单位进行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进行自评与互评。评价小组要尊重学生自我评价,并在学生互评和学生成长记录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给予学生客观、公正的评价。评价时应参考学期学年评价结果,注重对原始资料的分析与概括,避免以偏概全。

(2)评价的内容

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包括《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中列出的六个方面基础性发展目标及学科学习发展性目标。这六个方面依次为道德品质、公民素质、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根据六个方面的要求,以全面性和可操作性、科学性和公正性为原则细化为20个要素,每项要素下设多项关键表现,既要能体现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将具体内容体现在各地制定的《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中,以其作为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依据。

(3)评价的结果陈述

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综合性评语,根据学生实际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以整体性评价,运用文字加以定性描述,展示学生的个人潜能和特长。综合性评语由评价小组成员集体研究,形成共识,由专人认真填写,并注意语言表述准确、言简意明,关注个体差异,避免千篇一律的套话。第二部分为三年综合评价等级,等级分为A、B、C、D 四级(即: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级)。A级指标控制在所评总人数 35%以内,其他等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4)结果的公布

评价结果的公布包括过程评价结果和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两种,过程评价结果在每学年结束前的适当时候向全体学生进行公布。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结果通常在当年4月底以前完成,评价结果在学生参加学业考试前的适当时候书面通知学生本人及其家长,在学生所在班级公布综合素质为 A 级学生名单。学年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记入学生档案并交由学校专人保管,作为综合素质终结评价的参考依据,也可作为学生中途转学证明材料,随学生档案进入就读学校。终结评价结果经公示无异议后,提交学校评价委员会备案,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负责对评价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如有重大分歧,需提交校评价委员会裁决。评价结果需上报教育局,作为高校招生依据。

五、实施综合素质评价的策略

(1)建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的建立注意将现代素质教育观、教育评价观和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教育质量观渗透到评价体系之中,多方听取和采纳不同层次群体对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在形成的基本框架后,对其合理性、完整性进行研究,经过反复沟通与讨论、增、删、改,取得一致意见,形成递阶层次结构,即总目标→子目标→具体指标。既重视评价内容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又重视在评价时间、空间上的多角度与多层次,静态与动态、过程与结果的结合。

(2)形成良好的评价制度环境

加大先进教育评价理念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素质教育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评价观,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公示、诚信、监督、申诉等制度,使教育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和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参考指标。

(3)完善综合素质的评价技术

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条件,规范收集、管理和保存综合素质评价的各项数据,注重日常的观察、积累和实证资料的收集保存。注意评价信息的获取要多角度、多渠道。还应加强参与评价人员关于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的培训。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对于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能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新的时代呼唤新的教育观念。我们正确看待和评价当代中学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用新的视角观察当代中学生的时代特征。歌德说:“你要我指点四周的风景吗?首先你要爬上屋顶。”不论是爬上屋顶还是蹲下身来,都是突破以往的局限。有了这样的勇气,就能开辟出综合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评价的新天地。

总之,中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内容,如何搞好评价,将关系到学校教育改革的成败,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共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搞好素质综合评价工作而努力!

论文作者:任红兵 薛小兰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3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30

标签:;  ;  ;  ;  ;  ;  ;  ;  

新课程背景下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探究论文_任红兵 薛小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